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生命为祖国的军事兽医事业而燃烧 |
——记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兽医研究所所长高宏伟 |

汶川抗震救灾期间高宏伟(左二)向当地卫生人员了解疫情

高宏伟正在指导学生
□吴志军 郝成涛
6年前,当高宏伟走上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兽医研究所所长的岗位时,在日记本的扉页上端端正正地写下了这样一句誓言:不辱使命,争创一流,生命为祖国的军事兽医事业而燃烧!
6年后,他的誓言变成了现实。他带领科技人员为我国军事兽医研究事业的发展铸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在吉林省长春市净月开发区重新建起了我军唯一的具有国际水平的军事兽医研究所;组建了我军第一支重大动物疫病应急处置队,并建起了全军最大的重大动物疫病应急检测中心;建起了我军第一个“人兽共患病重点实验室”、“新兽用生物制品工程中心”、“军事兽医学电子图书馆”……
这位身材魁梧的北方大汉,默默无闻地为国防科技事业呕心沥血,用满腔热血加速祖国军事兽医研究事业创新发展。高宏伟在身患结肠癌绝症的情况下,先后参加了2008年汶川和2010年玉树抗震救灾任务,团结和带领全所官兵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实施、“十二五”规划制定以及研究所新址迁建等各项任务,由他牵头的军队重大专项课题也取得良好进展。目前,由于癌细胞大面积扩散,高宏伟躺在了三○七医院的病床上,已不能自主进食,生命垂危,但他念念不忘向前来看望他的领导汇报我国应尽快建设生物恐怖监测网的重大构想,令在场的每个人都为他这种 “宁可让生命透支、绝不让使命欠账”的高度事业心和赤诚奉献精神深深感动。
“只要栽好梧桐树,就不怕留不住金凤凰,困难再大,也要把新的研究所建起来!”
2008年5月24日,带领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兽医研究所人兽共患病专家防疫队正在四川汶川执行抗震救灾任务的高宏伟,感到腹部不适,每隔半小时就想排便,却又排不出来。直到圆满完成抗震救灾任务后,他才住进医院检查。
诊断结果:结肠癌!
高宏伟这次入院,正值军事兽医研究所新址准备举行开工奠基仪式、主体工程上马开工的关键时期,一度把他拖入危险境地的疾病,更使他倍感时间的紧迫。
军事兽医研究所承担着兽医科学研究和重大动物疫情处置的重要使命。早在2000年至2004年4年的时间里,研究所连续走了8名博士,这8名博士都是当时研究所科研的中坚力量。原因是由于当时研究所的科研条件差,实验室仪器设备落后,科研项目少,经费不足,而且生活保障困难……
当时,研究所位于一所地方大学校园里,实验楼老旧,研究室分散,没有自己的保障条件,水、电、暖等都依托这所大学保障,给科技人员开展科学研究带来很多麻烦,同时,也给研究所的管理造成很大困难。每到大学寒暑假期,科技人员、研究生连吃饭的地方都没有……
人才是事业的基础,人才是发展的关键。高宏伟每每想起这些人才流失的一幕便心如刀割。2005年3月,高宏伟受命走上军事兽医研究所所长的岗位。他心里清楚,上级把这副重担交给他,就是要让他改变研究所的困境,尽快自我发展壮大起来。怎么改变?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高宏伟那颗本已沉重的心仿佛越发沉重。
“只要栽好梧桐树,就不怕留不住金凤凰!无论困难有多大,也要带领研究所走出困境。”一个大胆的想法在高宏伟的头脑中逐渐形成,“摆脱现有困境,选址重建一个全新的军事兽医研究所,而且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一次所党委会议上,令他欣慰的是,所党委一班人也都举双手赞成,而且,上级党委也非常支持和肯定他们的想法。
要在一块平地上建起一个研究所,这不仅仅是一种艰难,更意味着一种风险。
此后的一段日子里,高宏伟带领大家开始了全面调查论证、选址、土地置换、办手续、方案设计……全身心投入到研究所的重建工作中。他们克服了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就办理了国有土地使用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许可证、环保排污许可证、征用国有林地审批单等几十个手续!
