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学科学 化学科学 工程材料 信息科学 地球科学 数理科学 管理综合
 
作者:李新玲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5-28 6:4:3
女儿的“蚂蚁”事业
 
■李新玲
 
“这是蚂蚁的家,大家转动这个摄像头,可以在屏幕上看到它们在里面如何找食物。”
 
这是8岁的女儿在工作。她是中国科技馆的小小志愿者,经过选拔、培训,今年3月1日正式上岗。到了周末,如果有时间,她就会在科技馆的科学乐园里穿上工作服、挎上扩音器,神气地在馆里给小朋友们讲解展品。她有一个规律,就是每次的服务,肯定要从“蚂蚁世界”的讲解开始。这是她最喜欢的展品,也是讲得最熟练的。
 
女儿从小喜欢小动物,不仅是小狗小猫这些可以和人嬉戏的哺乳类动物,对小虫子也很关注,经常会蹲在地上仔细地观看一只小虫如何爬行。对蚂蚁这种弱小的动物,更是情有独钟。她也许是好奇,这么小的东西到底是怎么在动?
 
女儿成为科技馆的小志愿者也是与蚂蚁有关系。中国科技馆新馆落成不久,我们就带她前去参观,也是在为低龄儿童特别设立的科学乐园中,她知道了什么样的虫子是昆虫:有触角、翅膀,六条腿,身子分三节,蝴蝶、蚂蚁都是昆虫。城市中蝴蝶不常见到,可是春天到了,蚂蚁在土地上随处可以看见。知道了昆虫特征后,女儿对小蚂蚁更加关注。
 
走在路上,她时常会蹲下去,看路边土地上的蚂蚁。一次,她随爸爸到昌平郊外,回来拍的照片主角就是一种特别大,将近八九毫米的黑蚂蚁。
 
2009年9月份,女儿成为了一名小学生。在品德与生活课上,她学着用白色泡沫做了蚂蚁的洞穴,这使她对蚂蚁有了更新的了解。
 
去年的六一那天,女儿和好朋友结伴去中国科技馆玩,非常惊喜地买到了“蚂蚁世界”——一种可以用来观察蚂蚁生活、打洞的小罐子,罐子是透明的,里面有适合蚂蚁生存的营养物质。回来后,我们马上去捉了蚂蚁放到瓶子里,蚂蚁很快就钻到提前给它们弄好的洞里,开始上上下下工作,搬运东西。而这些从外面看得一清二楚。
 
不过,这次对蚂蚁的饲养,太性急了,我们没有提前仔细阅读说明书。捉的蚂蚁来自不同群,结果它们在瓶子里打起来了。
 
那段时间,女儿每天放学回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看瓶子里的蚂蚁。如果看到蚂蚁不动偷懒不工作,她还会按照说明书的提示,打开瓶盖,让里面氧气多些,或者干脆用小棍动动它们,让它们继续工作。
 
去年放暑假之后,女儿随我们去了上海、杭州、苏州、宁波等地,她依旧随时观察小蚂蚁,她发现南方的蚂蚁长得不太一样,个头比北京的黑黄色小蚂蚁大一些,在树的根部较多。回来后,我们从网上一查,才知道那些叫臭蚁,分布在我国江浙和南方其他地区,在室外树干或根部筑巢,有时可能侵入室内。
 
总之,女儿对蚂蚁的一切充满兴趣。因为第一次买的“蚂蚁世界”是一个小型的,只能装个头不大的蚂蚁,所以她一直渴望能在科技馆买一个屋子形状的大号的,养更多的蚂蚁。
 
今年寒假,我们得知科技馆招募新的一批小小志愿者,就报了名。女儿很重视,特意要求穿上自己学校的正装,还在家里让我当评委练习如何介绍自己。
 
面试的时候,女儿非常大方、自信,声音特别洪亮,连我这个站在门外等候的家长都听得清清楚楚。她还特意向评委老师介绍了她在科技馆买的蚂蚁罐,养的蚂蚁。女儿的表现让评委老师印象深刻,也自然被录取。
 
作为奖励,在她第一次上岗服务的时候,我同意让她用自己的压岁钱买一个大号的蚂蚁世界。那天,她讲解服务结束,潇洒地从书包里拿出两张百元大钞,买回了自己梦寐已久的东西,乐得嘴一直在咧着。科技馆的工作人员还送给她几只蚂蚁。为了搞清楚这几只蚂蚁的种类,女儿专门去查了书,知道它们叫“弓背蚁”。
 
如今,大号的蚂蚁世界就摆放在家中客厅的茶几上,这是女儿每天起床、放学回来、睡觉前必看的一件东西。里面的三只弓背蚁也成为家中一员。它们每天辛勤地工作着,不知疲倦打着一个又一个洞,把碎颗粒从洞里搬到洞口。女儿则从外面看着它们一趟一趟爬上爬下。她经常在早上起来惊呼:“看,它们一晚上又打了好几厘米!”
 
在拼音版法布尔的《昆虫记》,第一篇是“蜜蜂和红蚂蚁”,第二篇是“蝉和蚂蚁”。不过,女儿对“蚂蚁是顽强的乞丐,而勤劳的生产者却是蝉”,大惑不解,因为在她眼里蚂蚁才是最勤劳的。也许等她大一些,对于食物链的理解更深刻一些,会运用辩证法分析问题后,她才会懂得这句话的含义。现在的收获对于一个8岁的孩子已经够多了:通过透明的蚂蚁罐,她知道了蚂蚁是如何用前肢搬动东西,通过蚂蚁不规律的工作时间,她知道了低温时蚂蚁也需要冬眠。
 
看着女儿享受于在科技馆的讲解,看着那些比她小的小弟弟小妹妹,崇拜地看着这个神气的小姐姐,我总是有诸多感慨。一个小小的生命,激起女儿对于知识的主动探索,科技馆提供的科普设施,尤其是小小志愿者这种机会,让女儿对自然界、对生物界天然的探究被鼓励被保护,能够持续,这就科普的作用和力量。
 
(作者单位系中国青年报)
 
《科学时报》 (2011-05-28 B2 征文选登)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