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学科学 化学科学 工程材料 信息科学 地球科学 数理科学 管理综合
 
作者:金涛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6-8 20:53:52
狩猎者的自白

 
《在非洲》,[美]麦克库森著,范伟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年11月出版,定价:25.00元
 
□金涛
 
现如今,到非洲去捕猎狮子、大象,肯定是触犯法律的,就连携带象牙制品出境,弄不好还得锒铛入狱。可是在19世纪,西方的绅士淑女却热衷到非洲狩猎,弄张狮子皮或者象牙放在客厅里,挂上一幅手持猎枪与击毙的猎物的合影,也是炫耀的资本。当然那时到非洲狩猎也要向殖民当局办许可证,于是狩猎也就合法化了。
 
《在非洲》这本书就是当年狩猎者的自白。作者约翰·T·麦克库森是美国名记者。1898年任职《芝加哥记录报》,在美西战争爆发期间,随海军战船“麦库罗斯号”周游世界,有近两年时间在菲律宾从事新闻报道,曾被派往南非的德兰士瓦报道布尔战争。1903年,加入《芝加哥论坛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报纸做每日首页讽刺漫画,使他赢得了“美国漫画之父”的称号。
 
《在非洲》是他在1909年用了4个半月在东非进行狩猎活动的记录。在此期间,他们邂逅了离开白宫的51岁的美国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后者也是前来狩猎,为纽约的美国历史博物馆收集大象标本。尽管《在非洲》这本书今天看来是个过时的话题,书中流露的捕杀猎物的喜悦,以及追踪猎物的兴奋与紧张交织的心情,对于今天的读者恐怕多半不能接受,甚至心生反感,但是作为历史记载,毕竟还有一定的价值。
 
我对《在非洲》的兴趣在于,作者非常真实地记录了当时进行狩猎活动的组织工作和各种装备,令人大开眼界。麦克库森所在的狩猎队仅4个人,他们此行的目的也是为了“科学”的需要:为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猎取5头大象,并拍摄动物生活的照片和影片。为此,狩猎队雇佣了领头人1名,持枪人4名,原住民民兵4名,厨师1名,帐篷男孩4名,脚夫80名,马夫4名,小男孩20名。这支由多个种族临时凑成的庞大队伍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值得一提的是,狩猎活动的组织工作是很有成效的。一家名为纽兰德和塔尔顿合伙公司专为从肯尼亚的内罗毕出发的狩猎团队配备全套设备。除了个人的衣箱,这家公司不仅把狩猎者在伦敦购买的帐篷、枪支、弹药和食品运到内罗毕,而且当他们到达时也准备好了领头人、持枪人、原住民民兵、厨师、帐篷男孩、脚夫、马夫等。这一点不是任何人都能轻易办到的。
 
此外,本书对当时东非的自然景观和野生动物作了细致的观察记录,给人留下很深印象。比如,刚到内罗毕,小车站里正在进行治疗“昏睡病”实验,在场的英国医生已经发现舌蝇是传播的元凶(现今的报道是萃萃蝇,不知是否是一回事)。书中写道:“在非洲,有几块特定的称为‘舌蝇带’的地带,这些地区里,马、螺子和牛没法生存。很多年里,在人们知道昏睡病之前,这些地区就广为人知”。“一个感染了昏睡病的本地人能把这种病从这个国家的这一头带到另一头,一旦这种病暴发,这个新感染地区就完蛋了。”
 
尽管存在疾病的威胁,非洲极其壮观的景色仍然使人们甘冒种种危险纷至沓来。“肯尼亚山是一座雄伟的母亲山,绵延覆盖了一片辽阔的地域,白雪覆盖的峰顶以18000英尺的高度耸立在赤道上,低处的山坡像公园一样美,遍布着繁荣兴旺的基库尤人和其他种族的牧场和畜群,这片低处山坡上的香蕉林和林木繁茂的河谷中,如画般点缀着几十个不同大小的原住民村庄……”写热带森林:“在某些地方,这片森林像一座雄伟的教堂,巨大的雪松和樟树像高耸的柱子一样挺立着,藤蔓和苔藓编织成的优美图案显示出一种宏大和热带的美丽景象。”写狷羚的可爱:“狷羚是草原的警察,出于一些奇怪的、无私的原因,它自愿做所有动物的警卫,它经常为其他动物承担放哨任务。”狩猎者对狷羚的行为很恼火却无法阻止,以至于作者说:“狷羚经常冒着自己生命的危险去警告其他的动物群有危险在靠近。如果我要写一个关于动物的故事,我会用狷羚作为主人公。”因为“一个公正的人会油然地尊重这种高大、笨拙、警觉的羚羊自我牺牲的英雄品质”。类似的记载来自实地观察,可贵之处也在于此。
 
该书的不足之处是将插图处理得太小,照片也很模糊,不知原著是否原本如此。作者麦克库森既然是“美国漫画之父”,他的插图线条明快,极有特色,如果能适当放大,效果会更好一些。
 
《科学时报》 (2011-06-09 B3 社科 视点)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