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辈教育家蔡元培在评价当时中国的科技状况时说:“中国没有科学的原因在于没有科学的方法。”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对现代科学方法的掌握还远远落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这或许能够解释,为什么到目前为止,我国的科技发展仍然是以跟踪模仿为主,自主创新较少。
据统计,从1901年诺贝尔奖设立以来,大约60%~70% 的获奖成果是由于科学观念、思维、方法和手段上的创新而取得的。而创新方法的应用,将产生广泛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贡献远不止于在数学理论方面辉煌的建树。上个世纪60年代,华罗庚开始在全国推广优选法,深入厂矿农村,经过20多年的努力,优选法被许多行业应用,产生了数以十亿计的巨大经济效益。
随着温家宝总理在王大珩等3位院士《关于加强我国创新方法工作的建议》上批示要求“自主创新,方法先行”、“创新方法是自主创新的根本之源”,创新方法的研究及推广工作在全国渐次展开。同时,科技部也把创新方法纳入到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并作为“十二五”科技发展工作的重点和重要抓手。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创新已经从经验法、头脑风暴法逐步进入到理性创新、工程性创新的时代,这种全方位的创新高度依赖于创新方法。对我国来说,创新方法可以大幅提升创新能力,是实现科技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更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必不可少的利器。
《科学时报》 (2011-04-27 B1 区域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