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学科学 化学科学 工程材料 信息科学 地球科学 数理科学 管理综合
 
作者:陈虎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3-30 21:22:28
盲目海外投资是花钱买吆喝

 
□陈虎
 
随着中国经济的强大,走出去的呼声很高。而最近,媒体称国务院可能增设海外投资监管部,政府已经意识到海外投资存在问题,并开始系统性控制风险。
 
中国人对强国的感受,很大程度是源于这些国家的企业产品,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大国当然要有国际化的大企业,中国企业不走出去,无法获得国际范围品牌认知,同样无法获得传导国家战略的使命。
 
但真正走出去,却是个系统工程;走不好,也容易成为系统陷阱。
 
国家战略层面我们要走出去,特别是涉及资源瓶颈,不走出去也不行。石油每年50%以上依靠进口,光这个问题,就涉及国家安全;另外,许多稀缺资源也掌握在他国之手。
 
企业层面的走出去,则要十分慎重,对国企走出去,必须进行严格的国家指导监督。到目前为止,国企走出去的实践,成效难令人满意。折戟沉沙实例多,扎根成器实例少,而盲目投资是最重要原因。
 
盲目之一,没有搞清楚哪些领域适宜走出去。比如金融投资,目前并不适宜走出去。国内金融环境长期相对封闭,一下置身大江大浪,很容易被呛个半死。
 
中投公司高价投资黑石与大摩的失误还没消停,购买两房债券风险接踵而来,日本地震后,媒体又猜测其购买日本房地产贷款资产组合和参股东京电力可能潜伏的危机。
 
也相信中投公司亦有投资成功例证,但须承认,在大摩、高盛这些老道大鳄和巴菲特、索罗斯这些大师面前,我们金融投资的国际操作,缺乏基本经验,缺乏核心人才储备,缺乏灵活高效运行机制,这与资本金大小无关,国家给中投注资2000亿美元,已足够庞大。客观讲,这方面投资,交点学费是难免的,但不能伤了大本。
 
盲目之二,我们进行的全面风险测评不够,对走向哪些国家定位不够精确。这几年许多国企一窝蜂投资非洲,就潜在较大的不可预计因素。
 
利比亚战事后,中铁建等央企在利比亚产生较大损失已不可避免,利比亚投资的政治风险,应该是可以事先考量的。之前,中铁承建的沙特轻轨项目亏损近42亿元。
 
盲目之三,我们走出去没走好,人家走进来却抢了我们本该力保的地盘。
 
有些国企在国内做大了,头脑就有些晕,开始大手笔国际化,国内一些行业看不上,玩“面子工程”,结果玩成了大套子,最终没面子。而外资却乘虚登陆我们的传统行业,像酿酒、饮料、养猪、食用油等等,如此大的中国市场,前景广阔,外资垂涎,外资经营已成气候。
 
推动中国的产业升级,是国际化背景下的经济潮流,但上述行业,国内不缺资金,中国企业为何守着金矿去大老远探矿,或许,让中铁养猪是个笑话,但亏损的42亿元如果去养猪,足可对此行业产生很大影响,至少,民众还能受惠。
 
应把重点先放在长期紧缺的海外资源并购上,即便短期溢价交易,也是一种长远之举。其他领域,先把国内能做的事做好。也建议国家对国企海外投资出台指导细则意见,对海外投资合作对象进行必要的审查,防止国有资产非正常流失。
 
海外投资出现的花钱买吆喝行为,对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是很难承受的,国内很多行业,其实很差钱,先内后外,墙里开花墙外红,才是正途!(作者系中华爱心基金会常务副秘书长)
 
《科学时报》 (2011-3-31 A1 要闻)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