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学科学 化学科学 工程材料 信息科学 地球科学 数理科学 管理综合
 
作者:廉思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3-5 7:30:22
生如蚁,美如神

 
《蚁族Ⅱ——谁的时代》,廉思主编,中信出版社2010年12月出版,定价:32.00元
 
“生如蚁,美如神”,是顾城的一句诗,也是他一生的座右铭。人生下来像蝼蚁一样渺小,但可以通过努力让自己的人生美轮美奂。让我们把这六个字写在心底,并告诉自己,应如何走好未来的人生路……
 
□廉思
 
如果说当初出版《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村实录》一书时,我有着明确的目标指向,而现在的我,则充满了迷茫与困顿。三年前当我第一次触碰到这个鲜为人知的群体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无意间打开的,竟是一个让自己也如此痛苦的命题。
 
现在,《蚁族Ⅱ——谁的时代》即将付梓,但它留给我的依然是一个问号。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开始的结束,也是一个结束的开始。书中人物所代表的群体曾被忽略,但他们像历史的河床,表面看不见,却决定着历史的方向。而对于每一位合上本书的读者来说,如果书中有一言半语能打动你心,引发你去审视自己所处的变革时代,思考自己所走的人生道路,则本书之功用达矣,吾之心愿足矣!
 
回想自己三年来调查“蚁族”的过程,既充满艰辛又不失欢乐。2007年,我第一次走进唐家岭。那时,它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位于北京城乡结合部的小村落。而如今,它已成为全国知名的“大唐”名村。2010年,随着北京市重点村整体拆迁改造计划的启动,“唐家岭”——这个曾让无数“蚁族”梦开始的地方——将不复存在,成为一个彻底的历史名词。三年时光转瞬即逝,而我也完完全全融入了“蚁族”的人生,他们笑时我笑,他们哭时我哭,他们愁闷时,我也彷徨无计。我甚至不想那么快写完这本书,不想跟这些人物说再见。三年中,我错失了很多机会,亦留下了很多遗憾,但有一点我自诩欣慰,我们基本写出了几个“80后”真实的人生。让·波德里亚曾提出过一个观点,什么样的社会就会生产出什么样的文化符号。当今的社会,是一个以“成功”衡量一切的社会,甚至连衡量的标准也被简化为笼统的物质符号。通过这本书,我希望读者能看到另外一种精彩的人生。我们的英雄不该只有马云、丁磊、李宇春,我们不该只用金钱、权力和名望来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在我们的世界里,还可能有另外一种人生、另外一种选择。这种人生虽不一定惊心动魄、声势浩大,但它也同样精彩、同样重要。就像书中这些人物,经历艰难世事却不沮丧、不绝望,依然奋斗乐观、追求梦想。他们的自信和坚毅,是一代青年的核心价值;他们的智慧和勇气,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
 
现在,书写完了,“蚁族”的故事只是告一段落,而我仍有幸与他们为友,我们仍一起聊天,喝酒,吃饭。当读者放下书时,也不必觉得遗憾,因为这些人是真实的,如果你去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西安,说不定迎面就能碰到他们,这就是真实故事的魅力。
 
而作为研究者,虽然我和我的团队不是“蚁族”,但我们和“蚁族”都共同经历了这个时代,我们是亲历者、当事人,一起感受社会的变迁,共同走过年轻的岁月,拥有一样的心路历程。因此,我们有条件尽可能直接地记述这一代人的真实感受。我们力图完成的,是一部“80后”野史,也是一部“80后”寻找自我心灵的历史。也许若干年后,人们会把我们今天奉献在大家面前的这本书,看做是这个时代一份当事人的陈述,一份青年人的心灵档案。
 
