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二五”期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和多出精品、多出效益、多出人才的文化发展环境,进一步提升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水平和竞争力,使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增速高于全市总体经济增长速度,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15%左右。
□本报记者 张林
据初步测算,2010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1692.2亿元,占全市GDP比重的12.3%。按现价计算,“十一五”时期,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20%。北京仍是当之无愧的全国文化中心。
记者从近日在第一届北京国际电影季新闻中心举行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北京市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经过“十一五”时期的大力推动和快速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首都经济的重要支柱和新的增长点。
非公经济唱主角
据介绍,2010年1~11月,北京市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产业单位实现收入5565.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7%;从业人员82.9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6.1%。全年文化市场繁荣活跃,文艺演出场次、演出收入,图书期刊出版种类、印数,电影票房等比上年同期均有较大增长。其中,影院票房收入达到11.8亿元,比上年增长46%;观众达到2923.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9.2%。
“十一五”时期,北京市组织认定覆盖全市的30个市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包括4个首都功能核心区、15个城市功能拓展区、6个城市发展新区和5个生态涵养发展区,吸引了一大批具有带动作用的骨干企业入驻,集聚文化企业上万家,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十一五”时期,非公经济发展迅速,成为首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据市统计局提供的数据,北京文化领域非公和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比重从2006年的73.4%提高到2009年的78.4%,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2010年1~11月,在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产业单位中,非公有制及混合所有制单位实现收入4483.2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产业比重的80.5%。
同时,据有关研究机构提供的数据,北京市重点文化工程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持续加大,主要指标达到或接近世界发达城市水平。其中,北京博物馆数量世界第二,仅次于伦敦。公共图书馆少于伦敦、东京和巴黎,多于纽约。世界遗产多于伦敦、纽约、巴黎等。电影院少于纽约,与东京、巴黎、伦敦持平,人均拥有的电影银幕数接近巴黎和日本的水平。
“十一五”时期也是文化与广播电视网、互联网、电信网相结合的新兴文化产业蓬勃兴起,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高的时期,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成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新优势。在文化创意产业统计分类中,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行业增势喜人,占全市文化创意产业收入比重近四成。
文化体制改革率先突破
“十一五”时期,首都国有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取得突破性进展。截至目前,北京市已完成4家文艺院团和包括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在内的15家经营性出版社的转企改制。同时,初步建成统一高效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体制,成立了北京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探索形成了适合首都特点的综合执法模式。一系列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举措也助推了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
据悉,“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财政投入逐年增长,市级财政投入总计36.6亿元,年均增幅20.8%,高于同期财政收入增长幅度(19.6%),五大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目标全面完成。
首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既得益于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建立健全,更得益于完善的产业扶持政策支撑,从而形成系统配套的政策保障体系。“十一五”时期,北京市研究制定和发布了文化创意产业配套扶持政策21个。各区县根据自身实际和产业功能定位,也陆续出台区域性扶持政策。北京市还设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一批重点项目和集聚区建设。其中,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每年安排5亿元面向社会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5年来支持重点项目近600个。北京市发改委累计支持10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22个项目,项目总投资10.6亿元,其中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支持5.5亿元。
通过构建首都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服务体系,近3年来,北京银行、交通银行北京市分行、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中国农业银行北京市分行4家银行累计发放贷款1975笔,贷款金额191.3亿元。2010年,北京银行在宣武区设立了全国首家文化创意金融服务特色支行,北京产权交易所等12家单位在东城区启动了北京文化金融中介服务平台建设。
“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在加强集聚区规划建设的同时,重点吸引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落户北京,其中包括中国动漫游戏城、中国北京星光电视节目制作基地、中国北京出版创意产业园等,提升了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整体实力和影响力。同时,各具特色的文化创意街区、村落、工厂不断涌现,增强了产业发展的活力。
未来聚焦产业升级聚集
“十二五”期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将重点进行产业升级,以积极培育文化企业集团和上市公司为重点,进一步巩固壮大文艺演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艺术品交易等北京传统优势文化行业。以加大技术研发、培育产业链、促进产业联盟为着力点,培育壮大设计创意、动漫游戏、新媒体等战略性新兴文化创意产业。在挖掘传统文化内涵的基础上,促进文化与旅游、体育、会展、都市农业等行业的融合发展,提升了文化创意产业的整体实力。
同时,促进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依托首都丰富的文化资源,吸引高端要素流入,着力培育具有战略支撑作用的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和各具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整合提升30个市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集中力量推动重大的标志性的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规划建设,提升城市文化服务功能。全面实施重大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带动战略,促进文化资源集聚与合理配置,推进集聚区规模化、特色化发展,进一步优化文化创意产业空间布局。
进一步优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环境,继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创新,促进文化资源整合和市场主体、文化品牌的培育,建立健全文化投融资机制和文化产权保护运用机制,塑造更具活力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环境。继续加大文化经济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健全文化经济政策法规,搭建产业促进平台,提高产业组织水平,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为加快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科学时报》 (2011-04-27 B3 地方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