一切准备就绪,就在研究所开工奠基的节骨眼上,他却病倒了。
“所长的病是累出来的!为了研究所的重建,他一直吃不好睡不好,经常要加班到深夜12点以后,有时通宵达旦地工作。我怕他晚上饿,就干脆买了两箱方便面和两箱火腿肠放在了他的办公室……”司机小张还没有把话说完,就抹起了眼泪。
跟随高宏伟参加汶川抗震救灾的防疫队员穆玉堂告诉笔者:“在灾区,我们看到所长非常虚弱,劝他不要再强撑了,赶紧到医院做检查。他却说,抗震救灾这么大的事,哪能说走就走。其实,他在出发前,已经感觉到身体有些不舒服,但为了抗震救灾大局和灾区人民的安危,他不顾身体,带着我们上了‘前线’。由于过度劳累,他的病情加重!但硬是咬牙坚持在抗震一线和我们一起战斗了40多天。在他的指挥下,人兽共患病专家防疫队在余震不断、危险艰苦的灾区进行消杀、防疫和监测任务,足迹踏遍了四川的30多个市、县、区。”
医院手术室的无影灯亮起来了。手术开始前,他拉着医生的手,十分诚恳地说:“我们的新所马上要开建了,还有好多事等着我呢,请您一定要保证我能回到研究所呀!”
医生为他进行了肿瘤切除手术,他的结肠被切掉了15厘米。做惯了生命强者的他,做不了等待照顾的患者。术后第五天,他便挣扎着站了起来,忍着疼痛扶着床沿往前挪。术后半个月,他就要求出院。“刚做完手术,必须再做9个疗程的化疗,等病情稳定以后才能出院。”医生劝阻道。可他却说:“在建研究所的情况我最熟悉,我还是一边上班一边化疗吧!”就这样,他勇敢坚强地走出了医院。看着高宏伟走出医院的背影,一股敬仰的暖流在医生心头升腾。
回到长春,在高宏伟的要求下,医生把化疗安排在了周末,这样他可以不耽误上班。事实上,每次化疗,药物反应非常强烈,头痛得像要炸开,胃肠也是翻江倒海,阵吐难耐。就这样,9个疗程的化疗,他愣是没有耽误一天上班时间。
2010年5月,研究所建设工程进入最关键时期。高宏伟非常着急,10月份长春市就要进入寒季!他给笔者算了一笔账:如果不在寒季到来前完工,就要等半年寒季过后才能开工,这半年,不但严重影响着科技人员的课题研究和实验进展,而且水、电、暖等费用要两边支付。如果能在寒季前搬入新楼,仅老楼的暖气费一项就能节省几百万元呐!因此,在寒季到来前,办公、科研主体大楼不但要完工,而且要全部搬迁就位!
为了加快工程进度,确保工程质量,高宏伟索性把办公室搬进了工地。妻子心疼地说:“我的老高呀!你还在做化疗,不要命了,你要有个三长两短的,我咋办呀!”妻子知道,回到家里,他是自己的宏伟,走出家门,他就是研究所的所长了。
就这样,高宏伟拖着病体天天坚守在工地上,亲自指挥、督建、决策……
5个月的时间里,大剂量的化疗,加上繁重的工作,高宏伟病后未愈的身体竟一下子减轻了24斤,昔日高大强壮的汉子,现在军装穿在身上咣咣当当……
2010年10月22日,新建研究所如期胜利竣工,坐落在净月开发区内的新营区凝重、雄伟、大气。营区内,办公楼、实验楼、车库、年轻干部周转房、学生宿舍、食堂、招待所,一应俱全,全部就绪,配套完善。超前的设计理念,合理的规划布局,充分体现了建一所“科研条件一流化,功能设施一体化,办公环境人文化,文化建设制度化,管理服务智能化,后勤保障社会化”的具有国际水平的军事兽医研究所的新理念。在竣工典礼仪式上,时任总后勤部政委孙大发上将紧紧握着高宏伟的手说:“你为国家、军队的科技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新所的建成使用在军事兽医学的发展中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高宏伟欣慰地露出了笑容。
“也不知道这个病还能让我支撑多久,我还是抓紧点滴时间为国家和军队多做些事情吧!”
