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北京海淀:谋定中关村核心区产业空间战略 |
南优北拓 资源共享 双轮驱动 协同发展 |





作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海淀肩负着探索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历史使命。“十二五”期间,海淀将继续发挥独特优势和龙头作用,高端引领、创新驱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成为首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主力军,为首都转变发展方式走在全国前列做出表率。
□ 本报记者 杨 琪 通 讯 员 朱 丽
“加快建设中关村科学城,通过存量资源挖潜置换,加快建成区改造升级,促进空间资源集中开放和高效利用,促进协同创新和共建共享”、“打造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技术产业聚集区,整合优化软件园、环保园、创新园、永丰产业基地等空间资源,加快北清路至七北路沿线的产业规划和布局”……今年2月国务院批复同意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对海淀区的中关村科学城及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技术产业聚集区建设都有着详细的描述。
面对这一国家交付的战略任务,海淀将实施“南优北拓、双轮驱动”的空间发展战略,加速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技术产业聚集区建设,构筑北部“一轴一心五大功能区”,加快构筑以中关村科学城为核心的“一城四带多点”的南部产业空间布局,形成“南北互动、资源共享、双轮驱动、协同发展”的空间发展新格局。
海淀北部:开拓创新动力广阔天地
5月5日,北京佳讯飞鸿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股份简称:佳讯飞鸿;股份代码300213)成功登陆深圳创业板。“2009年12月,我们搬入中关村环保园。依托环保园这一全面实行生态环保规划建设的科技示范区,得以拓展渠道、扩大规模,对我们产品的品牌力形成与制造力的壮大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佳讯飞鸿董事长林菁说,“中关村环保园为企业精心搭建了服务平台,包括招商咨询服务、政策咨询及代办服务、建设手续咨询及代办服务、写字楼和厂房定制服务、物业等服务,以及交通等其他生活配套服务,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式、园区服务与社会服务并举的一流服务体系,这些服务体系有助于我们企业的长远发展。”
如佳讯飞鸿这样的企业,在新能源与环保产业园区中已有几十家,更有不少园外企业开始排队等待进入该园区。该园区规模约为4.15平方公里。围绕核心区新能源与环保产业部署,重点吸引新能源、环保产业领域内的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国内领军企业总部机构、高成长性新能源企业、环保企业及重大新能源环保产业项目入驻,为节能减排和低碳城市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2010年,海淀对北部地区控制性规划进行了战略性调整,226平方公里全部纳入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未来5年,海淀将以“北清路-七北路”为轴线,在北部建设五大特色产业功能聚集区,形成约40平方公里的研发型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带;同时将大量优质的城市资源引入北部,如健全行政审批、信息咨询、管理与服务、投诉与监督等行政服务中心职能,加快以商贸、餐饮、教育、医疗、文化休闲、体育等为核心的社会服务配套环节发展,使之成为功能完善、充满活力的新城。经过规划调整,海淀北部地区总建设用地规模约69平方公里,规划总建筑规模约4600万平方米,其中产业建筑规模约2700万平方米,可新建住宅建筑规模约1000万平方米。
这里将规划构建“一心”、“一带”和“多组团”。“一心”即以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为核心,并与产业带融合发展的科技绿心;“一带”是指沿北清路轴向发展的40平方公里产业聚集带;“多组团”则为产业功能区提供配套服务,并用以解决农民搬迁安置和部分职住平衡的多个功能组团。
在产业格局上,北部地区重点打造“稻香湖、上庄、永丰”三大建设组团,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新材料、新能源与环保、信息通信、生物工程与新医药”五大产业板块,与昌平七北路沿线产业园区对接,形成横贯东西的产业集群。
预计到2013年,先行启动区开发基本完成。届时,将形成1141万平方米的产业建筑规模,和现状产业区规模连接成片,在北清路沿线形成总计2600万平方米建筑规模的综合性产业功能区。
海淀南部:释放创新资源巨大效能
在2010年底召开的北京市海淀区“重大研发项目立项会”上,北大千方集团自主研发的“大密度步行客流监测组织疏散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项目获得北京市科委重大研发项目专项资金300万元的支持。
“基于激光扫描的客流检测技术”本为海淀某高校研发的成果。如果“大密度步行客流监测组织疏散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项目没有被产品化,那么“基于激光扫描的客流检测技术”很可能是某位教授硬盘上的一份文件而已。但是,在中关村科学城的撮合下,北大千方集团与高校联手,使得产学研结出了又一硕果。
