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大中自述:为了民主,我不后悔》,[韩]金大中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1月出版,定价:49.80元
□曾奕玮
民主,一直都是人们乐衷的话题,人民渴望自由平等,希望生活在开明的政治环境之下。但真正实现民主又谈何容易,这需要触及多少当权者的既得利益,需要多少人的坚毅不屈与牺牲自我才能争取。民主可以是从下到上去诉求的,也可以是自上而下的改革。
在后者上,“亚洲四小龙”之一的韩国,其经济的腾飞离不开政治的民主开明化进程,并且其民主在自上而下的改革颇具成就。中央编译出版社新出版的《金大中自述:为了民主,我不后悔》一书中,为我们展示了金大中作为一位政治家,是如何在民主这条路上坚持自己的信念,毕生为之奋斗的。
尽管被视为民主化的象征,但金大中的从政之路并不平坦,多次被捕,被判死刑,即使在韩国民主化之后,也是一波三折。从1987年恢复公民权,结成和平民主党,挑战卢泰愚开始。直到1992年,挑战金泳三,金大中屡战屡败,乃至后来发表引退声明,过起了著述生活。直到1995年,新政治国民会议成立,金大中出任总裁,才重新复归政坛。73岁终成正果,成为总统。
金大中还公开表示:两位前总统当年毕竟对韩国的经济起飞有过重大贡献,让他们获得自由有助于整合国家,集中力量挽救经济。正是在金大中的宽容精神和大团结政策的感召下,遭受东亚金融危机沉重打击的韩国爆发出巨大的反危机能量,用一年半的时间就克服了金融危机,成为率先走出金融危机的亚洲国家。2002年金大中卸任之时,韩国经济也完成了从低级产品出口型经济向以信息为中心的高科技型经济的转变。全斗焕就成功克服亚洲金融危机一事赞扬金大中“其领导能力令人惊叹”。
金大中说,“民主政治对我而言是一种哲学信念”、“政治是开在淤泥中的莲花”。在金大中的民主哲学中最珍贵的是这样一种理性精神——“要憎恨的不是人,而是罪恶本身”。正是有这样睿智的政治哲学思想,金大中才能摆脱“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报复政治、仇恨政治,才能从民族、国家的高度思考民主,而不是从抽象价值层面思考民主。也正是站在这样的角度和高度,金大中对他个人的死敌、韩国民主化的死敌朴正熙、全斗焕、卢泰愚没有进行历史清算、全面否定,而是正面肯定了他们对韩国现代化的重大历史贡献。毕竟韩国创造“汉江奇迹”、取得对北方的竞争优势并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是在朴正熙总统领导下取得的。肯定并继承这些宝贵民族资产,不是金大中的妥协,而是金大中的超越,不是韩国民主化的不彻底,而是韩国民主化抓住了正确的方向。
票选民主不一定是真正的民主,民主还应该是智慧,民主还应该是宽容。智慧与宽容,标志着一个国家民主的成熟。金大中对民主的坚持与信仰,无疑是推动民主进程一个良好的诠释。
《科学时报》 (2011-3-5 B4 精神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