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康 苏红
韩国浦项工科大学,在《泰晤士报》高等教育专刊推出的2010~2011年世界大学排名中得到第28名的好成绩,这是韩国的大学第一次在全球权威组织推出的世界大学排名中进入前30名,年轻的浦项工大因此在世界上引起极大关注。其实,浦项工大在2006年20岁生日的时候就已提出“2020远景目标”,即努力做到在2020年之前进入世界研究型大学前20名。现在看来,浦项工大离这个目标越来越近。在短短的二十几年时间里,浦项工大如何做到这么优秀,成为世界级名校?相信在其办学过程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地方。
雄厚的资金支持
浦项工大的办学理念是:为未来的世界领导者们提供最好的教育,在科学和工程方面进行最尖端的研究,服务国家,为世界科学事业作贡献。世界最尖端的科学研究需要世界级的经费投入,要建一个世界级的实验室,动辄需要几十万上百万美元,因此,雄厚的资金支持是至关重要的。在这方面,浦项工大可以傲视韩国其他大学,近几年其每年年收入可达约3亿美元,研究经费收入则占到其中的一半左右。研究经费的一半以上来自韩国政府的科研拨款,剩下的大多数来源于企业的捐款,捐款的大部分则来源于韩国浦项制铁公司,该公司是浦项工大的创办者,不仅在其建立之初注入大量启动经费,在其日常运营中也每年投入大量资金支持,且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截至2009年,浦项制铁为浦项工大投入超过1.2万亿韩元。
强大的科研实力与科技成果产业化能力
浦项工大学校规模并不大,本科10个专业,研究生包括17个部门和研究所,2010年有教授249名,本科生1360名,研究生1737名。学校规模虽小,但科研实力却不容小觑。学校拥有许多一流的研究中心,如韩国唯一的同步辐射光源——浦项光源、韩国最大的生物技术研究中心——浦项生物技术中心、韩国唯一的智能机器人研究中心——浦项智能机器人技术院、世界唯一的钢铁技术研究院等等,共69个研究单位。
浦项工大作为韩国第一所研究型大学,有着明确的研究目标:为核心研究领域提供集中支持;推进学科间的合作研究;推进国际间的研究合作;研究成果大量产业化;有责任地建立各部门运营评价系统。因此,浦项工大在学术、产业、研究方面都与政府、企业、研究中心保持着密切联系。浦项工大在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方面进行的大量研究,大多数是政府、企业委托的项目。比如,由浦项制铁投资19亿美元(约占总投资的60%)启动了浦项加速器实验室的建设,随后由韩国政府拨款支持。每年有1000多人在该实验室进行研究,在国际学术杂志上发表了近千篇论文。雄厚的资金支持为大量的科研投入提供了物质保障,同时,慷慨的科研投入也带来丰厚的回报,通过大量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形成了产学研联合研究的良性循环。实验室配备的同步辐射装置除了在基础研究方面大显身手,在应用研究方面也创造了数亿美元的效益,它曾于1999年帮助三星电子实施了手机非破坏检查,发现了半导体元件的偏离位置和焊接杂质,将元件不良率从70%降到了10%;浦项制铁也于2000年在同步辐射装置的帮助下,查出了锡杂质是液化天然气船舶用钢受压力易断裂的原因。
最优秀的教师与学生
浦项工大被誉为精品大学,实施精英教育,为小群精英提供最好的教育环境。学校每年招收新生限制在300名,约是其竞争对手韩国科学技术院的三分之一,师生比为6:1左右。
在招收学生方面,浦项工大不仅在韩国国内招收1%最优秀的学生,同时也面向全球招聘各国优秀人才。2010年,浦项工大成为在越南设立海外办事处的第一所亚洲大学,此前在印度和中国已经设立办事处,这些海外办事处为浦项工大招揽了不少优秀的国际学生。此外,浦项工大为所有研究生提供优厚的奖学金,硕士生每年10800美元,博士生每年12873美元。
在招聘教授方面,浦项工大与其他高校不同。2010年秋季韩国政府的一份调查显示,韩国顶级大学的教授,平均三分之二都是从自己学校的博士生中招聘的。而浦项工大不看教授的出身与国籍,只看重他们的能力,给予他们与哈佛或斯坦福同样的待遇支持,并将继续提高外国教授的比例。
为了奖励杰出的终身教授,2009年3月,浦项工大出台了“浦项工大会员”项目,将15% 的“杰出教授”的退休年龄从65岁延长到70岁,并给予他们每年4万美元奖金以及更多的研究资金和人力。浦项工大不惜重金招聘而来的精英教授,科研能力的确惊人。2009年,全校242名教授发表SCI论文1394篇,人均5.8篇,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
此外,为了实现“2020远景目标”,浦项工大计划从2010年开始,3年投资500亿韩元(约4420万美元),招聘10名获得诺贝尔奖或菲尔茨奖的世界级学者,这在韩国政府出资的“世界级大学项目”中也是花费最多的。
教授的研究实力的确是一个学校创新力、竞争力的重要来源。用重金招募世界一流的研究者,其实目前我国也有类似举措,比如,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在2010年1月1日成立了国际量子材料科学中心,面向全球招收最优秀的年轻科学家回国效力,为他们提供高薪资与高职称,花费几百万元为他们配备世界一流的实验室,将我国外流人才重新吸引回国,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相关领域的科研水平,向世界一流实验室看齐。
大胆革新 提高竞争力
浦项工大作为一所年轻有活力的研究型大学,其竞争力还来源于对自己的不断反省与革新。与其他韩国学校的相对封闭性不同,为了成功实现“2020远景目标”,浦项工大在各方面都努力与国际接轨,向世界名校看齐。
首先,向全英语系统转型。为了提高国际化水平,浦项工大从2010年开始,成为向全英语系统转型的第二所韩国大学,本科生采用英语教学,大学的整个行政管理使用双语。根据浦项工大计划与预算部公布的统计数据,2010年,40%的本科生授课已使用英语,研究生授课则100%使用英语;到2020年,本科生授课的50%使用英语。为此,学校引入一个英语认证项目,以促进所有的本科生积极学习英语。
其次,首创并实施教授评估制。2010年2月8日,浦项工大宣布将从春季学期开始实施更严格的教授评估标准,以提高教授水平。以前,浦项工大没有获得终身职位的教师可以重新获得7年的任期继续担任助理教授,但是在新的终身职位制下,教师们必须在7年工作时间内接受终身职位评估,没有通过评估的教师必须在一年内离开学校。去年,只有三分之一的教师通过审核拿到终身职位,在全校的242名教师中有100名还没拿到终身职位。在评估过程中,学校将实行“同行评议”,从世界排名前20的大学中请3~5位教授对终身职位候选人及其工作进行评议,并将他们的学术成果与其他世界知名学者进行比较。此外,浦项工大还将增加由学生和校友对教师进行评估的周期,从一年1次增加到一年2次,得到最好评价的教师将获得更多的研究资金及可用于与工作领域相关的任何国际活动的财政资助。浦项工大成为韩国第一所在教授评估方面实行如此严格规章的大学。
《科学时报》 (2011-3-22 B3 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