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勇往直前的践行者 |
——记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医生徐龙 |
徐龙,2007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博士学位。现就职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承担了5项省厅级课题与1项博士点基金课题项目,在SCI和众多核心期刊上发表论著。2010年,课题“肠易激综合征相关microRNA 的鉴定及其功能的初步研究”获国家自然基金项目。
“患者比较在意自己的病情,所以我特地叫你们到办公室来谈他的病情。”徐龙说道。徐龙是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的一名医生,刚结束上午的巡查病房,又到办公室与病人家属商讨治疗的相关问题,忙碌的一天由此开始。
徐龙除了日常的医疗工作,还致力于学术方面的研究,已参与过5项省厅级课题与1项博士点基金课题,其“肠易激综合征相关microRNA的鉴定及其功能的初步研究”课题更是获得了国家自然基金的支持,但徐龙坦言,自己沿着科研道路一路走来,品味着艰辛和欢乐。
“我昨天上午做了5个介入手术,下午给病人作小肠镜检查,快下班的时候又有一个紧急手术,本来想查点资料,但是回到家已经非常疲惫了。”徐龙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扑在医疗上,只能利用下班后和周日的时间来进行科研工作,整个生活重心都在医院与科研上。而且科研课题的前期准备需要亲力亲为:假设、辨证、查阅资料……如今每周上六天班,周日还要与研究小组讨论实验结果,分析实验数据。除此之外,徐龙为了收集科研数据,还需要与患有相关病症的病人联系,寻找临床案例,为进一步的实验作准备。徐龙的工作虽然忙碌,但对科研却是抱着极大的热情与激情。
徐龙在武汉大学读研究生期间受到导师影响,开始在胃肠动力相关领域进行研究。徐龙坦言,自己当初没有打算研究胃肠动力,而且胃肠动力一直都是比较冷门的研究方向,但是随着导师研究的进程,他发现实验中经常出现实验结果与预测数据相反的现象,这激起了他的浓厚兴趣,越深入研究越觉得其中的神奇与乐趣,就此开始了自己长达16年研究胃肠动力的道路。
徐龙自2003年便开始向国家自然基金申报课题,直到2007年来到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工作,也坚持不懈地在自己胃肠动力研究的科研道路上前进。但前几次的申请并没有得到基金委的支持和专家的肯定,面对屡次的失败,徐龙没有灰心。他认真分析每一位评委给出的相关意见,和参与的多个课题研究、发表的研究论文,在无数的实验中积累的经验,结合自己这几年在临床治疗上发现的问题和自己的新思路,最终在2010年他所申报的课题获得了国家自然基金评委的一致肯定并顺利通过。
徐龙在一次次的失败中努力前进,他说:“自己能坚持科学研究,也是因为有一个比较好的平台。”徐龙所在的一附院消化内科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团队,是江西省消化内科的领军科室,获得卫生部批准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称号。2010年有6个项目获得国家自然基金课题和若干“863”项目等专项课题,这个团队激励着每一位成员不断进取。除此之外,医院也为这些科研人员提供了良好的硬件设施和大型研究设备,在医院内设有专门的医学研究中心、研究所,此外在南昌大学校内也有一整套完善的研究设备、条件优良的研究室可以共享,为课题的研究带来了许多便利。
采访结束,徐龙又赶紧回到了办公室分析患者病情,并准备着下午的手术。面对成功,徐龙不会停下他的脚步,他正在自己的科研道路上迈着坚定的步伐一步步探索下去。
(乔亚楠 甘雨)
《科学时报》 (2011-04-01 A2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