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学科学 化学科学 工程材料 信息科学 地球科学 数理科学 管理综合
 
作者:徐立明 何文学 吕晓坤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4-21 21:53:8
科研路上写青春
——记南昌大学药学系药理教研室教师刘丹
 
□本报记者 徐立明 何文学 吕晓坤
 
在南昌大学医学系有一位年轻的女博士——刘丹,同学们都称她“美女老师”。初见刘丹,可能不会想到她已经是做了多年医学研究的科研工作者。
 
青春是美丽的。33岁的刘丹,就是这样一位在科研战线上谱写青春的奋斗者。她拥有许多让人羡慕的光环——年纪轻轻就取得博士学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创新基金项目多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9篇……这些都证明了刘丹在学术上取得的成绩。
 
2001年刘丹从南昌大学临床医学系毕业,2003年考取南昌大学药理学硕士研究生,2006年获得硕士学位,2009年取得本校外科学博士学位。学习期间,成绩优异,获南昌大学“求是”奖学金,并先后参加“油茶皂苷、三七皂苷、阿魏酸钠和粉防己碱等中药有效成分对实验性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研究”、“油茶皂苷对在体大鼠产生的药理性缺血预适应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等课题研究工作。
 
近日,在刘丹的实验室,我们见到了这位年轻有为的“美女老师”。刘丹告诉我们:从小,熟悉她的人都夸她很聪明。从高考到博士毕业,到科学研究都是一帆风顺,甚至有些让人嫉妒。她感慨地说:“别人都觉得我天生聪明,才取得了这样的成绩。可是我为此付出的努力却是别人未曾看到的。当自己和一群跟自己一样聪明甚至比自己更聪明的人在一起竞争时,能做的,只有加倍努力。”为了自己的课题研究,下班后,刘丹也还是泡在实验室。时间长了,眼睛经常感到酸痛,刘丹就打来热水,用毛巾敷一会,又继续她的实验和计算。
 
在南昌大学,青年科研工作者获得了足够的经费支持和政策支持。凭借自己的不懈努力,刘丹舍弃了很多女孩子热衷的逛街、旅游等活动,一心扎在科学研究上,很快在科研岗位上成长起来。2009年,刘丹成功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ROS爆发性形成及其作用靶点与氯离子动态变化关系的研究”。
 
同时其教学能力也随着经验的不断累积而增强,从2001年开始至今,作为南昌大学药学系药理教研室老师,其指导的学生多次获得荣誉嘉奖,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刘丹扎实的科研与教学能力。
 
刘丹已经不记得自己有多少个晚上是在实验室度过的了。就像刘丹自己说的那样,不能下苦功,不肯潜下心来干事情是做不出成绩的。她说:“科学的道路本就艰苦。现在的成功,也算是努力之后的收获吧。”她坚信“青春之所以幸福,就是因为它有前途”。
 
刘丹,南昌大学青年教师,中国药理学会会员,中国麻醉药理学会理事。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ROS爆发性形成及其作用靶点与氯离子动态变化关系的研究”;主持江西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2项,江西省教育厅课题1项;先后作为骨干成员参与“973”科技计划前期专项研究。发表论文19篇,其中SCI收录9篇,核心期刊8篇,其中一篇影响因子达4.887。参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药理学进展(2005)》,参编高教出版社出版的《临床药理学》第四版。
 
《科学时报》 (2011-04-22 A2 要闻)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