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寒冰说:经济大棋局,我们怎么办》,时寒冰著,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年7月出版,定价:39.90元
“你可以跑不过刘翔,但不能跑不过CPI”、“除了工资没涨,其他什么都在涨”,近些年诸如此类的调侃语言异常流行,但这些看似搞笑的话,却道出了人们对物价上涨的无奈。
为什么我们的钱越来越不值钱?为什么物价飞涨,房子老是买不起?经济现象背后,隐藏着哪些深层次的秘密?经济趋势研究专家时寒冰从货币超发出发,深度解析中国经济和世界趋势的秘密,同时又指导公众如何把握机会、捍卫财富。
□本报记者 李芸
货币凶猛
人们对货币购买力下降和物价上涨一直深有感触,但钱到底有多“不值钱了”呢?有专家测算,1981年的1万块钱,如果按储蓄比率算,折算到现在差不多相当于255万元,如果按实际购买力算,数值会更大。这是令人咂舌的贬值速度。
为什么会这样?时寒冰说,货币超发,购买力必然下降,这是一个规律。
全球货币泛滥,已经达到了令人不可思议的地步。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基础货币或者说国际储备货币从380亿美元激增到今天超过9万亿美元,增速超过200倍,而真实的经济增长还不到5倍。
中国同样存在着严重的货币超发问题。1990年我国的广义货币量(M2)为1.53万亿人民币,而到2010年12月末,M2为72.58万亿元人民币,20年间,增长了46.44倍。
美国自1990年到2010年仅增长了1.69倍,当然这有中国货币化程度基数较低的缘故,但即使剔除这个因素,就两国经济体的规模而言,中国的货币显然太多了。
人们通常用M2/ GDP(国内生产总值)来说明货币与实体经济之间的量化比例关系,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韦森在2010年指出中国经济的货币化在加速。中国现在M2大约70万亿元,GDP大约35万亿元,这意味着一元GDP就有2元货币。而美国1美元GDP只有0.6美元多M2。
货币超发,其对应的财富势必会变小,直观的后果就是货币购买力下降和物价上涨。
时寒冰用这一规律来解释中国日新月异的房价——在中国,大量投放的货币,主要是通过房地产和股市这两块海绵来吸纳。
中国房价从2003年开始快速上涨,2003年我国房地产业被视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住房的公共产品特性被削弱,商品房占据垄断地位,这是房价上涨的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则是从2003年开始,中国的货币发行量开始快速上涨,同样的房子,对应的货币越来越多,价格必然上涨。
时寒冰说:“只要货币发行这一块不控制,房价就很难打压下去。对房价而言,调控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控制住印钞机和落实住房保障责任,这两点做到了,房价上涨的步伐就能减缓。否则,一边调控,一边加大货币投放,等于火上浇油,是不可能真正抑制房价的。”
按照时寒冰的逻辑,在国内货币超发的前提下,股市和住房两个板块,都是所谓热钱的吸纳者。股市与房市饱受打压,那么非大宗商品的价格就会飞涨。因此,国家为了避免民众对农产品价格上涨过于强烈的反应,会小心翼翼地寻求某种平衡。所以,某种意义上来看,既要稳定物价,又要保持货币的增速和超发规模,理论上来看是不可能的。而解决通货膨胀的问题,最有效的手段在于适当降低货币的供应量。
经济大棋局
时寒冰的新著《时寒冰说:经济大棋局,我们怎么办》(以下简称《经济大棋局》)一书从货币现象入手,展开了一条由货币超发所主导的趋势之线。在这条线上,政府的决策思路、大宗商品的趋势、宏观经济趋势和整个国际大棋局,都尽现于读者眼前。
时寒冰早在学生时代就热爱经济学,痴迷于对趋势的研究,并独创了“利益分析法”体系。之前他出版过的《中国怎么办——当次贷危机改变世界》就深刻分析了次贷危机的成因以及会对中国造成的影响,并对未来事态的发展作出了已被验证的准确预见。
《经济大棋局》将视角扩大到了金融海啸后的国际大棋局,战略与资本市场资深专家郑磊说,该书从美、欧、日、俄、中的大国角度的博弈作出了预测,其中谈到了能源危机、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粮食、国际债务等诸多方面,给出了敏锐的判断。
时寒冰认为,在中国、美国、欧盟、日本、俄罗斯等世界各大主要经济体中,对内和对外的政策都包含着激烈的碰撞、博弈。未来的竞争主要在中美两国之间展开,波动的原因除了外部冲击,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自身的稳定性。
郑磊同样认为:“中国改革30年,单从经济总量上看,成绩是巨大的。但是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我们通过粗放的发展模式换来了温饱,也同时削弱了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粮食短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输入性通胀、金融动荡,这些因素,正在深刻地改变企业界的状态,也影响了民众的日常生活。在这场全球大博弈的内部博弈中,内部稳定是外部博弈中取胜的必要条件。只有自身强健,才有可能击退这些蓄意或偶然的冲击。奢求外部提供有利于中国发展的环境,这是徒劳的。”
通货膨胀下如何守住财富?
《时寒冰说:经济大棋局,我们怎么办》——这本书的书名很长,其实作者最钟情的题目是“经济大棋局”,但由于书的定位为普通读者,很多人会因为书名宏大而错失该书,因此特意加上了“我们怎么办”。而作者写作本书的目的也是告诉更多没有经济学背景的人了解趋势、守住财富。
为了让图书通俗易懂,时寒冰付出了很大努力。去年6月,他完成此书,但总觉得过于专业而推倒重来,今年写出初稿后他又特意找完全不懂经济的朋友来试读。朋友哪块看不明白,就标注出来,然后时寒冰再把那些文字又重写了一遍。
“对于普通读者来说,他们会从我的书中认识到一些根源性的规律。比如说为什么人民币对美元在不断地升值,而对内的购买力却一再下降?很多人觉得费解,看完这本书就明白了,而且知道怎么做,怎样规避风险了。”时寒冰说。
该书有专门的一章谈“怎么办”。在货币越来越多、资源越来越少的大趋势下,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无论是政府规划、企业决策,还是投资者的入市出市选择,都应该遵循大趋势。全球货币汹涌的超发洪流,成就了资源为王。
时寒冰说:“作为个人,货币超发时一定要给财富找个锚,这个锚可以是黄金、白银,也可以是其他稀有资源,也可以是一种您认为未来非常有前途的其他投资品,但一定不要让财富悬在空中。”
资源为王还有更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良性的制度机制。经济学家陈志武曾说:“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财富已经不是其天赋的自然资源,而是其良性的制度机制,是其有利于金融创新与市场交易的制度环境。”时寒冰赞同这样的观点,并认为对当下的中国而言,能否尽快推动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使中国以更高效率、更具凝聚力的状态去迎接挑战,是一切一切的核心。如果没有这个前提,这盘棋就无法下。
《科学时报》 (2011-06-16 B3 社科 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