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超重智慧 材料人生 |
——记北京化工大学教育部超重力工程研究中心教授徐联宾 |
□萧斌
对科学家来说,知识就是智慧。科学界里不乏智慧出众的人,徐联宾就是其中一员。凭借过人的智慧,一路从南开到北大再到中科院,从新奥尔良到加州,直至学成归国正式加入北京化工大学教育部超重力工程研究中心和纳米材料先进制备技术与应用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他博弈于电化学、材料化学等化学化工材料领域之间,只为开启超重力工程与技术和材料研究的智慧旅程。
强强联合:超重力技术与电沉积技术的结合之旅
什么是智慧?它所发挥的作用有时候可以很大,大到可以影响整个战略全局;有时候却也可以很小,小到深入细节,牵一发而动全身。对于徐联宾,科学研究是需要技巧和方法的细致工作。自进入北京化工大学超重力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以来,他将中心在超重力技术方面的技术优势和自己的强项电沉积技术巧妙地结合起来,开展了一系列超重力条件下的金属和半导体的电化学制备研究,“强强联合”,效果显著。
他围绕超重力环境下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深入研究,通过对超重力技术这种代表性过程强化技术在理论机制上的破冰攻坚,促进了超重力技术在铝电解过程中的应用,实现了过程的节能降耗。
超重力技术如此神通广大,那么能不能把它的应用范围更扩大化呢?徐联宾进一步思考这个问题。为此,他针对“通过超重力条件下电沉积,可得到更快的沉积速度和更好的材料性能,但目前尚未见到超重力强化离子液体中电沉积的报道”这一空白点,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所长张锁江课题组一起展开了“超重力技术强化离子液体中金属和半导体电沉积的研究”,为开发超重力电化学反应过程强化新技术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
创新制胜:站在时代前沿的材料研究
除了担任北京化工大学教育部超重力工程研究中心骨干成员之外,徐联宾同时还是纳米材料先进制备技术与应用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重要成员之一。借助于这一实践平台,徐联宾在新材料研究领域所获得的成果同样令人瞩目。与超重力技术研究注重联合的方法不同,他在材料研究上力求一个“新”字,即注重将新技术、新手段用到新材料领域的研究上。
具有三维完全带隙的光子晶体因其可以控制光子的运动,近年来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但是迄今世界上还很少有成功合成可见光区具有完全带隙的光子晶体的报道。针对这一空白点,徐联宾教授联合了世界著名的纳米科学家——美国Ray H. Baughman院士课题组进行了“有序金属微球阵列光子晶体的制备与光学性能研究”,为金属光子晶体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提供依据。
与此同时,徐联宾在“电致可控的超疏水性/超亲水性功能界面材料的研究”等领域也有独立、创新性的突破。他首创电聚合、化学氧化结合法,一步成功合成了超疏水导电聚合物功能膜,并首次实现了电控超疏水/超亲水的可逆转化。
最近,徐联宾取得了又一项科研突破:首次合成出了“三维有序介孔二氧化钛微球阵列光子晶体材料”。该材料能有效增强太阳光的吸收,可望在太阳电池、光降解有机污染物和光解水制氢等领域获得重要应用。
科研之外,徐联宾担当起了“绿叶辅佐红花”的责任:协助团队负责人陈建峰教授建设纳米材料先进制备技术与应用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并担任陈建峰教授和部分国外合作者的协调员,积极帮助团队联系国内外合作者等。
点滴中见智慧,平凡中见精彩。无论是在科研攻关的过程里的一次次锐意创新,还是在琐碎的协助工作中兢兢业业,徐联宾都只为一个目标:实现自身的科学价值!
《科学时报》 (2011-3-9 A8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