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学科学 化学科学 工程材料 信息科学 地球科学 数理科学 管理综合
 
作者:原诗萌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2-28 23:7:12
NEC:最年轻研究院的中国特色
——访NEC中国研究院院长杜军

 
□原诗萌
 
与NEC分布在美国普林斯顿和硅谷、德国海德堡的海外研究院相比,成立于2003年9月的NEC中国研究院最为年轻,却承载了厚重的责任和嘱托。
 
“总部越来越意识到,以前市场重心在日本、欧洲和美国,现在重心则在中国。”NEC中国研究院院长杜军博士近日在接受《科学时报》记者专访时说。
 
考虑到中国市场对NEC的重要意义,以及不同国家和地区市场的差异,从2003年成立伊始,NEC就给予中国研究院很大的自主权。
 
“总部希望我们能立足中国新兴市场,闯出一片自己的天空。因此,从研究院的课题、制度建设到人才培养,大都由我们自主进行,总部并没有指令性的要求。”杜军说。
 
经过8年建设,NEC中国研究院已初步完成重要课题的布局,并建立了相对成熟的管理体系和人才队伍。杜军如此描述NEC中国研究院所处的发展阶段:如果说研究院的建设是十年磨一剑的话,那么NEC中国研究院现在已度过了初创期,正在向成熟期转变。
 
独创的组织架构
 
从组织架构上看,NEC中国研究院向位于日本本土的NEC中央研究院汇报,研究院的经费也全部由后者拨给。但NEC中国研究院并非中央研究院的简单复制,而是在研究方向上拥有很强的自主权。
 
杜军告诉《科学时报》记者,中央研究院会从长远目标的角度,作一些比较大的规划,如绿色IT、新能源、云计算等,再由全球各地的研究院组成工作组,共同制定研发战略。各个研究院在此基础上开展课题研究。
 
不过,就NEC中国研究院而言,所承担的此类研究任务并不是很多,投入的资源只有30%左右,另外70%则是中国研究院的自主选题。对于另外这70%的选题,中央研究院会给出一些意见和指南作为参考,但不是强制性的。
 
“我认为这样的机制很好,既不会把我们完全绑死,又能让我们及时掌握公司的发展方向。”杜军说。
 
在上述机制作用下,NEC中国研究院能够充分利用中国作为新兴市场的特点,进行相关领域的研究。基于自然语言处理的汽车导航服务,即是NEC中国研究院的代表性成果之一。
 
在日本,汽车导航的应用较为普遍。政府以数据的形式免费发布路况信息,汽车导航仪接收数据后,会自动将路况信息显示在地图上供驾驶者参考。在中国一些比较大的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愈发严重,但汽车导航仪的应用并未普及。NEC中国研究院针对这一特点,开展了基于自然语言处理的汽车导航服务研究。
 
据杜军介绍,该研究成果已经通过与电信运营商合作的形式,在中国南方某城市应用。其具体的服务形式为:驾驶者发送短信进行路况咨询,服务中心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驾驶者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并及时给驾驶者返回所需要了解的路况信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的压力。
 
上述研究成果的应用,充分体现了NEC中国研究院的定位,即注重基础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相结合,贴近中国市场。
 
事实上,NEC中国研究院刚刚成立不久,就设立了市场连接、研究队伍、工程队伍三部分环环相扣的组织架构。项目在研究及产品化的过程中,通过市场连接这一环节不断得到市场和用户的反馈。时任NEC中国研究院院长的薛敏宇博士称,设立市场连接的架构是中国研究院的独创,这种机制一度引来NEC其他研究院的高度关注。
 
课题组长负责制
 
除了在研究方向上可以自主选题,NEC中国研究院在人才培养和制度建设等方面,也因地制宜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杜军告诉记者,研究院在人才考核方面也和很多企业一样,实行了所谓“3P”指标(Product、Patent、Publication,即产品转化、专利及论文),但在操作过程中,则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适应中国研究院的发展。
 
例如在中国研究院刚刚成立的时候,研究成果积累得比较少,因此在考核上更强调Publication的比重。在取得一定研究成果之后,则将Patent作为考核重点。现在则以研究对业务的贡献为考核重点,比重占到了60%,而论文和专利则占40%。
 
在上述考核机制约束和鼓励的基础上,NEC中国研究院还设立了“院长特殊奖”,对研究人员的特殊贡献进行奖励。
 
“每年我都会有一个奖金包,如果哪个课题的论文在国际学会上获奖了,或是哪个研究成果被产品部门接受,并追加了研究经费,就要重奖。”杜军说。
 
在具体科研过程中,NEC中国研究院采取了课题组长负责制。即由课题组长进行提案和立项,经评审委员会综合评估认可后,课题组长作为第一负责人,要承担起项目预算、人才招聘、项目实施及结项考核等诸多责任。
 
那么,什么样的人才可以被委任为课题组长呢?
 