三十年是一代人,孔子恐怕也不会想到,2000多年前他的一句“三十而立”会因为一个叫“80后”的群体再度引发人们的集体思考。我们今天若再回过头去看三十年前的“潘晓大讨论”,一定会觉得那些论题离我们太远,甚至会觉得有些可笑,这有什么可讨论的呢?现在,潘晓的问题虽然已成明日黄花,但我们似乎碰到了另一类型的人生难题,那就是:人生之路不是越走越窄,而是越走越宽了。可这并没有减轻我们的困惑与苦楚,我们已经痛感到另一种身心的疲惫、另一种的累,那就是:选择的难处,人生的彷徨,生活的徘徊,生命的无力……
 
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感觉,自己活在世上,就好像水泥搅拌机里的石子一样,运转起来以后,往往被抛向连自己都无法辨别的方向。就像书中所描绘的“蚁族”,他们马不停蹄地穿梭于各个大城市间,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某个城市中分一杯羹。可是,奔波数年,依然是几家欢喜几家愁,这是谁也无法接受却又不得不接受的事实,生活就是这样的残酷,对生者的残酷。这时,我们会不由得产生疑问:“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奔波着、奋斗着、努力着,最终仍无法改变和掌握自己的命运,也无法挽回和拯救别人的命运,既然无法决定自己,也无力改变别人,生者还有什么意义?
 
网上有一个流传很广的帖子,是“80后”描述自己的尴尬境遇:“当我们读小学的时候,读大学是不要钱的;当我们读大学的时候,读小学是不要钱。我们还没能工作的时候,工作是分配的;我们可以工作的时候,撞得头破血流才勉强找份饿不死人的工作。当我们不能挣钱的时候,房子是分配的;当我们能挣钱的时候,却发现房子已经买不起了。当我们没有进入股市的时候,傻瓜都在赚钱;当我们兴冲冲地闯进去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成了傻瓜……”一句话,这个时代让我们有点“前不着村后不着店”,难怪有人会发出这样的感叹:一年薪水除去衣食住行所剩无几,离家千里、孤身一人,物质梦想难以企及,创业梦想屡被粉碎,精神梦想无处安放。
 
于是,我们开始孤独。一个人,孤独;淹没在人海当中,依然孤独。因为一方面我们很清楚,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改变自己的现状,让自己过得舒坦、满足,还要努力改变周围的现状,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好。但另一方面我们又很困惑,现在连自己都过得不好,谈何帮助别人?我们很努力,可是却不知该如何努力,就像一只被困在玻璃瓶中的苍蝇,前途看起来很光明,却不知道出口在哪里。换句话说,我们不知道该怎样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找到平衡。不知不觉中,我们变成一个悖论的结合体:既不想做甘于奉献的傻子,也不想做追名逐利的疯子;既不想做一个理想主义者,也不想做一个现实主义者;既不想留在大城市做“蚁族”,也不愿回到小城市做“贵族”。
 
无所适从之下,我们似乎也只能与潘晓当年感慨“人生的路为何越走越窄”一样,发出“这是谁的时代”的叹息。那个“钱多、人傻、速来”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这一代中国人注定是过渡的一代,我们是应当庆幸自己生于这个时代,还是应该抱怨自己生错了时代?也许我们必须强化自我的理性能力,以逻辑的严密性进行自我的人生选择?也许我们干脆就是跟着感觉走,一路轻轻松松,无拘无束?也许我们还可以不作选择,随波逐流,逍遥自在?我们不知道,也没有人可以告诉我们。我们只知道,自己很无奈,很无语,很劳累,很烦躁……
 
曾几何时,我们有人生的哲学,讲述了许多崇高的道德和愿景,可却没有生活的理论——直接为具体生活实践的理论,人们究竟在具体的生活中怎么做?怎样才能过一种有意义而又顺心畅意的生活?如何处理与社会、与他人、与自我的关系?哪一种人生之路最适合自己等等,都完全要靠自己去摸索。抽象的理论太多,而可操作性的人生行动准则却太少。这样脱离现实的道德教育往往会引发意想不到的后果:一个人从小学到大学接受的都是很高远的道德,一旦进入社会之后,就会发现这些高远的道德与残酷的现实相差太大,这种反差容易让人怀疑这种高远道德的合理性,进而回归到了原点状态,一切靠经验去找寻现实生活中的所谓“物质支持”。
 
