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学科学 化学科学 工程材料 信息科学 地球科学 数理科学 管理综合
 
作者:刘玉凯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3-30 21:22:28
论鲁迅的远去

 
□刘玉凯
 
不断有文章谈论鲁迅作品从中学课本中删除的问题。我也想说点自己的意见。
 
我认为鲁迅在现代社会的逐渐消失是必然的。现在不消失也坚持不了多久,早晚会有这一天。从新时期开始,中国人的注意力转移了。道德和思想就大跌价,享乐和物欲逐渐泛滥。还读鲁迅做什么?上个世纪的70年代末,就有根本看不懂鲁迅的人称“费厄泼赖应该实行”,接着就是骂鲁迅的革命思想,用的手法竟然是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老帽子重新戴到鲁迅的头上,否定鲁迅的杂文和小说在文学史上的成就,忽然间挑出鲁迅书中的几个错误便得意自乐。还有人哗众取宠地写文章批判鲁迅的汉字观、中医观、京剧观,一直到主张删除中学课本中的鲁迅。还真别说,现在终于实现了这一场清理。我觉得“文革”中鲁迅的被吹捧和现在的被删除,都是中国文化的畸形,都是中国文学的不幸。
 
最近从网上看到一篇题目故意很粗鲁的文章《鲁迅为什么滚蛋——评各地高中语文课本删除大量鲁迅作品》,文章有义愤,并不粗疏。文章说:“鲁迅之所以滚蛋,是因为那些曾经被其攻击、痛斥、讥讽、怜悯的人物又一次复活了,鲁迅的存在,让他们感到恐惧、惊慌、卑怯,甚至无地自容。”这话所指不清楚,很伤人。好像是编教材的人害怕什么,其实肯定不是。重要的是时代远了,大家没法看懂鲁迅的书,也没心思看懂他。我们越来越走向庸人时代,不需要鲁迅了。为名为利,熙熙攘攘。大家都在务自己的实际生活,当官的务升官,读书的务就业,做工的务挣钱,年长的务养生。谁会关心活得有没有尊严,有没有意义。有意义又怎么样,没有意义又怎么样,能当饭吃吗?神马都成了浮云。最现实的是有钱有地位,笑贫不笑娼,有钱能让鬼推磨,有势就是大爷。物质的追求远远地超越了人生价值的追求,欲望比物价上升得更快。让大家在这样的气候下读鲁迅,关心国家和民族命运,关心人性改造,关心中国文化的复兴,关心中国文学的健康,全成了搞笑。
 
所以,我倒觉得编教材的人是识时务的。与其让鲁迅在中学师生中受罪,还不如干脆删除它。我们可以有证据地估计:鲁迅即使活着也会同意的。鲁迅消失于中学课本并不是我们这个时代不需要鲁迅,而是我们不懂鲁迅。我在中学时代是读过多篇鲁迅课文的,现在想起来的确没有读懂,老师也没有讲懂。中学生喜欢从警句中学习大意,并不能理解整个鲁迅,歪曲的理解不能避免。摘其一句,不及其余,实用主义,乱引乱用,这是早就有过的。过去读不懂,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更是越来越不合时宜。他在生前就不止一次说过他的书要三四十岁的人才能看得懂。给青年人看不大合适。在《不是信》一文中,鲁迅曾说:“我也曾反对过将自己的小说采入教科书,怕的是教错了青年,记得曾在报上发表过。”鲁迅的第一本小说《呐喊》因为畅销了,但鲁迅迟迟不准许再版的原因是,听说有几个中学堂的教师竟在那里用《呐喊》做课本,甚至有给高小学生读的,他最不愿意的是竟有人给小孩子选读《狂人日记》。他说:“中国书籍虽然缺乏,给小孩子看的书虽然尤其缺乏,但万想不到会轮到我的《呐喊》。”鲁迅的思想深刻和偏激是没法跟年轻人说清楚的。到了有一定阅历,不解释也应该清楚。
 
鲁迅从中学课本中的消失在证明一个时代的结束。我们不需要思想家了,甚至可以说我们不需要思想了,但并不等于鲁迅从我们生活中死亡。我们现在喜欢欣赏优雅、闲适、轻松愉快、搞笑、开心的文学。让鲁迅淡出并不是坏事,简直可以说这是对鲁迅的爱护。但我相信,在另外的一个时间里,在另外的人群中,他会永远活着。如果真的那样,也就够了。(作者为河北大学教授)
 
《科学时报》 (2011-3-31 A2 观察 评论)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