2010年1月,高宏伟到北京参加军事医学科学院举办的重大科研项目专题研讨会。院领导看到他异常憔悴,催促他赶紧到医院复查。
结果腹膜出现了直径3厘米的淋巴结。残酷的事实,迫使高宏伟又住进了医院。
就在他走进病房时,医生惊讶地发现,他那随手携带的皮包里除了笔记本电脑外,还有一本本科研书籍和一份份尚待修改的科研材料!
夜班医生查房时,看到高宏伟还在伏案工作,心疼地说:“你是病人呀!应该躺在床上休息才行,否则,如何才能保证你的治疗效果呢?”高宏伟笑笑,赶紧把电脑收了起来。然而,当医生走出病房,他又悄悄打开了电脑。
住院的一个月时间里,他查阅了上千篇文献资料,完成了能连续讲4个多小时的《“十二五”重大科研项目发展战略研究》初稿。
一所之长,要用大量时间考虑所里各项事业的建设发展,留给他搞科研的时间就极为有限,他只能挤时间看书、学习,到实验室指导学生们的科研工作。查阅外文文献,翻译、撰写、整理军事兽医学专著是他一直以来每天晚上雷打不动要加班干的工作。他的一个160G的硬盘,里面装的全是科研资料、外军军事兽医学发展情况和外文文献。他说:“作为教授,必须要掌握世界最新科研进展;作为所长,必须要掌握外军军事兽医的发展动态。如果不坚持跟踪查阅文献资料,思维就会僵化!”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高宏伟办公室的灯常常会亮到很晚。司机小张给我讲了他经历的一件事。他说,高所长在一次做完化疗从医院出来后,我想,他刚做完化疗,不能再加班了。于是,我就开车直接送他回家,然而,他却让我送他回办公室。我说,你身体这么虚弱,也该歇一歇,喘口气啊!他却给我下了个“命令”:“以后,需要回家,我会提前告诉你,如果我不吭声,你就直接往研究所开。”可是,他几乎就没有吭过声。
几年来,高宏伟先后翻译或撰写出了《给养勤务》、《外军兽医概论》、《美军野战食品》等多部专著,这些专著已经成为兽医学领域教学、科研的参考书籍。同时,他还不断整理收集着关于外军军事兽医的科研资料和战备情况。他透露了一点点,就吸引住了笔者的兴趣。他说:美国军队十分重视军事兽医的发展,并将其列为一个兵种使用,国防部设有专门的军事兽医执行机构。美国还建立了秘密的生物战实验室,并在2004年建成了生物恐怖监测网。许多发达国家在不断扩展军用动物用途的同时,还以军用为目的进一步发展了许多新的种类繁多的动物,如军驼及猪、猴、猩猩、大象、鼠、鹅、鸡、臭虫等陆地动物,海豚、海狮、鲸、海豹、海虾等海洋动物,军鸽及海鸥、蝙蝠、鹦鹉、麻雀、蜜蜂、苍蝇、老鹰等空中动物。
强烈的忧患意识,使高宏伟作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带领科技人员到东北边防一线,围绕人兽共患病开展调研。大家闻言,惊讶了,他刚刚做完手术,还在化疗呢!大家怕他吃不消,坚决不让他去。他说:“我国边境线长,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也多,我们作为军队的兽医研究所,只有通过实地调查研究,才能知道我们能为国家和军队做点什么,怎样去做。也不知道这个病还能让我支撑多久,我还是抓紧点滴时间为国家和军队多做些事情吧!”
2009年8月,他带领科技人员在东北边防线上开展了近一个月的调研活动,其间,他感觉肚子胀得异常难受,被紧急送进医院。
腹腔积水,并且癌细胞有大范围的转移倾向。“你是一个病人,还做了手术,哪能这样不要命地干呢?!”一位两鬓斑白的老专家一边组织诊断,一边责怪。
从医院回到家里,高宏伟往沙发上一靠,竟发出阵阵鼾声。知冷知热的妻子替他脱掉鞋袜,一边为他洗脚一边流泪一边数落:“老高啊,以前,你身体好的时候,加班就加班吧,我尽量去理解你,可现在你是个癌症病人,而且又在做化疗,就是好机器转久了也得擦擦油啊,何况你现在是个出了毛病的‘机器’!……”
一滴滴眼泪滚落到高宏伟的腿上,一句句数落发自妻子肺腑。他曾不止一次动情地对妻子说:“组织上把这副担子交给我,是对我高宏伟的信任,不敢懈怠啊!”
