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学科学 化学科学 工程材料 信息科学 地球科学 数理科学 管理综合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5-9 6:10:4
论坛观点摘登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戴小枫:
 
生物技术革命带来的机遇是前所未有的
 
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带来的科技革命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社会,特别是生物技术,已经深入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我认为,生物技术革命带来的机遇是前所未有的。
 
生物技术是一场科学的革命,从国家战略来讲,生物技术是代表国家未来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面。所以,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各个国家都在出台一系列的政策,加大对生物技术的投入。中国要建设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迫切需要这一系列的革命,需要现代农业的技术体系的支撑。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朱祯:
 
转基因作物是中国农业的机遇与挑战
 
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品,而我们国家在农业上存在的问题还很多。第一,我国的耕地面积逐年减少。从2000年的19亿亩耕地减少至现在的18亿亩,这个问题是非常严峻的。第二,中国人均占有耕地在世界主要农业国中最少,而且目前仍在急剧减少。早在1995年时,人均耕地面积为0.08公顷,到2030年就减少至0.05公顷。第三,我国粮食总产量在十年来有很大的波动。尤其是2005年到2010年期间,下降到一万亿斤以下,这将严重威胁我国的粮食供应问题。第四,据2006年的统计,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仅为7597.63元人民币,从农业生产劳动力来看,我们是典型的第三世界国家。
 
邓小平曾经说过,将来粮食问题的出路,最主要靠生物工程解决,要靠尖端技术。温家宝总理也指出要大力发展转基因工程,缓解世界性粮食紧缺。2010年,已经有29个国家正式批准了种植转基因农作物,其中包括19个发展中国家,10个发达国家。转基因农作物种植面积已达到1.4亿多公顷,占世界耕地面积的10%左右。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批准6个转基因作物进行商业化种植,包括转基因抗虫棉、抗病毒番茄、抗病毒甜椒、耐存储番茄等。其中,抗虫棉是我国主要推广的转基因作物,2008年全国种植面积已达到72%,减少农药使用量80%以上,节约农药4.5万吨。转基因抗虫水稻通过安全性评价,将进入品种区试与审定,显著减少农药使用量,提高稻农的经济效益。
 
我国转基因产业仍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关键技术与新型产业的关系大体概括有五点。第一,对产业发展有重大的带动作用;第二,技术应具有新颖性和高科技含量;第三,技术的独占性和垄断性强;第四,技术本身具有广泛的关联度;第五,需要高投入、大资本的运作。转基因技术能够具备这五点,就能够成为新兴产业。
 
从发展新兴产业来讲,生物农业技术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去年,国务院正式确定了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几大领域,生物农业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领域。转基因技术(GMO)成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技术方向。我个人认为,发展生物产业和生物种业,虽然面临很多的问题和挑战,但是像GMO这种代表技术发展方向的技术是一定不会放弃的。
 
生物技术未来发展的基础是非常好的,中国经过30多年的基础研究,在基因组学上成绩显著,包括基因组的测序、基因的挖掘、分子合成、分子标记育种、辐射诱变等技术上都取得了非常好的进展。同时,也储备了一系列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和应用的产业化的新品种,包括矮小麦、金麦22、超级玉米、GMO棉花等,还有一系列非常好的品种也在不断推出。
 
很显然,我们发展生物技术的目标是非常明确的,就是要围绕着产业的发展,产业链的发展来构筑国家的核心竞争力,而不是一个企业,一个单位的竞争力。同时,我们也呼吁国家能够在生物技术上加大投入和支持的力度,完善生物产业发展的环境和体系。
 
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生物种业发展
 
种业的信息化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得到重视,从育种、流通、销售的全过程都能看到信息技术的身影。在育种领域,引入现代信息技术,生物信息学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信息技术可以全方位服务于种业的发展。第一,信息技术作为有力手段将多学科研究成果集成应用到种业产业中,为育种服务。数量遗传、群体遗传、统计遗传、分子遗传、数理统计方法、BLUP应用于玉米的育种值估计和未测配组合预测就是典型的集成示例。第二,在育种中引入移动采集设备和生物技术仪器,为育种工作提供先进的方法和工具。第三,信息技术支撑是商业化育种规模化、保密性、高效率的保证。
 
在种业的各个环节中,有很多领域用到信息技术。第一,在育种环节发挥重要作用,比如种质资源综合数据库建设、种质资源重要性状的评价分析、育种方案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等。第二,应用于田间育种设备和软件的管理,比如育种数据采集管理和分析、性状的考种软硬件支持等。第三,育种的繁育环节,重点包括良种基地的数字化管理技术、种子生产精准管技术、良种繁育质量保证与监管技术等。第四,应用于种子的包装过程,通过电子标签技术可以跟种子生产厂家进行唯一性的标识,一旦出现种子质量问题,可以进行种子溯源体系的建设。
 
作为一个种业企业,管理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如何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益,现代信息技术在种业行业中应用的效果是最明显的。总之,信息技术与种业的发展紧密相关,将来,信息技术一定会成为提高我们育种效率和种业流通的手段,为未来的种业产生影响。
 
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赖锦盛:
 
农业的未来在于解读作物的基因组
 
转基因和分子育种是基因组学的两大主要研究方向,我们拥有怎样的能力来解读基因组,就有怎样的能力来为农业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现在,转基因的应用还是非常有限的,只在有限的几个基因上获得了成功。目前主要的转基因农作物品种有大豆、玉米、油菜、棉花,已商业化的性状大都是抗虫、抗除草剂。但是在产量潜力、抗逆境环境、营养吸收利用效率及品质上还未达到目标。
 
转基因要想取得真正的胜利,关键要在基因克隆或基因筛选上取得成功。如何才能克隆到有商业价值开发的基因,更多的工作是在目标基因的分离上面。单个基因的克隆,我觉得很难有预测性,真正要找到商业化的克隆基因,基本上是通过高通量的筛选。
 
分子育种相对转基因来说可预测性较强,会更加简单。分子育种是按照分子标记技术将常规育种有效结合的转基因技术,它是育种理论和技术的一个革命。过去多年来,中国玉米的产量在不断的提升,但是相对于美国来说,只占美国玉米产量的1/3~1/2,我们就需要采用新的技术,新的增长曲线,获得更多基因型分析的工具,通过基因型分析的平台,依靠测序技术,来提高产量。
 
通过测序技术,我们将能得到超过几百万的标记,这些标记为基因型和表现型的连接提供了很好的帮助。从基因组的层面来看,通过测序获得的标记中,有的区域变异比较多,有的比较少,我们就应将种子资源引入到变异小的区域进行育种来获得大量的资源。
 
《科学时报》 (2011-05-09 B3 视界·观察)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