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投身科研事业抒写无悔人生 |
——记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史江红 |
“说到雌激素,几乎无人不晓,人类有一半是女性,动物中有一半也是雌性,即使是雄性体内也分泌一定量的雌激素。但鲜有人知的是在雌激素排放背后,自然界隐藏着生物生殖异常现象的潜在危害。”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副教授史江红由此进入了雌激素话题。
顺势所为:对焦雌激素
1996年,《我们被夺去的未来》在美国出版之后,由化学物质所导致的内分泌干扰现象成为人类关注的,亟待认识且急需解决的新型环境问题,而雌激素作为典型的内分泌干扰物,是引起鱼类雌性化的主要原因物质。雌激素主要包括天然雌激素雌酮(E1)、雌二醇(E2)和雌三醇(E3)以及作为口服避孕药主要成分的合成雌激素乙炔雌二醇(EE2),环境中的雌激素主要来源于人和动物的排泄,其污染减排难以做到。
近十几年来由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率先开始,学术界正在关注雌激素等内分泌干扰物在污水处理厂以及受纳水体中的分布特征和环境行为研究,发达国家已经开始了雌激素标准制定的相关工作,但我国尚未制定相应的污水处理厂出水中雌激素等内分泌干扰物的水质标准,因此开展雌激素在我国水体及污水处理厂中迁移转化特征以及生态风险控制研究,具有学术前沿性以及管理现实性。
史江红1987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1999年到日本留学,开始从事雌激素的微生物降解以及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研究,2004年博士毕业于日本东京农工大学。在日期间,以雌激素作为唯一碳源从牛粪堆肥中驯化出了对EE2 以及E2/E1有显著降解能力的微生物菌株 HNS-1株;发现硝化污泥不仅可以降解E1、E2、E3,而且可以降解EE2;初次发现硝化细菌——欧洲亚硝化单胞菌对上述4种雌激素均能有效降解。由于在雌激素研究领域取得突破进展,史江红获得了日中科学技术交流协会颁发的2002 年度“中国人留学生研究奖励赏”。谈及东瀛七年的经历,史江红说留学生活虽然艰难,还是特别感谢日本文部省及日本Yuasa国际教育学术交流财团给予的奖学金资助,以及博士生导师——东京农工大学细见正明对她的严格要求。
站在前端:雌激素研究追索
2005年,史江红从日本回国,任职于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当时国内还未对环境中的雌激素引起足够重视,所以科研经费的获取以及实验室的建设都需要投入相当的精力,这使她在回国初期感到有些茫然。但随着她认真努力,积极推进雌激素的相关研究,她的实验条件也从无到有,终于走上了正轨。近几年,她热心的研究内容也逐渐成为国内学术界及社会各界关注的环境热点问题。
史江红关注我国水体及土壤环境中雌激素等内分泌干扰物的浓度分布、迁移转化特征以及控制技术的研究,带领她的学生们投身于雌激素的研究追索。近几年探明了海河流域、长江口等水体中雌激素的浓度分布特征,开发与建立了利用SPE-LC/MS-MS检测痕量雌激素等多种物质的分析技术手段,并申请了国家专利。研究结果有助于检测水体中是否存在雌激素的潜在安全隐患,对于饮用水源的水质安全评估亦具有现实意义及前瞻性。
史江红的另一项研究工作主要是探讨了污水脱氮除磷活性污泥工艺系统中雌激素的生物降解特性和迁移转化规律。相关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即将到来的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大规模脱氮除磷工艺改造过程中,兼顾内分泌干扰物的去除效果提供技术基础。此外,针对养殖业所排放的雌激素问题,史江红也将关注的目光放在雌激素在施用有机肥的土壤中迁移转化过程,以及雌激素因迁移转化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上。
回国后的史江红忙忙碌碌地生活着,热情真诚、认真严谨地对待每一份工作。科研与教学工作任重道远,老老实实做人,认认认真做事是她的座右铭。岁月无痕似有痕,历练过后积累的是执著,未来之路她会更有信心。(徐嫦泽)
《科学时报》 (2011-3-4 A7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