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学科学 化学科学 工程材料 信息科学 地球科学 数理科学 管理综合
 
作者:郑金武 刘建秀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6-8 6:16:5
科技助力江苏打造世界级黑莓产地
 
本报讯 记者近日从江苏省中科院植物所(下称植物所)获悉,通过该所科技成果转化,江苏省在2004~2010年间,新增黑莓种植面积3.7万亩,黑莓种植区内优良新品种的覆盖率达到了69.8%,黑莓高效栽培技术的覆盖率达到95%以上,黑莓加工技术得到100%的应用,实现经济效益15亿元。
 
据了解,黑莓是蔷薇科悬钩子属的一种特色果树,因其浆果具有独特的风味和很高的营养保健价值而受到欧美消费者的喜爱。全世界黑莓种植面积约30万~50万亩,年产鲜果15万~20万吨,主要集中在欧洲和北美。
 
黑莓由植物所于1986年从美国引进,在溧水县的丘陵岗地试种和区域性试验后,从1994年起在江苏省适宜地区推广,为我国增添了新的果树种类。在黑莓引入的20余年中,植物所得到国家、省、市和相关部门30多个科研项目的资助,在品种引进和优选、高效栽培、果品加工技术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成熟、实用的科技成果。
 
在品种引进和选育方面,先后引进国外优良品种30余个,从中优选出了宁植3号、宁植8号、宁植10号等适宜在江苏丘陵地区栽培的优良品种,自主选育出了“宁植1号”黑莓优良新品种,并在生产中示范推广。由植物所完成的“黑莓的引种利用”项目,于1998年获得了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中国悬钩子属植物研究与利用”项目于2003年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黑莓引种与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在2006年获得南京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黑莓优良品种及高效栽培和加工技术推广应用”项目于2011年获得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二等奖。
 
在高效栽培技术方面,植物所研究形成了包括丘陵岗地建园、优质种苗快速繁殖、简易棚架及整形修剪、病虫害监测和综合防治、无公害标准化栽培等在内的技术体系,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使我国黑莓生产技术达到了国外主产区的水平。
 
在果品加工方面,植物所研究了速冻果、浓缩汁、果汁饮料、果酒、罐头、果酱等的加工技术,并研制了相应的产品,制定了相关技术标准,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在黑莓技术成果转化应用过程中,植物所采用“研究单位+农技推广部门+农户+企业”的组织形式,累计编印黑莓技术资料10余万字,在溧水、溧阳、赣榆等地举办黑莓讲座40余次,培训黑莓种植户和农村基层科技人员4500余人次,累计发放黑莓病虫情报20余次,黑莓简报30余次、30000余份,下乡技术指导280余人次。
 
至2010年,江苏省黑莓种植面积已达5万余亩,约占全球栽培面积的1/6,主要分布在南京溧水和连云港赣榆及其周边的低山丘陵地区,果品绝大部分出口外销,使中国江苏成为了世界著名的黑莓产地。黑莓产业在溧水实现了研发、生产、收购、加工、销售一体化,已经成为溧水县农业支柱产业和南京市重要农业出口创汇产业。
 
(郑金武 刘建秀)
 
《科学时报》 (2011-06-08 B3 地方 综合)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