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学科学 化学科学 工程材料 信息科学 地球科学 数理科学 管理综合
 
作者:李春丽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3-10 7:2:20
中国伏尔坎
——记含能材料与阻燃材料专家、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刘吉平
 
□李春丽
 
火神伏尔坎,希腊神话十二主神之一,他心灵手巧,充满热诚。——题记
 
刘吉平,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教授,一名从军械修理工成长起来的含能材料与阻燃材料专家,长期从事与火炸药相关的材料学研究,在火药、炸药、装药结构、新概念弹药研究领域相继取得了多项用于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的重大成果,创造了显著的军事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提高了我国含能材料学科的科技水平。
 
20世纪70年代,刘吉平提出了以龙须草为原料精制纤维素、制备硝化纤维素的研究项目,使α纤维素含量达95%以上,可以有效取代棉纤维素的作用,该项成果被列为无烟火药制备原料的第四种代用品。后来他又相继开展了以棉秆为原料精制纤维素和以毛竹为原料精制纤维及其工艺研究,经过他的努力,可以使精制纤维素提高至43%和51%,α纤维素含量均可达到97%以上。该项目获得了贵州省军区的多项大奖。
 
20世纪80年代后期,刘吉平采用了一种巧妙的溶剂萃取方法,进行无损分离除去退役单基发射药中已过期的安定剂和已部分降解的硝化纤维素及工艺附加物等,得到了可继续改制成其它牌号发射药的纯粹半胶态硝化纤维素,用于改制其他产品,将不能继续应用的硝化纤维素经降解、脱硝、安定性处理后,制成有用的工业原料。这一方法不但很好地解决了我国大量发射药储存到期的难题,而且,投入使用后,实现了发射药“生产—储备—使用—再生产”的良性循环。该成果1991年5月获得解放军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同年10月获得国家发明奖二等奖。
 
刘吉平在我国最早提出了软杀伤新概念弹药,并且开展了以维和为目的的防护性装备研究。目前,由其研制成的强光致盲弹已装备定型并生产数百万发装备部队,为我国防暴、反恐作出了突出的贡献。1999年他获得了武警部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及2 项发明专利,2003年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不仅如此,由他研制的某型燃料空气炸药,能量超过了美国、俄罗斯的同类产品,在我军多个产品上得到装备应用;研制的某型高能炸药已在某新型航空炸弹中应用;研制的某新型航空燃烧炸弹已定型服役,解决了挂壁垂直燃烧等难题。
 
对刘吉平而言,不仅“放火”的技术手到擒来,“灭火”的本事也绝不含糊。
 
他先后主持开展了新疆蛭石和云南蛭石防火材料的研究。发明了不燃无机粘结剂,使无机材料的强度和成型等的难题得到了妥善解决。2009年该项目成果获北京市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并获得4项国家发明专利,经过10年的推广应用,已在全国建成7条蛭石防火板生产线。每年产量达1280.7万平方米,已生产销售蛭石防火门389764膛,总产值达62.1亿元。目前,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及中央电视台、北京国贸三期等场馆应用,大量销往我国台湾、韩国、日本、欧洲及东南亚。被广泛用于军事、航空航天、建筑、医疗、交通、航海及工业制造等领域。该项目的实施有效减缓了城市防火压力,为城市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产生了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不久后,刘吉平将研究的触角延伸至城市安全工程。在安全卧具、阻燃多功能纤维、单兵防护方面的研究中,他采用纳米技术先后开展的阻燃抗滴落PET纤维和阻燃、抗滴落、抗菌、抗辐射PA6多功能纤维及其织物研究,解决了化纤易燃和融熔滴落等世界前沿领域中的难题,不仅产品性能可与杜邦公司的相似产品媲美,同时还实现了产品多功能化的特点;他研制的扑火作战服及装具,已在部队得到应用,这种产品不仅在军需装备上得到了应用,而且在民用防火材料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反恐维稳材料系列技术装备研究获2010年度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全国商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玻化微珠浇注发泡聚氨酯墙外防火复合保温板技术获第三届中国商业联合会服务业科技创新奖二等奖。
 
刘吉平,一位普普通通的科研工作者,却用自己渊博的知识,踏实的脚步,执著的精神和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让自己的人生绽放出了耀眼的光芒!
 
《科学时报》 (2011-3-10 A7 人物)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