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曦
今年的冬天,京城百日不见雪,人们期盼着春天的来临。吴裕泰正宗洞庭碧螺春茶的上市,带来了明前春茶的清香;5600元一斤的极品洞庭碧螺春茶,更勾起了人们对今年茶事的好奇。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饮茶国家,同时也是最大的茶叶生产国。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洞庭碧螺春茶也用它的魅力征服了越来越多的北京人。今年吴裕泰洞庭碧螺春茶的特色是什么?还是这个“绿”字。在吴裕泰的柜台上,从外表上看洞庭碧螺春依然是那样碧绿。可绿的内涵却在茶叶的内在质量上发生变化。
只有在吴裕泰位于苏州太湖洞庭西山的碧螺春生产基地,才能感到那变化着的绿色。记者到洞庭碧螺春的原产地探访了一番,真实地看到了那里正在发生的变化。今年苏州的天气有些特别,年前的一场大雪不仅不会让茶树受冻,反而给茶树提供了充足的水分,同时,附在茶树上、躲在土壤里的害虫被冻死,大自然恩赐的瑞雪对提高茶叶内在品质有很大的作用。这是一次考察正宗洞庭碧螺春的探索之旅。
康熙钦定“碧螺春”
吴裕泰洞庭碧螺春的香味独特,这种香味从何而来?到了产地才恍然大悟。千里花开,百里花香的独特景观,放眼远眺,数不清的蜜蜂从四面八方汇集到此,在这个弥漫着清香的茶园里和勤劳的茶农一起采摘希望。吴裕泰碧螺春茶园设在苏州市西山天王坞茶果专业合作社的碧螺春基地,茶山被太湖环绕,太湖水面水气升腾,茶山上空常年雾气悠悠。有道是云雾高山出好茶,这样常年湿润多云的气候最适合碧螺春茶树的生长。这里是名副其实的花果之乡,枇杷、杨梅、橘子和青梅等果树间作于郁郁葱葱的茶树间。花果树覆盖率在30%左右。果树冬天为茶树遮蔽霜雪,夏天又为细嫩的芽叶遮挡骄阳,常年生长在一起的茶树与果树枝丫相伴,根脉相通,茶吸果香,花窨茶味,碧螺春花香果味的天然香沁由此而来。以茶为主、茶果花间植间作的独特生态环境,孕育了洞庭碧螺春茶独特的花果香气品质特征。茶香因果味而浓,使得碧螺春茶在成名前被人称作“吓煞人香”。
直到清朝康熙皇帝南巡至太湖时,江苏巡抚进献此茶,康熙饮后赞不绝口,但觉得茶名不雅,遂以该茶色碧而形曲似螺,又采摘于早春,钦定茶名为“碧螺春”。康熙皇帝与碧螺春的一段佳话,让洞庭碧螺春的盛名历300年而不衰。1954年日内瓦会议及1971年美国国务卿基辛格访华时,周恩来总理都以碧螺春作为国礼相赠给贵宾。从此,碧螺春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四绝”名满天下。
原生态绿色茶园
洞庭碧螺春具有独特的优势,撩拨着时尚人士们对极品好茶的向往和想象。吴裕泰经理孙丹威说,经过多年的考察,苏州太湖西山的碧螺春科技茶园月月有花开,季季有果熟,天天有鱼虾,在这样优越的环境下生产出来的茶叶,在全国产茶基地也是少见的。一千多年来的湖岛环境和人工选育,形成了洞庭山碧螺春茶特殊的种质优势。洞庭山碧螺春茶所含的氨基酸、儿茶素、茶多酚等绿茶品质理化指标都很高,因而制成的洞庭山碧螺春茶味道鲜醇、口感优异。
世界好绿茶看中国,中国好绿茶看碧螺春。如何保持洞庭碧螺春这一独特的种质优势,一直是西山洞庭山碧螺春产地政府努力解决的课题。据苏州市吴中区金庭镇镇长周月明介绍,西山洞庭山碧螺春产地开始实施严格的标准化生产和有机绿色食品生产,茶农在种植茶叶时只能施有机肥。夜晚,在吴裕泰苏州洞庭山西山天王坞茶果专业合作社的碧螺春茶园,一盏盏发出荧光的灯十分引人注目,它是用来捕捉茶树上的害虫的,几乎每夜都亮着。你若是白天进入产茶区,便会看到三五成群的鸡鸭穿梭在茶园中。这就是苏州市吴中区金庭镇西山天王坞茶叶专业合作社的茶厂实施的科技攻关项目——《生态农业生产模式研究应用》。这个项目从2001年开始实施,已在茶叶、果树、枇杷树上进行多种模式的研究与示范。他们推广猪肥、鸭肥、生物农药,大大减轻了水土流失,促进农田生态环境平衡;在茶园养殖鸡鸭,让它们在田间活动,这样可以疏松表土,促进生态茶园的营养成分的吸收,集种植养殖为一体的“绿色生物链”;在茶园虫害的综合防治,采用“频振式杀虫灯”来灭虫,也就是夜晚可以看到的那些荧光灯。
