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聚焦生物农业技术大力发展籽种产业 |
第四届国际生物技术与农业峰会在京举行 |
在对未来种业科技创新的方向和重点问题上,农业部科教司高新技术处处长张文认为,应以提升我国种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强化种业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培育具有重大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为重点,推动育种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种业企业集团,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和供给。
□本报记者 包晓凤 □李惠钰
以“聚集全球科技创新要素,发展生物农业”为主题的第四届国际生物技术与农业峰会4月21日~22日在北京温都水城圆满结束。
来自跨国企业、国际机构和京区籽种研究机构等70余位中外演讲嘉宾出席了本次大会,共同围绕“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作物种业间的合作”、“突破关键技术、发展籽种产业”、“生物技术推动农业发展”、“跨国企业经验交流”等当前形势下的热点话题进行了讨论。
作为国内唯一种业战略峰会品牌,会议秉承“前瞻性、视角广”的宗旨,为国内外种业企业全面打造信息交流、科研资源创新及产业人才聚集的平台,推动北京“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的建设。正如大北农集团副总裁宋维平在致辞中所说的:“2011年是科技部与北京市共建国家农业科技城的关键年,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以高端为目标,以产业创业和现代服务业引领为创新,五个中心之一的良种创制与种业交易中心,为产业化发展提高新的平台,对首都现代农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特别是对国家农业科技城建设的推动作用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会议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办,科技部农村司支持,北京生物技术和新药产业促进中心、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农村发展中心及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共同承办。
发展籽种技术打造农业高端产业
继2010年8月16日,科技部和北京市政府签署《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共建协议》正式启动农业科技城建设后,为农业科技企业,特别是在京种业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更大的挑战。本次大会具体讨论了籽种产业发展的环境建设问题,为“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中软件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帮助企业抓住发展的机遇。
在大会开幕式上,北京市科委农村科技发展处处长张平作了题为《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打造农业高端产业》的报告,报告中指出,大力发展农业高端产业是推进北京市农业建设的当务之急。
一是要构建农业高端产业科技创新体系。通过构建农业高端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强化农业高端服务,打造农业高端产业服务孵化器,着力培育生物育种产业,促进农业高端产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大力提升首都农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
二是要大力培育生物育种产业。重点围绕种子创新、展示示范、种业交易三个方面,建立生物育种的产业链,开展单倍体育种,转基因育种,航天育种的生物开发研究,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种子资源和材料,依托昌平、顺义等特色科技园区,以新品种展示为核心,开展配套技术的集成示范应用,为企业和社会提供产权交易,期货交易、现代物流等高端服务,助力以生物育种产业为代表的生物高端产业的发展。
三是要搭建农业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围绕农业高端产业发展对投融资的需求,聚焦金融要素和资源,构建农业科技金融中介服务体系,探索农业科技金融运作机制,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创业投资、代办股权转让、技术产权交易等金融服务,实现成果与产业资本及相关配套条件的优化组合,加快农业高端前沿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作为北京现代农业的重要代表和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的重要内容,首都的籽种农业、籽种产业一直是北京市重点支持的领域。北京市委副秘书长李福祥分析首都农业的发展现状时指出,瑞士的先正达,美国杜邦先锋等五大全球农业跨国公司先后在北京建立研发中心;奥瑞金、大北农等一批现代农业集团迅速发展;邓兴旺等一些世界知名的科学家在北京扎根成长。北京已经成为全国种业的科技创新中心,企业的聚集中心,交易交流的中心,人才聚集的中心以及科技成果的诞生和辐射中心。
加强研企合作共促种业产业化发展
4月10号,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全面提升我国农作物种业发展水平。
会议以《意见》为导向,着重讨论了农业科技发展对农业企业及产业的影响,共同交流企业中新技术应用的情况与经验,促进转基因技术、分子标记技术等新技术的市场应用,鼓励良种创制,为企业搭建合作交流、建立种业产业化发展平台。
为落实国务院加快种业科技发展的意见,在对未来种业科技创新的方向和重点问题上,农业部科教司高新技术处处长张文认为,应以提升我国种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强化种业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培育具有重大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为重点,推动育种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种业企业集团,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和供给。
尽管我国水稻、小麦等主要农作物的育种水平已处于世界领先,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张文表示,我国专用型的作物品种选育差距较大,我国现代的育种理论、育种技术发展相对滞后,农作物的种子资源创新缺乏系统性、连贯性,对育种资源的支持不够,种子企业的体制机制相对较差,市场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弱。总体来说,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种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体制机制的障碍,特别是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市场创新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机制正在探索和建立当中,扶持种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也有待完善。
孟山都全球副总裁Eblen表示,把技术应用到研究项目当中,是生物农业行业发展的重要动力。“通过育种和生物技术,希望能够给农民更好的工具、更好的种子,所有的社会都能够从此受益。同时,对于种植者来说,他们也能够受益。”
对于中国农业的发展,杜邦集团先锋良种公司的总裁Paul希望中国能够有更开放的生物技术和种业政策,这将有助于提高中国的农业生产力,也希望能够有一个更健康的农业环境,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引进国外优质的种质资源,同时也可以引进最先进的技术。
除此之外,大会还在加强自主创新,产学研合作,推进畜禽籽种产业链建设和产业发展,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提高我国畜禽籽种产业国际竞争力上进行了讨论。
《科学时报》 (2011-05-09 B3 视界·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