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学科学 化学科学 工程材料 信息科学 地球科学 数理科学 管理综合
 
作者:钟华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4-14 21:54:44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赵然讲述心理学的魅力——
与压力共舞 给生活微笑

 
□本报记者 钟华
 
旋转中的少女动画,为什么有人觉得她是以逆时针方向旋转,有人觉得她是以顺时针方向旋转?
 
明明是一位老人的肖像画,为什么偏有人看出这是一对正在接吻的情侣?
 
看似平常的风景画里有一个帆船和一个桥,可是当你关注帆船的时候,感觉桥就消失了;而同样,当你注意力集中在桥上的时候,帆船又消失了。这又是为什么?
 
这些令人充满好奇与疑惑的小案例,能够反映出什么样的心理学知识?能让你更加了解自己吗?
 
4月10日上午,科学出版社在北京市中关村图书大厦举办了“与科学有约”系列活动讲座之一——“压力VS幸福”。主讲嘉宾著名心理学家、EAP咨询师、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赵然博士就是从这些看似平常而又充满疑惑的图片开始,引领着读者们进入了一场了解自己、探索内心的心理游戏,在这场总有意想不到的结论冒出但又欢声笑语不断的讲座中,现场听众不知不觉地明了了“与压力共舞,给生活微笑”的道理,而这或许正是心理学的魅力所在。
 
那幅旋转中的少女动画是美耶鲁大学耗时5年的研究成果,通过这张图能分出你是用左脑还是右脑思考。如果你看见这个舞女是顺时针转,说明你用的是右脑;如果是逆时针转,说明你用的左脑。而左脑用语言进行思考,偏向语言、逻辑性的思考;而右脑则是以图像进行思考,是影像和心像的思考。
 
而另外两幅图则说明了人类认知加工的倾向性是整体的加工先于局部。当图像出现在眼前的时候,大家都是看整体,如果未经提示,也许大部分人不会去注意局部。日常生活中,大家会特别关注跟自己相关的事件,只听到自己想听的,只看到自己想看的,这叫做选择性的知觉。
 
“首先,当一个事件发生的时候,你会对它总体有个印象,然后才会看到局部部分,你会对现实生活有一个选择性的注意,而这个选择性的注意跟你的个性偏好有关系。”赵然说,“这给我们的经验是:如果生活中发生一些事情让你很不开心,你应该先想想,到底发生了什么?然后在不开心中找到开心的部分,在危机中找到生机。”
 
认识自我是心理健康的第一步。有人可能会说,自己还能不了解自己吗?可事实往往并非如此。赵然介绍了心理学中的一个经典模式:Johari’s window。这个模式认为,每个人身上不是有一个自我,而是有四个自我:第一个是公开的我(这是别人知道,自己也知道的部分),第二个是盲目的我(别人知道,而自己不知道的部分),第三个是秘密的我(别人不知道,但自己知道的部分),第四个是未知的我(别人不知道,自己也不知道的部分),是一个未曾开垦和发掘的地方。
 
“健康的心理是:当公开的我这部分越来越大,那个盲目的我、不自知的我,未知的我的部分越来越小的时候,就会活成一个堂堂正正、光明磊落的我。更少的黑暗,更少的隐藏,更少的盲目,这时候,心理就会更健康。”赵然说。而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她建议,让大家找朋友、亲人了解,慢慢来探索那个“盲目的我”,把“秘密的我”作一个分析和总结,让更加阳光灿烂的部分显示出来,而“未知的我”那部分不要去搅动它。
 
作为一个社会人,压力的存在是必然而客观的。赵然说:“压力来源是具体的,一般来自工作、家庭、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人际环境。但是,客观压力与主观感受不能画等号,是因为中间有些东西是我们可以调节的,比如性格、对压力的认识、具体的应对方式。”
 
通过一个小小的性格测试题,现场听众不仅对自己的性格有了了解,更重要的,他们了解到性格是可以通过后天习得来改变的。通过改变自己的性格来应对压力,这是一种很重要的方式,这就是——“压力始于生活,幸福源自变通”。
 
压力来临的时候,心跳加速、口舌发干,有人神经紧张坐立不安,想上厕所……这些恐怕大家至少体验过其中的几种吧。赵然告诉大家,这是大家面对压力的典型生理反应。人类遇到压力,基本是两个反应,要么应对,要么选择逃避。而事实上,每个人有资源应对压力,但是当一个人同时应对多个压力的时候,资源可能会耗竭。
 
这时候,我们就应该学会去寻找自己应对压力的社会支持系统,父母、亲人、朋友……在你有困扰的时候,难过的时候,郁闷的时候,总有一副坚强的肩膀,一个温暖的怀抱,一双倾听的耳朵,有了他们的支持,你就会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去应对压力。当然,赵然提醒大家,自己在获得社会支持的同时,也要成为他人的社会支持。
 
科学出版社通过其市场部新浪官方微博对本次活动作了直播,网友在线提出各类面临的心理压力与问题,嘉宾隔空与粉丝进行了互动与部分心理问题解答。会后,很多观众意犹未尽,争相与嘉宾进行面对面交流,再次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赵然是《员工帮助计划——EAP咨询师手册》一书作者。该书于2010年6月出版并于近期重印,现已发行近万册。EAP(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员工帮助计划)是企业为帮助员工及其家属解决职业心理健康问题,本书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
 
“与科学有约”活动是科学出版社最新推出的以“品大家之言、悟科学人生”为口号的系列活动。通过邀请知名院士、著名学者,通过举办各类学术讲座等活动,力求向广大读者传承学术经典,探索科学真知,起到弘扬学术精神、促进学术交流的作用。4月,在中关村图书大厦举办的第八届学术著作节期间,“与科学有约”系列活动还会在接下来的两个周末陆续举办两场学术报告。
 
《科学时报》 (2011-04-15 A2 要闻)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