作为军事兽医研究所所长的高宏伟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信任。2008年,高宏伟亲自率领研究所“人兽共患病专家防疫队”执行了汶川抗震救灾卫生防疫任务,在灾区开展了动物防疫和人兽共患病战略监测,先后获得了7种重要疫病监测数据,向国家和军队提供了11项建议案,9项被采纳,为确保汶川大灾之后无大疫发挥了重要作用。2009年,他又率队向甲型H1N1流感病毒发起了冲锋,第一时间成功研制出了RT-PCR检测、基因芯片检测两项新技术,先后对吉林省6例疑似病例进行了的平行检测,为我国应对潜在疫情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强烈地震,他又在第一时间请示军事医学科学院领导,要求亲自带人兽共患病卫生防疫救援队上高原。领导考虑到他的病情,坚决不同意他去。然而,就在人兽共患病防疫救援队执行完抗震救灾防疫任务后的第二个月,他还是带着7名专家上了高原,与青海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开展了“玉树州等青海省藏区自然疫源性疾病调查研究”的科研项目……
“我国军事兽医学起步较晚,必须铆着劲儿追赶国际前沿,一息尚存就不能停下来!”
2010年10月23日,在研究所举行完竣工典礼的第二天,高宏伟赶往北京解放军三○七医院复查身体。
这次复查已经延误了好几个月,尽管他没有声张,但所里的人还是知道了,大家默默祈祷自己的所长早日康复!
因为研究所离不开他这个领飞的头雁。听说笔者来所里采访高宏伟的事迹,大家纷纷放下手中的工作,主动要求给笔者多讲讲、多聊聊。
研究所科技处夏志平副处长告诉笔者:“这些年来,高宏伟凭着对军事兽医事业的执著追求,凭着多年从事科学研究和科研管理工作的经历和积淀,策划、组织和带领研究所申请到了兽医学一级学科和兽医学博士后流动站;建起了兽用生物制品工程中心和重大动物疫病检测仪器测试分析中心;申请到了全军人兽共患病重点实验室和省部人兽共患病重点实验室,并成为人兽共患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孵化器;建成了狂犬病重点实验室、全军禽流感检测确认实验室、野生动物疫病诊断实验室、动物P3实验室,使科研条件得到了彻底改变。原来,全所的仪器设备加起来不足2000万元,现在已超过了上亿元……”
研究所杨松涛研究员告诉笔者:“在研究所迁建中,高宏伟手术后尚未完全恢复,但他始终盯在工地指挥、决策。研究所举行竣工庆典那天,当我驱车到达研究所大门前的时候,被眼前的一切震憾了,俨然一幅宏伟的画卷!不可思议,太美了,就像神话一样!正是高宏伟,创造了这神奇的一幕!研究所的设计、建设、装修、完善,无不浸透着他的心血和汗水,舒适的环境、齐全的功能、先进的设备无不蕴涵着他的智慧、意志和理念。他是人,是病人啊!看到他送走宾客后一身的疲惫,我心疼极了,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高宏伟的学生、博士后孙玉成告诉笔者:“高老师始终关注着国际科技前沿的最新动态。在我为课题方向一筹莫展时,他指导、帮助我确定了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搞动物模型的研究方向,还拿出所长基金帮助购买各种必需的实验仪器,保证了我博士后科研工作的顺利完成。后来我才知道,这是高老师在加拿大参加学术交流会后,站在国际层面上定位的一个研究方向。如今,在他的指导、扶持和推动下,我们不但建起了一个新的空气生物学实验室,而且科学研究也步入正轨,形成了链条式的研究体系。”
……
经医院检查,高宏伟的病情有所发展,医生建议他住院进行大剂量化疗。
“不,我还是回长春,一边上班一边化疗吧!”
