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学科学 化学科学 工程材料 信息科学 地球科学 数理科学 管理综合
 
作者:计红梅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5-16 5:36:5
海量网络浏览与回复背后的故事
——中科院计算所公众开放日活动侧记
 
本报讯 “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为什么这样无厘头的帖子会在短短五六个小时内就引起几十万名网民的浏览与回复?5月14日,在中科院计算所举办的2011年公众科学日活动上,该所副总工、网络数据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程学旗向大家解释了其中的部分奥秘。
 
程学旗是天玑网络系统软件的研发负责人。此次公众科学日展示的成果之一就是天玑系列中的舆情监测系统。
 
网络舆情是舆情研究的热点。程学旗告诉《科学时报》记者,据他们研究发现,网络信息的产生与传播,至少与5个因素有关,即信息的内容、所包含的关系、发布时的具体行为以及传播的时间和区域等。因此,舆情监测系统首先要有对网络信息多通道多模式感知的能力。
 
天玑舆情监测系统能够实时、定向地采集互联网上新闻、论坛、博客乃至微博等各个渠道的信息,抽取舆情要素,发现舆情热点,挖掘敏感话题,在舆情监测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0年4月,天玑搜索技术开始应用于人民网新闻搜索服务,“它的特点是,把搜索当成一个故事。”程学旗说。
 
网络舆情的产生与发展与其传播机制有很密切的关系。程学旗坦承,目前对于网络信息价值的研判及态势的预测还处于经验判断阶段,尚未上升到理性判断的阶段。未来对于舆情传播机制与模型的研究将是该研究的重点。天玑网络系统软件也将是中科院计算所继曙光与龙芯之后的第3个战略重点。
 
记者在活动现场看到,今年计算所公众科学日展示的其他成果,也与天玑舆情监测系统一样,均是一些贴近大众的信息技术成果。
 
计算所普适计算研究中心副主任朱珍民给记者做了一个数字化家庭全面解决方案的现场演示:当红外探测器感知到窗外有异常活动时,屋内的摄像头会立即锁定可疑区域,手机也会马上接收到这一信息,并将之传送到小区物业的监测系统上。该方案还可以通过手机控制家庭内的照明、电源、窗帘的自动开关等。
 
此外,记者还看到,在自然手势识别系统中,观众可徒手操作三维Google Earth;使用基于内容的照片检索系统,参观者可以从服饰、表情、人物构图等多方面进行个性化的照片检索。
 
除了展现众多科研成果的最新应用,计算所科学日现场还安排了中国计算机发展史讲解和3场专题报告,精选了物联网关与智能家居、人脸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目前进展情况等内容题材。
 
据介绍,为了用实际行动体现“科研回报社会”,近几年,计算所专门组建了科普工作队伍,组织老中青科学家,以科普讲解、科学家咨询等形式面向社会开放。据不完全统计,最近9年,计算所通过公众开放日的形式陆续接待超6000名的社会公众(含超2000名大、中、小学生)前来参观,为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传播普及作出了重要贡献。(计红梅)
 
《科学时报》 (2011-05-16 A1 要闻)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