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学科学 化学科学 工程材料 信息科学 地球科学 数理科学 管理综合
 
作者:雨 田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5-11 11:23:53
中关村五花八门的一顿饭





 
□ 撰文/摄影 雨 田
 
中关村餐饮是个老话题。1999年前后,海淀中关村如同一个大工地,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餐饮缺席。大量餐厅止步于中关村高昂的房价或租金;
 
伴随着中关村西区的建成,餐饮作为一个日常必备的配套资源,在中关村火速发展起来,各种不同档次和口味的餐厅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所谓“民以食为天”,在坚持各自定位的同时,如何满足中关村主力工作人群的就餐需求,是很多非高端定位餐厅在中关村扎根发展的关键。
 
三个小伙子的中式快餐
 
北大南门对面有一排小餐馆,每天到吃饭的时候,总是人来人往,既有北大的学生,也有在附近的上班的人。成都小吃就是其中一家,多数人喜欢来这家成都小吃吃饭的主要原因是这儿点菜和上菜的速度都很快,价格也不算很贵。
 
每天中午11点半以后,这家成都小吃就开始进入一天中最忙碌的状态,不到100平方米的小厅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坐满人,但每张餐桌最长的用餐时间也就半小时左右,快的还不到10分钟,翻台率很高。
 
成都小吃的供应以盖饭、米线和面条为主,属于典型的中式快餐,分4人桌和2人桌,因为上餐的速度很快,用餐的速度自然也不慢。北大南门这家成都小吃每天以熟客为主,老板笑称:“我们这家店更像一个小食堂,客人都是附近上班和上学的,有不少熟客都是到点就来吃饭,点什么菜我们都很清楚。”
 
每天中午12点,成都小吃的出餐口总会传出三份盖饭,其中两份西红柿炒鸡蛋,一份红烧茄子,一共27元。在看到有空桌的情况下,服务员会很自然地把三碗盖饭放在那里。没多久,三个小伙子就会准时出现来“认领”这三份盖饭。
 
听老板讲,这三个小伙子在附近上班,几乎每个工作日的中午都来成都小吃吃饭,时间长了老板也发现这三人都不挑食,但每天只点9块钱的盖饭,西红柿炒鸡蛋、红烧茄子最常点。每天来这家成都小吃吃饭,他们三都是按照这样的标准消费。后来老板让他们在11点半给店里打个电话,中午12点下班过来就能直接吃上饭,算是给老客户的特别照顾。
 
一次偶然的机会,老板知道了三个小伙子共同的秘密:他们三个人在同一家公司上班,单位每天的饭补是15元,问起为什么每天只花9元,三个人总是一笑而过。在2005年三个小伙子参加工作以来,在公司附近寻觅了一圈之后才定下这家成都小吃,并且一直没有变过。不知不觉,这三人已经在成都小吃吃了近6年的午饭。当年北大南门附近的餐馆还没有现在这么多,如今的很多餐馆都是后来新开的,虽然现在三个小伙子都已经成家,但对午饭的选择却未曾改变过。
 
觅食女的“游击餐”
 
虽然中关村的餐馆很多,但对小金来说,每天吃饭却是一件大老难的事情。刚来中关村大厦上班的小金开始经常和同事去楼下的合利屋和眉州东坡酒楼吃饭,但眉州东坡酒楼每天一到吃饭时间就开始排队,这让小金很反感,而合利屋虽然是快餐,但饭菜小金吃几回之后就腻味了。
 
出了中关村大厦,周边还有不少餐馆,对面有小豆面馆、必胜客、麦当劳,再远点还有烤肉、火锅和自助餐。就餐的选择很多,但小金不但是一个“腐败女”,还不喜欢自己一人“腐败”,总想着拉上几个同事一起吃,用小金的话说:“边吃边聊天有助于消化。”
 