回到长春后,高宏伟根本没有休息。他又让医生把化疗安排在了周末。
如此的动力,源于哪里?当我们沿着高宏伟的履历追踪,则不难发现,有一种力量在支撑着他的整个生命。
1961年2月,高宏伟出生在内蒙古通辽的一个普通干部家庭,因父亲下放携全家来到通辽乡下,一家七口人住着一间很矮小的土坯房。高宏伟3岁的那年冬天,看到孩子们冻得直哆嗦,父亲只好用捡来的煤球生炉子为家人取暖,然而,父亲却不幸一氧化碳中毒过早离世,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断了。高宏伟在家排行老四,当时,大哥13岁,妹妹才出生6天。家庭生活的担子重重地压在了母亲柔弱的双肩上。为了让孩子们能生活下去,母亲曾多次产生过带孩子们讨饭的念头。“吃烤玉米粒”、“捡别人丢掉的破衣服穿”……这些成为高宏伟难以抹去的记忆。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从上小学开始,高宏伟就总是利用放学后的空当儿,帮着母亲捡柴火、养猪、挖野菜。由于生活的艰难,他从小就显得特别懂事,也特别能吃苦耐劳,也因此渐渐磨炼出他刚毅、勇敢、负责任的品格。
艰难的童年,使高宏伟切身体会到“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真正含义。他说:“我国军事兽医学起步较晚,必须铆着劲儿追赶国际前沿,一息尚存就不能停下来!”
这些年来,高宏伟始终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为了加快我国军事兽医的发展步伐,他先后从所长基金中拿出几百万元,对寄生虫学科、基础兽医学科等比较薄弱的学科予以重点扶持;每年从所长基金中拿出30万元,对创意好、市场开发前景好的应用项目给予重点扶持。以前,为了防止科技人员出国进修不归,必须先向研究所交5万元保证金,如今,他却想方设法把年轻的科技人员送到国外学习,吸收新的知识和技术。科技人员出国不仅不用交钱,而且还能得到5万元所长基金的资助……
“高宏伟对事业的追求不只是在领导岗位,作为人兽共患病领域的专家、博士生导师,他在申报项目、查阅文献、培养研究生等方面津津乐道、乐此不疲,在疯牛病防控、毒素检测及作用机理等研究领域都有所成就,培养了一大批博士、硕士研究生和年轻的科研干部。他孜孜以求,坚持学习,始终掌握本领域国内外最新进展,以保证其科研思路和选题的创新性。早期的科研功底和科研兴趣,使他对科研工作得心应手。‘敬业、勤业、精业、创业’,在他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他是一位合格的军人、称职的领导、敬业的专家和值得信赖的朋友,这样的评价不仅是我个人的感受,更是全所人员共同的心声!”研究所杨松涛研究员在笔者采访时动情地说。
或许时间可以改变江河,岁月可以改变大地,但高宏伟满腔热血为祖国军事兽医事业燃烧的华彩乐章,将被高山流水昼夜弹唱。他自强不息、坚定执著、求真务实、不惧艰险、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将激励更多年轻科技工作者为祖国军事兽医研究事业的发展奋勇争先、劈浪前行。
采访手记
清晨,T59次列车伴随着第一缕晨曦,缓缓驶进终点站城市——吉林长春。
车厢里的人们开始骚动起来,有人开始收拾行李,有人忙着接打手机,有人焦急地向窗外眺望……
随着朝阳的渐渐清晰,城市的轮廓慢慢地呈现在我的面前。窗外,车来车往;远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这是一个深厚文化底蕴和现代化新潮融合的城市,集“东方底特律”、“东方好莱坞”和“东方洛杉矶”三大美誉于一身的北国明珠,令初来者仰慕不已。
这是我第一次来长春,此行带着重要任务:采访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兽医研究所所长高宏伟大校。
当我走进研究所大门时,才非常清楚地知道,军事兽医研究所是我军唯一的综合性兽医科学研究单位,是国家级动物疫病防控科研单位,是我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纳入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骨干力量,是解放军总后勤部确定的全军重大动物疫病应急处置队和禽流感病毒检测确认单位。高宏伟作为这个研究所的所长、“领头雁”,采访他,令我顿感沉重的压力。
到达研究所后,却得知高宏伟刚刚离开长春到北京解放军三○七医院检查身体了。研究所政委薛庆贵大校告诉我:“其实高宏伟早该去检查了,由于统领研究所的整体迁建工作,一直拖到现在,这不,刚举行完研究所迁址庆典,把一切安排妥当了,他才赶往北京检查身体。哎!老高这个人,对待所里的大事小事都非常认真,把事业看得比自己的命都重要,一忙起来就顾不上自己的身体了!”