杜军表示,课题组长的能力应该比较全面。首先是学术水平要过硬。“至少在NEC中国研究院的范围内,他在该领域的学术水平是最高的。”杜军说。
 
其次是要有良好的语言能力和沟通能力,尤其是与国际上相关领域专家的沟通能力。这样有助于课题的选题和研究拥有国际视野。最后是要有较强的技术洞察力,对所负责领域的技术现状和未来趋势,能够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
 
杜军告诉记者,对于上述人才的培养,NEC中国研究院采取的是“两条腿走路”的模式。创立之初,更多采取外部招聘的形式,邀请海归或国内其他企业资深研究人员加盟NEC中国研究院,担任课题组长。经过几年发展,那些毕业后直接进入NEC中国研究院的人才逐渐成长起来,也成为可以带队伍的课题组长。
 
作为跨国企业的海外研究院,NEC中国研究院首先注重的是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杜军告诉记者,NEC中国研究院与美国斯坦福大学签订了长期协议,每年中国研究院都会派出优秀的研究人员作为访问学者。类似的,NEC中国研究院还会遴选一部分人才,去位于日本本土的NEC中央研究院工作。
 
“NEC中央研究院的历史很长,起点也更高。去那边工作不仅锻炼人才的国际交流能力,对公司的历史也有更深入的了解。”杜军说。
 
在提供上述人才培养机会的基础上,NEC中国研究院还注重对研究人员的“非学术培训”,主要以一些管理和市场方面的培训为主。
 
“我们之前组织研究人员参加了一个培训,叫做商业模式的力量。虽然课程主要面向的是想创业的人,看似和科学研究的相关性不高,但培训之后大家都表示,对市场和客户需求的理解更深入了,对研究课题的选择很有帮助,收获很大。”杜军说。
 
新的契机
 
2010年4月,NEC宣布将以大中华地区总部NEC(中国)有限公司为核心,对其在华的约20家公司进行统一运营。有媒体评论说,从业务角度看,NEC这次在华企业的整合,是其转向云计算全球战略的一部分。
 
已走过112年历程的NEC公司,业务范围较广,下属的分公司也超过了300家。这使得公司资源过于分散,市场竞争力也难免受到影响。
 
而云计算则为NEC迎来新的契机。2010年4月1日新上任的NEC全球总裁远藤信博认为,NEC可以将自己在IT平台、移动网络、终端产品、传感器技术、脸部识别、指纹识别、音频识别、图像识别等方面的各种技术综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云计算解决方案。与东软集团的合作,即是NEC将云计算与中国市场相结合的典型案例。
 
在谈及NEC中国研究院未来研究领域的布局时,杜军表示,主要有两个判断依据:一个是公司的主营业务,即通信与IT,上述NEC非常重视的云计算,及目前非常热门的物联网亦包含在其中。另一个依据则是NEC中国自己作出的判断,包括与中国市场热点相关的健康服务、智慧城市、新能源汽车的相关技术研究。
 
“在过去的7年中,NEC中国研究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研究成果向产品转化方面,距离NEC在日本本土及其他海外的研究院还有差距,这是我们未来主要的努力方向。”杜军说。
 
从2002年初进入NEC(中国)有限公司至今,杜军已经在这家日系企业工作了9个年头。采访过程中,记者能充分感受到他身上所浸润的日企文化——温和谦逊,注重细节。
 
采访时间是下午2点,记者见到杜军时,他西装笔挺,头发一丝不乱。为了此次采访,他特地准备了一份PPT,在采访开始前进行了简单讲解,以便让记者对NEC(中国)有限公司最新的组织架构及业务领域有更直观的认识。
 
在一个多小时的交流过程中,杜军的态度始终温和谦逊。他从不抢过话头急着表达自己的观点,而是静静地听记者将问题表述完,略作思考后再作答复。答复之后他还不忘询问:我是不是确切地回答了你的问题?
 
在NEC(中国)有限公司的高管中,杜军是唯一的本土人才。他也因此肩负了更多的责任——既要把中国的市场需求和商业机会及时提交给NEC总部,又要把NEC的成果和经验进行准确地“翻译”,推进NEC在中国的业务及本地化。
 
在谈及进入NEC近9年的感悟时,杜军和记者分享了他的一个观点:上世纪90年代末,当张亚勤和李开复开始在中国创办微软中国研究院时,很多媒体和专家都惊呼“狼来了”,认为跨国企业在中国成立研究院,是要来抢中国的人才。
 
然而10年之后回头再看,跨国企业在吸引人才、发展壮大的同时,客观上也产生了“人才溢出”效应。一批批优秀的人才进入跨国企业后,受到了专业训练,接受了先进的创新和研发理念。这些人才离开跨国企业之后,无论是选择创业,还是进入政府部门、高校和科研机构,都像一粒粒种子,将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在更大范围进行传播。
 
杜军告诉记者,多年来,NEC中国研究院不仅为NEC在华业务提供了重要支撑,还为中国培养创新人才贡献了力量,对此他深感欣慰。
 
《科学时报》 (2011-3-1 A2 要闻)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