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最新一项流行病学统计结果显示,75岁以上老年男性疝病发病率为44%,全世界每年有2000万例疝病患者,中国保守估计为200~400万例。重视疝病患者的综合利益,减少手术后不良反应,成为3月25日在京召开的第五届北京疝和腹壁外科国际研讨会上专家呼吁的重点。
目前,无张力疝修补技术以其创伤小、手术操作简便、使用范围广、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和学习曲线短等优点,正逐步取代大部分传统手术方式。谈到疝的外科治疗原则,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疝和腹壁外科主任陈杰教授强调说:“疝治疗的基本原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疝的人类学特征;二是人道的考虑;三是社会的效益。”
长期以来,疝的治疗还不被大多基层医生重视,“由于疝的发生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病理改变,而疝的修补,则更应该看做是一种社会问题。但是,目前,在很多地方和基层医院中,疝修补术的开展情况并不能让人满意。”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时德教授强调说。
针对目前疝手术效果差、复发率高、手术风险大、并发症及合并症多等现状,广州中山大学附属孙逸仙医院陈双教授建议,一是要实事求是,科学地总结手术经验和术后随访;二是要正确了解腹股沟疝和腹壁疝的发病机制,认真选择和采用合适的修补材料及型号;三是要严肃对待疝修补手术,熟悉掌握腹股沟区的解剖,严格操作规程,坚持无菌概念,更要注意修补材料和缝线的选择及严格的补片缝合固定。
谈到疝修补技术的未来发展,陈杰教授向记者坦言:“随着广大外科医生对于疝病治疗理念的转变、手术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各类辅助器械的不断发展,疝修补的前景会越来越好。”
陈杰教授同时呼吁,作为基层医师更应该勇于接受新技术、新概念,在全面掌握解剖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专业化培训培养更多专业化疝外科医生,并对患者采取积极的个体化治疗,以降低手术复发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李惠钰)
《科学时报》 (2011-3-28 B4 企业·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