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学科学 化学科学 工程材料 信息科学 地球科学 数理科学 管理综合
 
作者:叶雷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6-16 6:53:47
粮价的逻辑

 
《粮价谁决定:食品价格中的经济学》,[美]韦斯特霍夫著,申清、郭兴华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3月出版,定价:38.00元
 
□叶雷
 
民以食为天,粮价是涨还是跌,什么情况下会涨,什么情况下会跌?粮价波动的逻辑究竟是什么,老百姓有什么应对之策,国家拿什么来确保粮食安全?想弄清这些问题,帕特里克·韦斯特霍夫所著的《粮价谁决定:食品价格中的经济学》是一本不错的读物。
 
在影响粮食价格的因素中,供给与需求,以及影响供给的政府政策、气候变迁、能源价格等,影响需求的收入水平、健康观念、饮食变迁等,这些我们都很容易理解。但是,在目前的全球贸易和金融体系中,粮价的波动绝不是这么单纯。
 
2007年,全球农业获得了大丰收,2008年更是创下丰收的纪录。但是,2008年世界粮食价格的波动却是惊心动魄。在全球金融危机中,全球资本市场和商品市场基本上都是大跌。但在2008年上半年,粮价却是疯狂地上涨,6月更是达到前所未有的高点。在粮价上涨的恐慌中,30多个国家出现政治危机,民众走上街头,抗议粮食价格的上涨。2008年4月,海地总理成为第一个因此下台的政府首长。
 
在人们还没有缓过神来的时候,粮价却又选择掉头向下,到2008年底,小麦、玉米、大豆和糙米价格分别较年内最高点下跌63%、60%、62%和42%。原因是什么?韦斯特霍夫给我们点出了一个关键点:美元指数。2008年3月之前美元指数长期走弱,在70以下探底,但之后却出现了强势的反弹,直冲100。粮价金融化,这是全球化时代我们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韦斯特霍夫作为著名的农业经济学家,20年来一直致力于粮食问题的研究,堪称权威,他甚至直接参与了美国参议院农业、营养和林业委员会政策法案的制定。在《粮价谁决定》这本书中,他为我们指出了一些规律性的内容,比如“世界粮食供应量出现3%~5%波动,国际市场上的投机活动就会把粮价波动放大到10%~15%”;“美元坚挺,粮价就回落,反之则被推高”;“石油价格上涨,生物燃料产量提升,粮价也会上涨”等等。
 
但是,正如韦斯特霍夫总结的那样:“故事有点复杂。”影响粮价的因素是比较多的,单一因素有时会对粮价起到“蝴蝶效应”,有时又显示出不相关或反相关。比如疯牛病,在美国显示是不相关,但到了韩国,却又是高度相关。在书中,对于未来粮价走势的判断,韦斯特霍夫特别提醒我们,关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各国政策,关注关于生物燃料的各种政策。极有可能的是:我们将彻底告别廉价粮食时代。
 
《粮价谁决定》,韦斯特霍夫绝不是仅仅为欧美专业人士写的,在附录中,他专门为我们写了长达30多页的“粮食基本常识”,我们这些泛泛之众也可以了解个大概。另外,他对中国粮食消费也着墨甚多,还专门以中国的猪肉需求作为案例进行了分析。当然,他的分析无疑是美国人的视角。
 
读完《粮价谁决定》,再来看2010年至今的这波粮价暴涨,理解起来也就容易多了。结合影响粮价主要因素的最近情况,对未来粮价走势也就大致心中有数了。该怎么在高粮价中生活与投资,是每个人的事情,但如何应对高粮价时代,却是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的事情。令人担忧的是:我们准备好了吗?
 
《科学时报》 (2011-06-16 B3 社科 视点)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