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学科学 化学科学 工程材料 信息科学 地球科学 数理科学 管理综合
 
作者:朱永新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3-5 7:1:45
把“文化立国”作为国家战略

 
□朱永新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标志,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
 
近年来,我参与了民进中央和部分省级组织就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产业发展和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等问题的系列调研。在调研中,一个很深的感受是,从国际的视野来看,中国是一个传统文化积淀深厚的国家,是一个经济大国、文化大国,但不是文化强国。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总量、制造能力、贸易实力在世界上均名列前茅,硬实力的提升举世瞩目。而审视我们的文化软实力,还与我们世界级大国的地位不相称。去年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但文化的发展与占全球第二的经济地位还不相匹配。和中国对外贸易的“出超”相比,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则是严重“入超”。以2009年的数据为例,版权进出口比为3.4∶1,演艺产品的进出口收入比约为10∶1。
 
文化立国战略的作用在我们的近邻日、韩表现非常明显。1995年日本确立了面向21世纪的“文化立国”方略,有效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目前,日本文化产业的许多领域在全球范围居于领先地位,给日本带来了巨大收益。目前全球播放的动画片中有65%出自日本,在欧洲这一比例更高,达到80%。电子游戏业更是给日本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财富,据统计,全球电子游戏的市场份额中,90%以上的硬件、50%以上的软件均被日本厂商所掌握。
 
韩国在1997年确定文化产业为21世纪国家经济的支柱产业,大力扶持和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成效显著。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一跃成为全球文化产业强国,1998年韩国政府的文化经费只有4848亿韩元,占国家总预算的0.62%,到2002年已经超过1.2万亿韩元,文化预算占政府总预算的1.09%。目前,全世界只有法国和韩国的文化拨款达到国家预算的1%。2009年,韩国的网络游戏出口额是中国的10倍,电影出口额是中国的7倍,新闻出版、电子音像、艺术品产业的对外输出也走在中国的前面。
 
虽然近年来我国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但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以美国好莱坞大片、洋快餐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已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而我们还沉湎其中不自觉。明明是面对国内受众的电视台,台标却用英文缩写。社会主流文化逐渐被边缘化,而低俗的流氓文化、娼妓文化,甚至汉奸文化却堂而皇之地上市。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经讲过,中国不会成为世界大国,因为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所以,中国要真正成为世界上的大国,光出口电视机是不够的,光出口经济产品是不够的,我们的思想、我们的观念、我们的文化也应该走出去,应该汇入世界文化的海洋之中。
 
文化对于我们的民族到底有什么样的意义?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化?应怎样从民族振兴和国家战略的高度上来认识、把握文化?这些都需要我们很好地思考。
 
我们认为,文化在我们的国家发展战略中,绝对不能处于次要或从属地位,而应该作为核心战略和首要方向。惟其如此,才能真正建设好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赢得未来安身立命的根本。
 
文化立国战略总体的考虑就是用新的视野把握形势,为文化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充分看到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为文化发展提供的巨大发展空间,充分看到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国际影响日益提升为文化发展提供的广阔舞台,紧紧抓住文化发展机遇,积极推动中国文化实现跨越式发展。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一定要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将文化提到了非常的高度,他指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一个民族真正有力量的决定性因素,可以深刻影响一个国家发展的进程,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从中央领导的讲话中,从文化建设的大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到,文化发展已经上升到“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全面构建国家的文化立国战略,已经呼之欲出。加强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从全局出发为构建国家的文化立国战略谋篇布局,具有很强的紧迫性、必要性和现实性。
 
就紧迫性而言,“四大建设”中,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已经有了国家层面的发展战略,但还没有文化的发展战略。要真正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有文化立国战略的支撑。
 
就必要性而言,在全球化时代,国家之强,首先体现为文化之强。所有的现代大国都是文化立国。文化的全球化,对后发国家造成了最严峻挑战。在全球化过程中,中国在传承好优秀文化的同时,能否体现我们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设的拼搏、向上、改革、创新、开放、民主、自由的精神?在现代化建设过程当中文化担当起什么样的角色?在全球化的考验下如何树立中国新的形象?这些问题,都迫切需要总体的部署、全局性的设计,需要制定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文化立国战略。
 
就现实性而言,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发展指导思想日臻成熟,从两个文明建设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从建设精神文明到建设先进文化、和谐文化,这些思想为构建文化立国战略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撑。近年来我国在文化体制改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有目共睹,为构建文化立国战略提供了实践的支持,并提出了现实需求。
 
因此,我建议,国家应该尽快确立“文化立国”的战略。在文化上坚持顶层设计,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础的文化价值观,以提升国民的精神高度为核心,以推进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为重点,以提升中华文化的凝聚力、创新力、生产力、影响力和传播力为目标,围绕“文化立国”战略,全面统筹规划国家的文化事业与产业发展。具体的做法有:
 
一,提高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
 
二,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三,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构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格局;
 
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文化又好又快发展;
 
五,大力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作者系全国人大常委)
 
《科学时报》 (2011-3-5 A1 要闻)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