“中关村科学城有中国最密集的高校科研院所资源、人才资源;这里技术竞争氛围浓厚,汇聚了众多知名企业;同时,具有品牌效应。技术、人才、品牌,这都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北大千方集团总裁夏曙东说。北大千方集团是中国交通信息化领域第一家登陆美国纳斯达克资本市场的高科技公司(交易代码:CTFO)。
自2010年9月中关村科学城首批建设项目正式启动以来,陆续已有34家中央企业和高校院所分3批与北京市政府签署了合作协议,28项规划建设项目正在全力推进,航空航天、信息网络、生命科学、新材料、新能源和节能环保、城市运行管理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正依托建设项目单位密集落户中关村科学城,集聚效应立即显现。
中关村科学城规划面积达76平方公里,海淀将重点建设以中关村大街为核心的“中关村生命科学与新材料高端要素聚集发展区”,以知春路为核心的“中关村航空航天技术国际港”,以学院路为核心的“中关村信息网络世纪大道”,形成一街两路“H”形空间格局。
中关村科学城地区目前集中了我国最高学府、最高研究机构和大量科技人才,该区域科技资源密集程度位居全国首位,未来将成为北京市建设中关村示范区最核心的区域,根据区域规划,中关村科学城将率先整合资源、统筹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其他重要科研机构,打造产学研一体化重要发源地,还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梳理区域及周边区域的交通状况。
与此同时,海淀区继续优化海淀南部建成区资源,整合产业与空间资源,构筑南部建成区“一城-四带-多点”的产业空间布局。“一城”即“中关村科学城”;“四带”有“学院路研发孵化-信息网络产业带、知春路空间技术产业带、中关村大街总部-高技术服务带、西山文化创意产业带”四大特色产业集聚带;“多点”指“四季青航空航天、北太平庄影视传媒、甘家口创意设计、东升科技园、启迪科技园(玉泉慧谷)”等多个特色产业集聚区。
四大功能区建设铸就新海淀
如果说,南优北拓,双轮驱动,是提升园区企业创新能力,培育科技金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具体体现,那么,东合西美,和谐宜居,承载高端商务、引领全球性创意中心,则是对海淀四大功能区中东西两区的精准定位。
在“十二五”期间,海淀将按照“北京建设世界城市背景下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要文化功能区”定位,全力推进西山文化创意大道建设,将大道建设成为以演艺、艺术品创作展示交易、酒店会展产业为主的标志性、示范性的大型国际知名文化功能区。一条东起车道沟桥昆玉河畔,西至西五环杏石口桥,背靠香山,东西长7.2公里的西山文化创意大道呼之欲出。在这条大道上,将建设“创意北京”国际文化娱乐中心、中间建筑(西山创意园)、坦博艺术中心、马奈草地艺术中心、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等设施。
这条大道,属于西山文化创意产业带的一部分。该创意带以杏石路为依托,东至紫竹桥,西至西山脚下。整合杏石路周边产业和空间资源,吸引多媒体艺术、创意设计、展览展示、文艺演出等产业要素集聚,加速科技与创意融合,与紫竹院路西段的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等集聚区形成功能串联,提升西山文化创意大道的文化内涵和创意品牌,成为引领全国艺术市场集聚区、艺术展演中心、国际艺术交流中心和全球性的创意中心。
未来5年,在海淀高端休闲旅游区规划蓝图中,海淀将按照旅游资源多样化、服务便利化、管理精细化、市场国际化的要求,围绕建设世界高端旅游目的地,深度挖掘和整合旅游资源,海淀将构建以皇家园林游、科教体验游、都市风情游、生态休闲游为重点的旅游产品体系。大力提升颐和园、圆明园、香山等重点景区周边环境品质,建设与皇家园林相匹配、世界一流的旅游休闲环境和配套服务设施。加强区域旅游资源整合,探索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以市场为纽带的协调机制促进旅游产业联动发展。
而对于高端商务服务和文化创意产业区,海淀将坚持高起点规划、高层次招商、高标准建设,加强资源整合,提升规模档次,改善环境品质,树立南部地区业态高端、品牌优质、发展精益的整体形象。加快提升公主坟、甘家口等商业区品质,积极培育玉渊潭现代生态型商务服务区和五棵松文化休闲集聚区,支持国际会议展示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吸引一批世界一流的商业消费、文化消费品牌,建设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高端商务服务区。
国务院批复指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取得的巨大成就有力地证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是带动经济增长、推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途径。”展望未来,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发展规划的引领下,海淀将一步一步迈出坚实的步伐,持续引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聚合国际高端竞争优势要素,向建设全球创新型经济重要引领区的目标前进!
《科学时报》 (2011-05-21 A1 中关村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