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记者 戴欣平
虽然一直以来声称自己不会和腾讯、阿里巴巴这样的互联网大佬们竞争什么,但是360依然在一个有趣的时间,做了一件和大佬们相似的事情:2月底,360在北京正式打出了团购的旗号。
开放和有所不为的360
和过去亲身投入互联网安全领域搅得翻天覆地不同,360这次并不是要自己来做团购,而是“推出360团购开放平台”,这个平台将通过开放应用程序接口(API),让符合资质的团购网站可以接入该平台,共享360的用户资源,以此加速所有合作团购网站的业务发展。
对于自己的行为,360的解释是“开放”和“有所为有所不为”。
周鸿祎在发布平台的当天,通过个人微博表示:“开放就是分享,把自己的流量和合作伙伴分享,帮助中国几百家做团购的创业公司成长,也给网民提供更好品质的服务。在互联网上,免费的安全产品要比那些收费的产品做得更好更高品质才能赢得用户……术业有专攻,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做好自己的核心业务,其他的事情让合作伙伴去做,什么事都想独揽做不好事。”这也可以看作是360对外界的承诺:自己不会去做团购。
据了解,目前有包括拉手、美团、糯米、24券等国内主流团购网站在内的超过200家团购网站加入了该平台,每日团购的商品总数也已突破两万款,覆盖全国130多个城市。
在推出团购开放平台的同时,360团购开放平台制定了严格的遴选规则,接入平台的合作伙伴必须具有相应的企业资质和团购商品授权书。同时,360也会考察团购网站的开团时间,审查往期团购与今日团购中的商品是否存在欺诈。
可以说,在360团购平台上进行消费,能够得到更好的诚信保证。这一点,不管是淘宝还是过去的所谓团购平台,都一直无法彻底解决。360能够在这方面说出这样的话,不仅是基于自己做互联网安全出身的考虑,似乎也有其他颇足玩味的内涵。
“高朋”带来的满是恐慌
不管360如何坦白自己的动机,依然不难从360推出团购开放平台的时间上,嗅到一点点不寻常的味道——在同一日,淘宝宣布推出团购开放平台。好玩的是,淘宝同样宣布自己在2011年度的主题是“开放”,这当然也是其团购平台的主题之一。
更值得注意的是,前一段时间,腾讯推出了自己的团购平台。而且腾讯在春节前后,深度地介入了中国团购市场。
风传美国团购巨头Groupon与腾讯合资后的中国公司,取名“高朋”。
Groupon成立于2008年11月,是美国最大的团购网站,因独创了“网民省钱、商家出名、网站抽成”的三赢模式和“每日一团”网络团购的模式,成为美国互联网行业的新晋巨阀,目前Groupon的市值已超过60亿美元。
对于热衷于“千团大战”的中国团购网站来说,Groupon是团购网站的“开山鼻祖”。而腾讯则是目前国内用户数量最多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之一。
高朋网于2月15日上线,但不到24小时就闪电下线了,Groupon入华一时变得扑朔迷离。然而很快,在2月的最后一天,高朋网开始接受用户邮箱注册,只是合作方除了腾讯,还有马云、史玉柱等发起的云峰基金。
在不久前方兴东的互联网实验室所发布的“互联网行业垄断调查报告”中,腾讯是以一个庞然大物的行业垄断者形象出现的,其强大的复制功能在业内“有口皆碑”,有评论认为,其地位已经影响到行业的创新与发展。
在这个前提下,国内的团购网站表现出过激的反应与恐慌,也就不难理解。
团购抱团 放飞“开放”
坊间传闻,位于北京乐成中心的Groupon中国已经人满为患,一些部门已经搬往位于三元桥的新办公地点。Groupon计划在3个月内将中国区总人数增至3000人。而该公司一直还在招人,Groupon中国成为兔年开春后互联网精英们最向往的企业之一。而国内的不少团购网站已经在春节前后经历了不少骨干跳糟之痛。
拉手网在没有听到腾讯合作Groupon之前,市场推广上一直保持身段,不温不火。但是听到消息后,用了很多宣传手段来进行自我宣传。
对此,互联网协会政策与资源工作委员会委员胡钢认为,“在中国互联网市场,团购这个领域似乎还没有哪家公司的市场份额超过了50%,从数据上看,大家还是处于起步阶段,因此,不能说国内的互联网团购市场出现了垄断。”他表示,那些企图用其他手段对抗竞争的想法,并不是一个“合理合法的做法”。
胡钢认为,“美国的公司可能在模式上具有先发优势,但并不代表其在中国也具有这种优势。业界应该用更加坦荡的方式面对即将开展或已经开展的应用。”
这个时候,360们不失时机地打出了“团购开放平台”的旗号,这对国内的独立团购网站而言是个好事,因为他们面临更多的用户源与关注度的压力。上海一位个人团购网站的负责人张先生向记者表示,如果这些开放平台够开放,那么对独立团购网站们来说是一件好事,“毕竟不管是淘宝,还是360,抑或是腾讯,都是国内用户庞大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能够进入他们提供的平台,在客源上就有了保证,这是一个好事。但是,我们也有我们的担心。”
个人团购网站们担心360是在为自己将来做团购打埋伏,“我希望在团购领域不要出现大鳄,不要出现垄断,给互联网一个真正的开放公正的环境,让整个产业健康成长,用开放战胜垄断。”
《科学时报》 (2011-3-3 A2 产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