只是小金吃饭的挑剔让同事有点受不了,餐馆人不能太多,菜不能太难吃,服务不能太差……几次跟同事吃饭之后,小金发现很难再拉到人跟自己一起吃饭,不少同事都以各种理由推辞。无奈之下,小金只好自己一个人去觅食,一顿午饭吃过4元的煎饼,也吃过40元的自助餐。小金之前喜欢拉同事一起吃,主要也是为了分摊用餐费,现在小金自己一个人觅食,在花费上就不得不算计得比较清楚了,毕竟自己一个月的工资是有数的。
 
独自觅食以来,小金倒是发现了不少好吃的去处。比如10号线黄庄地铁西南出口的大排档,煎饼、烤串味道都不错;中关村南路有一家面馆的面食比较合自己的口味,几家电子卖场的美食广场也有一些不错的特色菜。
 
现在小金对中关村周边的小饭馆几乎了如指掌,但每天一到午饭时间还是一件麻烦事情,要不就是餐馆人太多,要不就是人不多又好吃的餐馆太远。不想将就午饭的小金仍然在每天为吃饭而奔波,她也不知道还能坚持多久。小金希望有那么一天,在自己又饿又懒得出门觅食的时候,走到楼下点一份快餐,并且发现这家的饭菜原来不是那么难吃。
 
IT女白领自备的营养餐
 
在中国电子大厦上班的Tracy跟小金相反,几乎很少下楼吃饭。同事对Tracy的评价是:Tracy是一个不吃饭的异类。
 
其实不然,每天Tracy都会带一个小饭盒过来,里面装着的就是Tracy的午饭。有时候会装着自己亲手做的寿司,有时候是一盘改良版的扬州炒饭(里面没有一粒米,多数情况是意大利通心粉或者面团),有时候是几个看不出模样的小蛋糕……没错,Tracy确实不吃饭,但仅仅是不吃米饭。
 
除了不吃米饭,Tracy也很少在外面吃东西,最主要原因还是吃不习惯太刺激和太油腻的食物。刚来中关村上班的时候,Tracy跟同事在外面吃过几回饭,其中有一次吃的是麻辣香锅,那天下班之后Tracy就感到胃肠绞痛,半夜跑去挂了急症,急性肠炎。虽然那天不少同事吃完也有拉肚子,但都没有Tracy那么严重,后来同事都在背后说Tracy矫情,也就很少再喊她一起吃饭。
 
Tracy从小肠胃就不太好,加上妈妈的厨艺一直都很棒,Tracy也就养成了在家吃饭的习惯,一般能不在外面吃就尽量不在外面吃。小时候因为妈妈总是能给Tracy烹饪各种美味的面食,也因此Tracy已经习惯了吃妈妈做的面食,久而久之她对米饭似乎形成了一种天然的抗拒感。自从Tracy独自一人来到北京打拼以来,不但离家远了,也很少能有机会吃到妈妈亲手做的美味面食了。
 
虽然中关村有很多餐馆,Tracy开始的时候也试着吃过几家,但味道似乎都太合口,后来还是妈妈提醒了Tracy,外面的饭菜始终没有家里的好。
 
为了不让自己饿肚子,Tracy每天下班之后就开始练习厨艺,在烧糊了2个锅,身上被烫伤了不知多少回后,Tracy终于能做出一顿像样的饭菜,并且在妈妈的教导下,学会了做美味的面食。
 
也许在同事看来,Tracy有点另类,但只有学会了做菜的Tracy自己知道:不是没有合适的饭馆,而是最合适的那个口味已经找到了,不想再换。
 
打工者个体户的工作餐
 
在中关村电子卖场里有很多打工者和小个体户,他们每天上班比写字楼里的白领早,下班也要晚。不少打工者每月的收入只有2000元左右,而那些个体户为了照看买卖则没有时间做饭或者下楼吃饭,于是楼下的盒饭就解决了这部分中关村人的吃饭问题。
 
中关村电子卖场周边的小饭馆几乎很少有送外卖的,因为一到吃饭时间这些饭馆就进入手忙脚乱的状态,哪里还有时间送外卖。于是每天一到中午,中关村几个电子卖场楼下就出现了一字排开的白色纸盒子,里面装着各种盒饭,每份盒饭6元左右,荤素齐全,这样的价格在中关村算是非常便宜了。
 