“什么病?”我急切地问。
“结肠癌!2008年5月他带领研究所‘人兽共患病专家卫生防疫救援队’在汶川执行抗震救灾任务期间被发现的,回来后做了手术,一直在做化疗,但他始终战斗在工作岗位上,没有因此耽误过一天工作时间,不知情的人根本看不出他是一个病人。这些年,研究所承担的重大研究项目越来越多,国家和军队赋予的使命任务也越来越重,他无时无刻不在谋划研究所的建设和军事兽医事业的发展。他的病是累出来的啊!”在与薛政委的交谈中,高宏伟的形象在我脑海里越来越高大起来,他对事业的挚爱、对使命的忠诚,让我似乎感觉到他人如其名一样宏伟、高大。
研究所政治部柴国祥主任向我提供了高宏伟个人的情况简介:
高宏伟,男,汉族,1961年出生,内蒙古通辽人。军事兽医研究所所长、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专业技术四级。主要从事生物毒素学研究,主持军队重大专项课题若干。现任全军兽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军军用兽医卫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兽医协会副会长、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分会副理事长、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公共卫生学分会副理事长、吉林省畜牧兽医学会副理事长、吉林省科学与科技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兼科技评价专业委员会专家、长春市畜牧兽医学会副理事长、长春市服务“三农”专家咨询组成员;《中国兽医学报》编委、《军事医学》编委等多项学术职务。
自2005年高宏伟任所长以来,他所带领的研究所先后被总后评为先进师旅团级单位、安全稳定工作先进单位;2007年被中国畜牧兽医学会评为“感动中国科技创新领军院所”;2008年参加四川汶川抗震救灾,研究所人兽共患病专家防疫队被总后表彰为先进集体,并荣立集体二等功,高宏伟被总后表彰为先进个人并荣立个人二等功。2009年所党委被总后评为先进党委。
很遗憾,在长春没能见到高宏伟所长。因时间紧张,在短短的三天时间里,我对所里其他同志进行了初步采访,随后紧急赶回北京,希望能在北京见上高宏伟一面。在军事医学科学院四环宾馆终于见到了刚从解放军三○七医院检查身体回来的高宏伟。他眼圈凹陷,脸色暗黄,脸庞明显消瘦了很多。他一手掐着后腰,缓慢而略显吃力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满脸微笑迎接我的到来。高宏伟告诉我:“我已经与癌魔搏斗两年多了,现在癌细胞已经大范围扩散,医生建议尽快住院再进行大剂量化疗,我也想住院好好治一治这个讨厌的‘家伙’,但研究所刚刚搬迁,好些事情需要研究定夺。各个实验室搬得咋样啦?各种实验仪器设备是否就位了?新楼的供暖情况怎样?等等,我都放心不下,还是回长春,一边上班一边化疗吧,这样我心里会踏实些!”
……
事实上,采访中我了解到,军事兽医研究所的迁址新建,从一开始就投入他全部的精力。新址的选址、设计、装修、完善,无不浸透着他的心血和汗水。舒适的环境、齐全的功能、先进的设备,无不蕴涵着他的智慧、意志和创新理念。
最后,当我合上采访本之前,发自内心地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你一直觉着,自己是在向山上行走。立足山顶,纵览无限风光的憧憬一直在召唤着你。
你领教到了你的脚下和你的前面,勇敢而无畏地面对脚下的坎坷和艰难……
你别无选择。你的脚注定要交给山。你坚定而无怨无悔地一步步向上攀登,渐渐读出了山的深邃,山的巍峨,山的品格!也渐渐接近山的顶峰!
《科学时报》 (2011-06-15 A2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