我国是个产茶大国,迫切需要一种不造成环境土退化,经济上有活力,既能保证有机茶的生产,又能维护茶叶安全和生态需要的农业发展新模式。苏州吴中区区委副书记孙卓说:“绿色有机茶叶生态实验田继续下去,是我们吴中区农业发展的方向。我们要让绿色有机生态茶园成为一个招牌,从源头上提升洞庭山碧螺春茶叶的质量。”小小两片叶,带动农业、低碳、生态三张牌,让那里的茶农真正受益于碧螺春,也让北京市民享受到了碧螺春更加浓重的“绿”色。为提升茶产业发展水平、促进茶农增收,洞庭山碧螺春产地积极鼓励茶叶生产从家庭作坊式经营向股份合作等规模化经营转变。在自愿互利的前提下,组建了53个碧螺春茶专业合作社,实施碧螺春茶叶的集约化生产、企业化管理、品牌化销售、市场化运作。经营方式的改变,有力地保证了洞庭山碧螺春的绿色品质,保证了市场的稳定供应,为消费者买到货真价实的洞庭山碧螺春提供了渠道保障。
佳茗难得现匠心
苏州西山洞庭山碧螺春受到国家有关部门原产地保护,只有产自这里的茶,才能被称为十大名茶之一的“洞庭碧螺春”,而其他产地的茶叶只能称之为“碧螺春”,两字之差,两者的品质和口味上相去甚远。由于洞庭西山气温较低,在明前茶采摘的时节里,能够达到采摘标准的鲜嫩碧螺春芽头极其稀少,茶叶经历了一个寒冷的冬天、养精蓄锐之后生长出来,不受虫害侵扰,也免去了人工化肥、农药的污染,茶叶品质纯正。比起游人如织的旅游胜地出产的西湖龙井而言,洞庭碧螺春还处在刀耕火种的时代。这里的茶厂既见不到车水马龙,也见不到路边电锅炒茶的红火场面。
当你端起一杯正宗碧螺春的时候,你是否看到了这清明透亮的茶汤中显现出中国的特色山河,以及勤劳茶农的身影。每天清晨天才蒙蒙亮,茶山上便有人开始采茶了。“采茶时云彩多一点少一点、太阳光强一点弱一点,细微的天气变化对于产出的茶叶品质的影响就不是一点点。”这时候采摘的碧螺春最为珍贵,往往一个技艺熟练的采茶女忙碌一个早晨,摘下来的青叶也不过是一二两而已。炒制500克特级碧螺春,需要7.4万颗芽头,可见茶叶之幼嫩,采摘功夫之深,茶叶生产可不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么简单和浪漫。碧螺春的采制有如加工艺术品般严格。采摘要摘得早,采得嫩,拣得净。采回的芽叶及时进行精心拣剔,保持芽叶匀整一致,只有芽长1.5到2厘米的芽叶,才可以加工成精品茶。通常拣剔1公斤芽叶,需要费工5小时。有了精心采选的原料后,只有碧螺春特殊高超的工艺,才能做出“茸毛遍体”的效果。
我国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宜茶树广为种植,形成自古以来“中国千山万山种茶树,千家万户种茶叶”的传统。数千年的几百代的传人当中,渐渐出现了专营者,他们往往是自幼学习,从引种、栽树、施肥、采摘到炒制,代代相传。其中,手工炒制工艺便是世代相传的洞庭碧螺春茶的一个独特之处。“手不离茶、茶不离锅、揉中带炒、炒中带揉、连续操作、起锅即成”,独特的加工工艺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毫无疑问,洞庭碧螺春茶的品质好坏还取决于人工制作的好坏,包含着人的价值。炒制碧螺春的炒茶作坊堪称“原生态”。