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吉林大学了解到,由吉林大学承担的新闻出版重大科技工程项目“中华字库”工程第七包“两汉、吴、魏、晋简牍文字的搜集与整理”项目签约仪式近日在北京举行,该项目负责人、吉林大学副校长吴振武代表乙方与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在项目合同书上签字。项目合同经费1730万元,这是吉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有史以来单项科研项目获资助经费数额最多、也是唯一超过千万元资助经费的科研项目。
据介绍,“中华字库”工程是引领中华文化步入信息化、数字化时代的先导性、奠基性工程,是列入《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重大建设项目。《纲要》确定,“中华字库”工程要“建立全部汉字及少数民族文字的编码和主要字体字符库。重点研发汉字的编码体系、输入、输出、存储、传输以及兼容等关键技术”。该工程共分23包,“两汉、吴、魏、晋简牍文字的搜集与整理”项目是“中华字库”工程第七包,是“中华字库”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吉林大学承担的“两汉、吴、魏、晋简牍文字的搜集与整理”项目,将按照“中华字库”工程的规范标准,根据工程的总体目标,在完整收集、整合出土文字资料整理与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清理汉简文字资源,在工程设计的统一平台下,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汉简文字的属性信息进行全面整理,建成完善的汉简文字字形表与属性数据库及资源库,并编制汉简文字编码方案。具体研发任务包括:确定汉简文字实物与出版物资源的现存状况;确定本项目工作对象,即汉简文字字形表与属性数据库及资源库范围;研制汉简文字数据库及资源库建设的标准化规范;建立汉简文字图档资料库;建立完整的、系统的、比较准确的汉简文字释文文本资料库;提取与汉简文字图档库及释文资料库相对应的单字图像;编制汉简文字隶定字形单字字形表;编制汉简文字字形总表;建立汉简文字属性数据库;研制汉简文字输入法编码方案。 (石明山)
《科学时报》 (2011-04-01 B1 科学与文化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