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关村发展集团庆祝成立一周年 |
今年提出“双千亿”发展目标 |
本报讯 日前,中关村发展集团迎来成立一周年庆祝活动。在活动中,中关村发展集团提出在2011年实现“双千亿”目标,即到集团成立两年时,所投项目和企业三年后实现产值超千亿元,实现集团资产总额超千亿元。
2010年4月,北京市为整合市、区两级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加快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通过重组示范区“一区十园”开发建设单位,组建了中关村发展集团,并赋予其引进重大项目和统筹产业布局、统筹融资、代表政府进行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股权投资三项核心任务。
一年来,中关村发展集团紧紧围绕北京市赋予的使命,探索了一条从市场层面搭建创新资源统筹运作大平台、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机制大突破和“一区十园”快速发展大整合的新路。
据介绍,中关村发展集团已初步形成了以股权投资为主要方式推进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工作格局。截至2011年4月,集团共完成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储备311个,投资和支持项目62个。投资合同金额7.85亿元,其中运用政府资金以股权方式投资4.87亿元,利用自有资金投资2.98亿元,预计带动社会投资80亿元,三年后实现产值623亿元。在庆祝活动上,集团正式发布了包括7条项目发掘快速通道、3个支撑平台并覆盖发现、评估、筛选环节的重大项目发掘机制。
大力推进以多层次资源要素为支撑的融资平台建设。目前,集团已与国家开发银行等6家商业银行签订银企战略合作协议,获得银行授信600亿元。通过引入社会资本跟进投资、创新信用方式和利息优惠等多种方式,帮助集团所投资的重大项目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为重大科技项目落地发展提供更便捷、更有力的金融支持。在庆祝活动当天,集团与中国建筑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将在资本运营、高端产业功能区建设、区域综合开发等方面进行合作,进一步丰富央地合作平台,形成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共赢格局。
集团还初步建立了以资本纽带为基础的示范区规划建设统筹机制。通过股权纽带关系,集团与各区县、各园区形成了支持政策互补、规划实施协调、发展目标一致的良好格局,协同开展新一轮、更高水平的园区规划建设。2011年1月,集团与通州区政府合作,建设“中关村国家院所通州产业园”,将中科院物理所等5家院所共13个高端制造业项目集聚落地通州园,有效平抑土地成本,形成了规模效应。
中关村发展集团董事长于军表示,成立一年来,集团以创新驱动为己任,积极探索国有资本支持高成长企业,推动示范区发展新模式,努力闯出一条新路。
据介绍,中关村发展集团在五个方面实现了创新突破:在发展思路上初步实现创新突破;以政府股权和自有资本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在国有资本与科技资源的对接上实现了创新突破;引导社会资本投资高科技项目,在产业投资模式上实现了创新突破;加快“一区十园”建设,在科技园区发展模式上实现了创新突破;在面向国际拓展工作领域上实现了创新突破。
中关村发展集团还发布了其发展战略规划框架。作为北京市推进中关村示范区建设的实施和服务平台,集团以服务首都创新驱动发展格局的形成和公司同步发展为双维价值导向,定位于“自主创新体系的市场化集成运营平台,示范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推动者”,提出“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投资(控股)集团”的愿景。集团的主营业务组合是科技产业投资、科技金融和园区发展,并发展产业服务的辅助业务,形成“3+N”业务组合模式,全面推进示范区建设,完成市委市政府赋予的使命。
根据发展战略,中关村发展集团围绕“双千亿”目标,提出了实施创新突破计划。该计划包括实施聚焦工程,在覆盖的主体范围和技术领域上,在项目发掘以及对接落地机制建设并形成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路线图,在知名高端企业引进上取得突破;实施手拉手工程,在并购重组和资源运营上,在带动多种投资主体进行“群”对“群”投资上有突破;实施产业链工程,在完整的产业链建设和政产学研用互动链条建设上取得突破。
此外,还将实施政策先导工程,通过集团业务的开展,在先行先试政策集成、导入和有效运用上取得突破;实施产业集群工程,以产业集群为目标,通过载体建设等方式,在加快示范区产业发展、提升示范区品质上取得突破;实施融资创新工程,在吸引央企、市属国企、民企资本注入、上市筹备和基金筹划上取得突破,为示范区建设构筑多点支撑的融资平台,年内发行不少于20亿企业债。
北京市委常委赵凤桐对中关村发展集团一年来取得的成就表示满意。他表示,中关村发展集团在推进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注重机制建设,形成了有制度安排的路线图,并突出产业集群导向,思路清晰,视野宽广,定位准确,很好地贯彻了市委市政府成立集团的战略意图,强化了央地合作,搭建起市场化的创新资源集成运营大平台。(郑金武)
《科学时报》 (2011-05-11 B2 园区 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