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自主创新 方法先行 |
——北京创新方法应用推广策略研究系列软科学课题通过验收 |

编者按:
由北京科学学研究中心牵头,联合中科院政策所、北京邮电大学和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等单位共同承担的北京市科委系列软科学研究课题“北京创新方法应用推广策略研究”近日通过结题验收。
该系列课题从推进“科技北京”建设的需求出发,结合北京的创新基础和产业发展特点,总结研究了TRIZ、Living Lab、高科技价值链等三类创新方法的理论框架、应用状况和推广前景,并提出了创新方法在高等教育工作中的应用策略,对创新方法在北京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报记者 郑金武 张林
创新方法对提高科研和生产的效率有立竿见影的作用,但长期以来并未受到重视。管委会/供图
“创新本身就像一个黑匣子,创新的过程对于科研生产有重要借鉴意义,但又很难被人理解。而创新方法是解剖这一黑匣子的有利工具。创新方法的研究,对创新管理是有重要意义的。”针对近日结题并通过验收的系列软科学研究课题“北京创新方法应用推广策略研究”,验收组组长、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刘海波说,“创新方法的应用,对提高科研和生产的效率有立竿见影的作用。”
所谓创新方法,是指在包括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市场开拓、建立新的组织形式等各类创新行为中,为提高创新活动的效率、保证创新效果的实现所采用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条件工具等。
创新方法得以重视,源于2006年我国著名科学家王大珩、刘东生、叶笃正三名院士联名向温家宝总理提出的《关于加强创新方法工作的建议》。三位院士指出,创新方法工作相对薄弱是制约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源头问题。温总理对此作出批示:“自主创新,方法先行”、“创新方法是自主创新的根本之源。”
2008年4月,国家科技部、发改委、教育部和中国科协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创新方法工作的若干意见》,希望通过加强创新方法的研究与开发,传播创新意识和创新方法,推广创新先进手段,培育创新型人才。创新方法工作开始在全国稳步推进。
北京市科委朱世龙副主任表示,北京目前正全力实施“科技北京”行动计划,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我国创新发展的核心引领区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成为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要有效推进这些战略目标的实现,推进创新方法工作是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对从源头上提升北京地区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为此,2010年9月,北京市科委部署了“北京创新方法应用推广策略研究”系列软科学研究课题。
系列课题总协调人、北京科学学研究中心主任张士运博士介绍,系列课题共设有4个课题,分别是“北京创新方法应用推广策略研究”、“北京推广应用Living Lab创新方法研究”、“北京推广应用‘高科技价值链’创新方法研究”、“北京高校普及应用创新方法研究”。
整合研究资源协同攻关,是这一系列课题部署的一大特色。张士运介绍,4个课题的承担单位分别是北京科学学研究中心、北京邮电大学、中科院政策所、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项目的执行由北京市科委科技宣传与软科学处指导,4个课题组组成一个总体组共同开展工作,在研究过程中,聘请了一批专家顾问指导我们的研究工作。项目的具体管理、协调工作由北京高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和北京科学学研究中心两家单位完成。”
张士运说:“我们的出发点是,课题研究要整合领域内的优势科研力量,力争研究取得高水平成果。”朱世龙副主任表示:“设立项目管理协调机构,有利于加强对课题的全过程管理和督导,促使课题能够保质保量取得成效。”
经过半年多的深入研究,4个课题研究均取得了重要成果,4个课题成果最终形成了“创新方法与科技北京建设研究”总报告,并将以专著的形式出版。通过开展创新方法在北京的推广体系与路径研究工作,这些成果将为科技北京建设提供参考。
目前,全国已有19个省(区、市)开展了创新方法工作,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但包括北京市在内的许多省市,创新方法的推广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创新方法传播还仅限于极少部分企业和高校等少数领域,与整个社会的技术创新行为还未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因此,急需加大创新方法推广工作方面的科技投入,组织相关力量,较大规模地开展创新方法的研发和传播工作,大力提高创新方法的工作水平。
课题组从企业、服务经济、高端创新、教育4个层面,探讨并提出了不同的创新方法。课题主要参加人、北京科学学研究中心创新方法部主任张国会介绍,创新方法能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创新方法能够降低创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减少因过多试错和技术方向不明所导致的资源浪费。据有关资料介绍,企业应用TRIZ创新方法,可以增加80%的专利数量,提高60%~70%的新产品开发效率,缩短50%的产品上市时间。
发展高端产业已经成为北京长期发展战略。大批企业活跃于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先进制造等高端领域。这些企业如果能够学习国外应用创新方法的先进经验,结合本企业特点应用创新方法,势必会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从而推动我市高端产业健康发展。
在北京地区国民经济产值中,服务业产值超过75%,成为北京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其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于创新。只有源源不断的高水平的创意和创新,才能够支撑“设计之都”建设,提升“北京服务”品牌的含金量。而创新方法的本质在于帮助创新者打破思维惯性,激发创造性思维。
创新方法还能促进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创新的基础是人才。培育具备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和创新团队是建设科技北京的人才基础和长远保障。
在北京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不仅有企业,更多的其实是高校、科研院所的参与。北京科研资源集中,通过研究推广创新方法,提升科研院所、高校研发能力,将极大地改善北京科技创新整体实力,突出体现北京作为全国科技先导的作用。
课题组指出,在企业层面推广TRIZ等创新方法,重点提升北京企业技术研发能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在服务经济层面,推广Living Lab等创新方法,推动实现“北京服务”品牌建设;在高端创新层面,推广高科技价值链等创新方法,推动高端产业健康发展;在教育层面,侧重在高校推广创新方法,面向未来培育创新人才。
张国会表示,北京创新方法推广工作,要通过政府主导、产学研合作、社会资源集成等方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法与目标相结合,全面提升北京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三个北京”建设进程,打造“北京创造”和“北京服务”品牌,促进北京“世界城市”建设目标早日实现。
对于创新方法推广问题,专家组也表示,应构建由政府、企业、院校、中介机构组成的具有北京特色的创新方法推广体系,以政府为主导的创新方法推广协调系统,企业与院校共建的创新方法研发系统,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方法应用系统,以中介机构为依托的创新方法推广服务系统。这四个子系统互相联接、各司其职,共同推进北京创新方法的推广工作。
《科学时报》 (2011-04-27 B1 区域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