
本报讯 6月30日上午,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和国内最长海底隧道青岛胶州湾大桥和青岛胶州湾隧道同时建成通车,结束了胶州湾两岸的青岛和黄岛之间“青黄不接”的历史。
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于10时19分宣布青岛胶州湾大桥正式通车。随后,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姜大明11时19分宣布青岛胶州湾隧道通车,由不同车型车辆组成的仪仗车队先后通过青岛胶州湾大桥和青岛胶州湾隧道。
据建设单位提供数据显示,青岛胶州湾大桥全长36.48公里,比原来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长0.48公里,东端起点为青岛东部城区海尔路,跨越胶州湾海域,西至黄岛红石崖,桥中间位置通过互通立交桥与红岛相连,使青岛、黄岛和红岛实现“品”字形连接。大桥于2007年5月开工建设,总投资147.92亿元。
青岛胶州湾大桥建成通车将使东西两岸路程缩短约30公里,有效提升了胶州湾两岸的交通便利性。
我国公路重点建设项目——青岛胶州湾隧道全长7.8公里,其中海域段4.095公里,驱车仅需10分钟便可穿越胶州湾岸。隧道为双向6车道设计,设计时速80公里/小时,以三孔形式穿越胶州湾海底,是我国建成的第二条海底隧道。隧道主体在海平面以下82米,从开工到建成用时46个月。其竣工通车对拉动青(岛)黄(岛)两地经济协调发展、缓解交通压力、进一步优化城市布局和产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在山东半岛地区,“一桥、一隧、一路(胶州湾高速)”的新交通格局,串起了山东半岛滨海大道的“黄金链”,使青岛与省内的重点城市形成“四小时经济圈”,与蓝色经济区和半岛城市群中心城市形成“一小时经济圈”,可以更好地发挥青岛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中的“龙头”带动作用。(廖洋)
《科学时报》 (2011-07-01 A1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