最开始这些白色外卖箱子都是直接送到卖场里,然后分发到每个订餐者手里。后来因为卖场管理方限制,他们只能送到楼下,熟悉的商户会自己下楼取饭。这些盒饭多数来自中关村周边的民宅,上午在家做好之后装箱拿到中关村电子卖场,每个白色纸箱子一般装十几份盒饭,总能在每天的中午售罄。
 
中关村每个卖场都有自己的美食广场,但价格不等,只是商户普遍反映这些美食广场的饭菜都不便宜,至少得十几元。在中关村做内存条的吴大姐说:“如今在中关村吃饭比早年贵了好几倍,但我们能赚到手的钱却一年比一年少,对于吃饭是不能要求吃好了,只能哪里便宜去哪里吃。比如每天送到楼下的盒饭,都是人家家里做的,干净也便宜,科贸地下的大排档也是我们经常光顾的,价格比起其他卖场便宜,至于那些美食广场,只能在要请客吃饭的时候上去偶尔光顾一下。”
 
电子卖场里的中关村人对吃饭普遍不太讲究,他们更关心自己能赚多少钱。有时候一直工作到下午1~2点才吃午饭,他们往往去小卖部买上一碗方便面就能打发掉午饭。紧挨电子卖场的蕉叶餐厅王经理说:“中关村卖场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消费人群,但多数是来此购物的消费者,不少个体户在没有特殊情况之下一般都舍不得吃。”
 
企业洽谈合作的商务餐
 
在中关村不乏豪华的大酒楼,比如像江南赋、大宅门、俏江南这样的高档餐馆。位于中钢大厦的江南赋就是一家以商务宴为主题的餐厅,大堂接待王女士说:“我们餐厅以接待商务宴席居多,周六周日也会有一些家宴。”
 
这样的餐厅就餐环境很好,来此的一般都是常客,并且对餐厅的情况很熟悉。老蒋在中关村西区的一家IT公司任职高管,一周几乎有一大半以上的时间都是在这类餐厅解决吃饭问题。要问哪家餐厅好吃,老蒋还真不知道如何回答,但他知道每家餐厅擅长什么菜系,内部装修的特色和风格。每次请客之前,老蒋会根据不同的饭局安排不同的餐厅。至于味道,老蒋曾开玩笑地说:“还不如我媳妇熬的大米粥香。”
 
出身部队的老蒋其实对吃一点也不挑剔,老蒋常说:“馒头稀饭最好,大鱼大肉有时候反而吃不出味道。”事实也是如此。有一回,老蒋宴请一个地方分公司的客户,对方老总特别能喝酒,在公司老蒋就有“一斤小二不倒”的美称,那天喝的是52度五粮液,一桌子8人,已经空了4瓶,但那个老总仍然面不改色,老蒋有种莫名的眩晕感,一方面是已经有点喝多了,另一方面也在担心晚上怎么脱身,自己带的3个技术人员已经快倒下了。那天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老蒋自己也记不清楚了。只是在老蒋记忆里,这样的事情也不是第一次发生了。
 
要问老蒋中关村的这些高档餐馆都有什么好吃的,他能很流利地报出菜名,跟菜谱一字不差,但味道怎么样,老蒋就说不清楚了。经常是一桌子美味佳肴老蒋几乎没怎么吃,从上桌到离席都以喝酒为主,肚子里的主食还是在饭前吃的2个烧饼。老蒋说:“对我而言,在什么档次的餐馆吃饭不重要,重要的是跟什么人吃饭以及吃饭的目的。虽然我天天在外面吃,但没有几顿饭吃得轻松。”
 
老蒋有时候中午会去楼下的快餐厅吃饭,可能人很多座也很挤,但老蒋觉得在哪里他是在吃自己的饭。
 
《科学时报》 (2011-05-14 A3 生活)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