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最美人间四月天。昨天是四月的最后一个周日,也是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高潮。北京人民大会堂,社会各界与清华大学师生员工,与几代清华学子一起欢庆这个日子。太阳那样地温暖,蓝天格外地清澈,草木无比地青翠,鱼儿的游动也透着几分欣喜。
这仅仅是一所大学的庆典吗?不!多少同胞的心向清华凝聚?多少朋友的情向北京集结?作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力的本报,向清华大学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一代代清华学子表示崇高的敬意!
祝贺清华百年,我们就要继续弘扬“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鸦片战争以降,弱肉强食的国际生态使错失历史机遇的中华民族屡屡挨打,列强仅凭几艘坚船就可以撞开中国任何一地的海疆,仅凭几门利炮就可以轰开紫禁城几百年的高墙。中国人的皮下流淌着汉武帝和唐太宗的血脉,不甘服输的中国人一次次地找出路。你爱这个国家吗?爱就意味着奉献,奉献你的所能乃至不能直至生命;你就必须在科学技术、经济建设、社会管理等方面谦虚地学习、踏实地引进、大胆地创造。清华大学和那个时期建立起来的一批大学,标志着中华民族的觉醒。初生时虽有象牙塔之名,骨子里却是救亡图存,振衰起颓。我们看一看百年中国走过的道路,无论是民国建立、打倒军阀、全民抗日、中国新政、制度变迁、改革开放,清华大学都是重要的知识源头、人才源头、动员源头、组织源头。
祝贺清华百年,我们就要继续实践“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君子人格。一代代清华人,堂堂正正,行胜于言,东西文化,荟萃一堂,演绎着古老文明凤凰涅槃的艰难与辉煌。历史有四张面孔:真实的历史、记录的历史、传播的历史和接受的历史,而首要的前提是主体为“谁”?清华的百年就是一代代君子的成长史和作为史!梁启超关于君子的演讲奠定了清华师生的精神特质,17万清华学子的功昭日月成就清华的天下传奇。星汉灿烂,若出其中,大师云集,风骨独立,诸如王国维、陈寅恪、叶企孙、顾毓琇、梁思成、梅汝璈、周培源、钱三强、曾昭抡、华罗庚、陈省身、金岳霖、陈岱孙、乔冠华、胡乔木、钱钟书、费孝通、曹禺、季羡林等一批彪炳丹青的杰出人物,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符号,成为学术界仰之弥高的心灵图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党和政府表彰的23位“两弹一星”科学家,其中14位清华师生;国家自2000年设立的最高科技奖,迄今表彰18位,其中6位是清华校友;400多位清华校友成为两院院士,接近历届院士总数的四分之一(注:比例为23%)。包括胡锦涛同志在内的一大批党和国家各级领导人亦是从清华走向祖国各地,以他们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杰出能力获得人民的信任,领导中华民族奔向伟大复兴!
祝贺清华大学百年,我们就要继续谱写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诗篇。一个国家的强盛,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的综合体现,最集中的一个标志就是拥有一批实力雄厚、世界尊重的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读书人承续道统的价值观,而以清华和一批大学为代表的民族精神象征着中国知识分子的价值追求、能力提升和制度创新。清华是深深植根于中国这片土地上的一棵树,清华是灿灿开放于中国文化的一朵花,这棵树永远感恩土地的肥沃,这朵花永远感激传统的营养。放眼看世界,一个被清华大学教授杨振宁称为“新新中国”的东方巨人正在崛起,这种崛起不但昭示自己的尊严,不但为13亿中国公民带来福祉,同时给世界以机会,给人类以美好。
地位清高,日月每从肩上过;门庭开豁,江山常在掌中看。百年校庆的清华何等幸福,清华百年校庆的中国何等幸运!儿女情百年陈酿,母亲醉在心头。
幸福清华!幸运中国!
《科学时报》 (2011-04-25 A1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