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学科学 化学科学 工程材料 信息科学 地球科学 数理科学 管理综合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4-19 21:43:6
以史为鉴 援疆政策需立足长远
 
援疆行动古已有之。新疆经济的发展高潮即起源于清朝时期的“援疆行动”。
 
1759年, 清政府完全平定了中国西北边疆的叛乱和割据势力。乾隆皇帝取 “故土新归”之意,将西域改名新疆。
 
从1760年开始, 清政府每年从内地调拨 “协饷” 200万至300万两白银,充作新疆军政费用。每年数百万两白银从祖国内地进入新疆,其中大部分作为 工资发放, 形成了强劲的购买力。很多内地商人看准新疆这个市场,西出嘉峪关, 在新疆长期居住, 促进了新疆城市的大发展, 其中规模最大的是乌鲁木齐。
 
到了1762年,来自内地的商人已开了500余家店铺。当时的乌鲁木齐,有一条 “江南巷”, 是来自南方的人们聚居的地方。
 
但是, 清政府片面强调边疆的稳定, 长期采取输血型的财政支持,并没有积极开发新疆自身的资源, 同时也没能利用新疆的边贸优势, 增加政府收入。因此,新疆对内地省区的财政依赖无法减少, 既阻碍了新疆的发展, 最终也不利于新疆的稳定。
 
鸦片战争以后, 清朝政府迅速衰落, 对新疆的支援未能持续, 最终导致了新疆经济下滑,新疆西部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也被俄国侵占。
 
去年3月,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对进一步加强和推进对口支援新疆工作进行动员部署。 此举启动了新一轮 “援疆行动” 。 但在此轮援疆行动中,如何充分发挥新疆自身的资源和区位优势, 保证新疆长期可持续发展, 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讨和论证, 谨慎为之。
 
《科学时报》 (2011-04-20 B1 区域周刊)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