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学科学 化学科学 工程材料 信息科学 地球科学 数理科学 管理综合
 
作者:李晓春 张行勇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5-31 21:47:40
中国肉牛品种亟待走出“引进—退化”怪圈
 
□李晓春 本报记者 张行勇
 
5月8日~9日,由国家肉牛改良中心主办的“2011中国肉牛选育改良与产业发展国际研讨会”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澳大利亚、荷兰等7个国家的260多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这也是国内首次举办的有关肉牛方面的国际研讨会。就有关中国肉牛选育改良的现状、前景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国家肉牛改良中心主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昝林森。
 
选育技术体系不够完善
 
昝林森介绍说,中国是世界上牛品种最多的国家,目前,支撑中国肉牛业生产的主导品种仍然是肉用性能欠佳的地方黄牛品种,肉牛良种率仅为30%~40%。“夏南牛”、“延黄牛”和“辽育白牛”3个品种的培育基本上代表了中国当前的肉牛育种水平,尚难满足现代优质肉牛生产对品种数量和质量的要求。
 
建国60多年来,中国陆续从国外引进了13个肉牛品种,由于引进种群的规模不大,加之引进的种牛在遗传基础上并不是国外的顶级种牛,从而导致中国不断地从国外引进种牛,而没有自己的制种、供种体系,或因种群过小选不出优秀种牛,中国的肉牛种公牛培育一直没有走出“引进—退化—再引进—再退化”的怪圈。
 
地方黄牛作为中国的特色资源,具有耐粗饲、抗逆性好、肉质好等优点,但还存在着生长速度慢、胴体产肉少、优质牛肉切块率低等诸多缺陷。因此,在对中国地方良种黄牛加强定向选育提高的同时,应积极开展遗传改良和杂交优势利用工作,尽快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高产肉牛新品种,彻底改变中国肉牛种质和高档牛肉依靠国外进口的局面。
 
为此,昝林森认为,中国肉用黄牛选育改良是一项长期性的公益事业,应学习借鉴日本、韩国的经验,重视本国地方牛种的定向选育和系统改良,使其成为国家意志和政府行为,彻底改变品种“多乱杂”的现象,避免“杂交污染”。优良品种是发展肉牛产业的基础和关键,而肉牛品种的选育必须依靠完善的繁育体系。该体系最基本的元素为遗传评估系统、数据收集系统、性能测定站等。这些基本要素在中国均不完善,尤其是数据收集系统和性能测定站的建立在国内尚属空白,同时也没有建立起数据收集的标准。
 
国际合作须深化
 
与会国外专家从中国黄牛肉用遗传改良及品种选育、肉牛联合育种体系建立与运行机制、肉牛营养调控与高档牛肉生产、优质牛肉安全生产质量监控与溯源等方面,对中国肉牛遗传选育改良及产业化发展提出了有益的意见和建议。
 
美国科学院唯一一名动物遗传育种领域的院士、得州农工大学教授James E. Womack强调,中国应在引进国外冷冻精液、胚胎以及品种的基础上,加强对本地优良黄牛品种的改良,通过国际合作,相互交流信息,利用现代基因技术做好生物技术育种工作。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吴常信认为,地方黄牛是中国的特色资源,是优质肉用牛的选育基础。建国以来,黄牛改良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存在生长速度慢、肉牛胴体重低、脂肪沉积不理想等缺陷。因此,利用业已成熟的生物技术,继续加强对地方黄牛品种的遗传改良,最终育成符合我国国情的肉牛新品种。
 
加拿大农业部特聘教授Om P.Dangi说,中国肉牛饲料配比浓缩料为69%,饲草为21%,与加拿大相反,从而影响了牛的胴体重。近年来,他们在中国推广加拿大饲用高粱和珍珠小米等新品种,以提高中国牛肉和牛奶生产效率,取得很好效果,国此有必要将更多的优质苜蓿品种推广到中国,推进中国肉牛产业发展。
 
荷兰畜牧业和动物生产链专家组资深专家Jan Togtema教授指出,荷兰着力发展犊牛业,满足了整个欧洲市场犊牛肉市场的25%。同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跟踪追溯系统,所有信息材料可以在生产链内进行双向查询。Jan Togtema建议中国在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化、高效畜牧业转化的过程中,重视动物卫生、福利和环境,提供合理的饲料结构,积极发展犊牛业。
 
日本大平畜产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川合昭夫建议中国从血统改良着手,筛选合适的外来品种进行杂交改良并坚持不懈地进行。日本带广畜产大学口田圭吾教授表示,增加牛肉大理石花纹,可以让牛肉的风味更加突出。因此既要加强遗传改良工作,也要注重改善牛的饲养和卫生条件。
 
而韩国江原大学教授Byung-Oh Lee认为,中国应利用本国丰富的遗传黄牛资源,加强品种改良与选育。通过完善育肥系统,改善饲养条件,实现肉牛酮体重达到每头205公斤世界平均水平的目标。有条件的话,可以引进用计算机图像分析评估牛肉质量的方法,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做好优质牛肉的安全生产质量监控工作。
 
培育出中国优质肉牛品种
 
近10年来, 中国肉牛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成为继奶牛业之后又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2009年中国肉牛存栏约1.1亿头,牛肉产量约为630万吨,均居世界第三位;肉牛产业产值约1800亿元,占畜牧业产值的近20%;人均牛肉占有量已由1992年的1.6公斤增加到了2009年的4.8公斤。可以说,我国大力发展现代肉牛种业,培育优质肉牛专门化品种正当其时。
 
如何加速培育优质肉牛品种、大力发展现代肉牛种业?昝林森认为,要加强肉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尤其要对秦川牛、南阳牛、鲁西牛等中国目前存栏量大且种群基础好的地方良种黄牛资源进行保护与利用,做到以保为主,强化选育,以育促保。同时,根据不同的市场需求,以引种与自主培育相结合,走联合育种的道路,培育不同经济类型的肉牛新品种。各级政府应不断增加对肉牛养殖业的资金、物质支持和技术投入,加大对肉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的投入。此外,还应加强肉牛育种人才队伍和一线推广队伍的建设,通过政府职能,统筹科技资源,产学研紧密结合,形成有效的肉牛联合育种工作共享机制。
 
《科学时报》 (2011-06-01 B4 区域 产业)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