我记得,曾有“蚁族”这样问我:“自己活得很难,有一种空前的无能为力感,不知道还能实现梦想么?”我给出了一个不知是否正确的回答:“生命中许多时候,有许多事情,不能成全。何不站在另一个角度,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我们随时都可能卡在人生的瓶颈。但瓶颈处,我们可以制定第二个成功计划,将成功时间推迟10年;我们可以第二次认识自己,补情感教育的课,培养爱的能力;我们可以第二次学习生活,重温亲情与友谊,拾回为追逐成功而放弃的事物,珍惜眼前人。虽然时代走得太快,今天转眼成过往,我们实在没有太多时间思考人生,但留给整个人生记忆的,不应该只是忙碌的追逐,除了一起打拼,我们还应该一起聆听心灵的声音,不管生活如何腾挪辗转,始终不变的是对心灵深处自由世界的追求和向往。只有心灵不再漂泊,才是人生的真正成功;只有“心中盛开着那永不凋零的蓝莲花”,人生之路才会如履平地,胜似闲庭信步。至于生活如何颠沛流离、工作如何跌宕起伏,道路如何崎岖不平,那不过是我们精彩历程中的百味调料而已,不过是尽在掌握中随意把玩的万花筒罢了。
 
那么,如何才能在世事的拷问与不公、人性的困惑与漩涡中,坦然面对人生的底线与选择,穿越世相的迷雾,走出人生的荒野,求得心灵的宁静呢?我想,那取决于你是否怀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其实,世上的人就像各种植物,有的是荒漠荆棘——艰难求生;有的是沙漠绿洲——今日虽好却不知末日是否就是明天;有的是藤蔓——攀附于参天大树;有的是胡杨——孤立于天地之间却将种子撒向四方;有的是高山古松——淡然望着脚下的灼灼大地;有的是大王花——身边围绕着蝇营狗苟;有的是浮萍——漂泊一生;有的是深海巨藻——不见天日……人们以各种姿态活着,都必须以各种理由支撑起人生中的苦难、荒诞、无常、愚昧、黑暗、孤独和百无聊赖,于是有的人皈依宗教、有的人寻找真爱、有的人追名逐利、有的人自我了断、有的人耽于六欲、有的人追求真理。有意无意地、人们都在寻找一种叫做理想信念的东西,以此来支撑着活下去的理由。
 
人的一生,都有顺境与逆境。在顺境中倘佯,则顺境是逆境的前奏;在逆境中自我提升,则逆境是顺境的先驱。如果没有了理想信念,人也就成了一具躯壳,失去了在这个世界行走的意义。虽然推动人生的力量可能来源于外部的许多方面,但其中最根本最持久的还是来自于内在的理想信念。它能给人生一种向上的力量,为人生提供动力和毅力,是人生的力量源泉。当然,你可能会说,理想信念离现实很远,它能对我们目前有什么帮助?那么我要回答你:请牢记你心中的理想信念,就算你觉得它永远不可能实现。它就像北极星一样,当寒风咆哮、暴雨倾盆、阴云密布,而你又没有导航的工具时,它会告诉你们正北的位置。它可以指引你,让你到达那个对自己和世界都有意义的彼岸。有了它,你就会方向明确,意志坚强,热情高涨,精力旺盛,在时代的洪流中找到属于你自己的位置!
 
余华曾说:“‘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平庸和无聊。”也许有一天,当我们步入老年,发现所有希望已经幻灭、韶华已逝时,我们会选择伤感的告别,会选择无奈的离开。但离开时我们也要高昂着头,就像现在高昂着头倔强地生活一样。“生如蚁,美如神”,是顾城的一句诗,也是他一生的座右铭。人生下来像蝼蚁一样渺小,但可以通过努力让自己的人生美轮美奂。让我们把这六个字写在心底,并告诉自己,应如何走好未来的人生路……
 
(本文为《蚁族Ⅱ》后记)
 
《科学时报》 (2011-3-5 B3 社科 视点)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