一排排砖块垒起来的灶台,灶台里燃烧着的柴火,是山里的各种果木枝丫,炒茶师傅们倚站在炉灶旁,在200多度的高温下赤手“手不离茶、茶不离锅、揉中有炒、炒中有揉,炒揉结合,茸毛不落,卷曲成螺”,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茶香。在炒茶师傅们的手中,挺直嫩绿的青叶经过杀青、热揉成团、搓团显毫、文火烘干四个工序之后,整个炒茶过程需要40分钟左右,一锅只能炒三两左右,没有机器控制温度,也没有工具衡量标准,好茶全凭老师傅们多年的经验和敏锐的手感,因此优秀的炒茶师傅,也和名茶一样金贵。吴中区金庭镇西山天王坞茶叶专业合作社的沈四宝很自豪地说:“在我的茶山上,没有任何工厂,汽车开不进来,每年10月到次年5月茶树发芽的季节是不可以打农药的,所以我的茶叶达到了德国和日本的进口标准,每年还要出口一部分。山上的果树面积占到30%左右,果树冬天为茶树遮蔽霜雪,夏天又为细嫩的茶叶遮挡骄阳,常年生长在一起的茶树与果树相得益彰,这也是出产特级优质茶叶的秘密所在。”在采茶,炒茶的一个月里,他天天吃住在茶厂,对碧螺春茶从采摘到加工的每一个程序都不错眼球,一丝不苟。他对茶叶的认真和执著让人感动。看到条索纤细,卷曲成螺的茶叶,闻着那茶香夹杂着独特花果气味的茶香,我们深深地感到,在背后凝聚着千千万万沈经理这样勤劳的茶农的心血。
吴裕泰教您冲泡碧螺春
许多人仰慕碧螺春的美誉,而真正了解它的人却少之又少。吴裕泰经理孙丹威详细介绍了碧螺春的内在品质:碧螺春外形与人们传统观念中茶叶的样子相差太大,不是龙井、毛尖那种翠绿油亮的颜色,而是披满白毫,并且白毫越多、品质越好。那么,如何冲泡碧螺春茶呢?冲泡时以纯净山泉水最好,它不会破坏碧螺春茶的营养成分,泡茶水温度不宜太高,以80℃为宜,一般先倒水后放茶叶,为欣赏冲泡碧螺春时杯中的奇妙变化,然后投入3到5克碧螺春茶,随着嫩芽茶叶徐徐沉入杯底,瞬间“白云翻滚,雪花飞舞”,展开的碧螺春芽叶仿佛天上的翠云浮动,经过三四分钟,芽叶全部展开,碧玉色的茶汤和翠绿的芽叶交相辉映,浓浓的茶香夹杂着独特的花果香气扑面而来。
吴裕泰享受绿色碧螺春
为了使北京消费者喝上正宗的西山洞庭碧螺春,吴裕泰总经理孙丹威历时多年,亲自考察茶山,从采摘到销售,每一个环节上都亲自把关,对产地严格实施标准化生产和有机绿色食品生产,鼓励茶农在种植茶叶时施有机肥,提升西山洞庭碧螺春茶叶质量。炒制完毕的茶叶经过初步的检验分装就会被运到北京,吴裕泰质检部门有严格复杂的检验程序,评定出等级。那些经过重重考验杀出重围的“特级”茶叶,最终才会被贴上5600元的标签上柜。他们每年光是投入茶叶质检部分的费用就需要几百万元,坚持纯手工炒制又在很多方面增加了生产成本,所以最正宗的洞庭碧螺春才会这么金贵。为了让更多的北京人能品味到碧螺春的香醇,吴裕泰还同时精心制作了适合平民口味低价位的碧螺春茶,仅售200元左右一斤。
百年老字号“吴裕泰”为茶叶品牌的振兴,倾注了无数人的心血与智慧。投入巨额资金全面升级公司信息化系统,提升从采摘到销售每一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吴裕泰全面升级品控管理体系,从源头到终端,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按照国际标准进行质量控制。品牌定位在“专业、健康、时尚、亲情”,品牌理念为“跨越三个世纪,好茶始终如一”的吴裕泰,以“振兴中国茶行业,弘扬中国茶文化”为企业使命,努力成为中国茶文化的代表。这也是吴裕泰倡导的茶文化真正魅力之所在。
《科学时报》 (2011-04-01 B4 文化长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