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学科学 化学科学 工程材料 信息科学 地球科学 数理科学 管理综合
 
作者:胡学智 王俊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2-28 6:42:42
发展益生菌饲料大有可为


 
□胡学智 王俊
 
禽畜产品的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及饲料安全意识的不断加强,对从养殖到贮藏、加工、运输和销售各个环节全程质量控制的要求也日益加剧。“无公害饲料”、“生态饲料”、“环保饲料”、“有机饲料”和“绿色饲料”等备受关注。
 
替代抗生素的最佳选择
 
以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在上世纪50年代开始兴起,抗生素可用来减少疾病,促进畜禽健康成长,提高饲料转化率,降低饲养成本等,曾对畜牧饲养业发挥过巨大作用。
 
据人民日报报道,我国用于饲料的抗生素总产量达到9.2万吨,占抗生素总产量的46.1%。由此导致的食品抗生素残留和产生耐药性细菌的概率也大幅增加,加大了人类和动物治疗疾病的难度,对人体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引起公众的严重不安。
 
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联合召开专门会议,讨论非人用抗生素和抗生素耐药性的问题。2006年后,各国还先后立法禁止或局部禁止在饲料中使用抗生素。
 
1970年后,美国开始大规模利用益生菌来代替抗生素,用于饲料添加剂的生产。
 
研究表明,益生菌具有抗生素无法比拟的优点,可预防疾病,提高饲料转化率,降低饲养成本,改善环境卫生等,且不存在抗生素残留问题,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欧洲、日本等也纷纷研究和推广益生菌类饲料添加剂。目前欧盟各国猪、牛、鸡、兔的饲料中都添加了益生菌,普及率达到95%;日本微生态饲料的普及率达到50%;美国的普及率达到50%。
 
行业规范急需加强
 
微生态饲料添加剂是在现代生物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高科技产业,它对饲养业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改善饲养环境卫生和环境保护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推动农畜牧渔业的发展、促进循环经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的持续发展以及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国,微生态制剂的研究起步较早,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对人用、动植物用益生菌进行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效。80年代以来,在十几家大型饲料生产企业的成功影响下,许多小企业纷纷跟进,至今已有400多家企业在从事饲用微生物制剂的生产,各种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的总产量在5000~30000吨之间(因统计标准不同存在差异)。
 
但是,微生物制剂产品良莠不齐,质量无监控指标,且使用菌种来历不明。大多数企业更是作坊式生产,设备简陋,也无技术人员,生产无规范,应用效果不稳定,很多企业还存在夸大宣传,产品鱼龙混杂的现象,严重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我国的禽畜养殖业近年来有着较快的发展,我国饲养的宰杀猪约6亿多头,羊3亿多只,牛5000多万头,鸡鸭禽类96亿多只,兔子3亿多只,饲养业的总产值达到1.5万亿元。用作饲料的粮食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3以上,商品饲料总产量也有1.2亿多吨,若加上民间自配饲料,则接近2亿多吨。若其中1/2添加益生菌到饲料中,添加量以0.2%计算,则需要益生菌制剂10万~20万吨。相比之下,目前国内益生菌制剂生产能力还存在很大差距。
 
微生态饲料行业已得到国家发改委和中国饲料工业协会的高度重视,有关部门正在制定相关规划和标准来加强行业的指导和管理。
 
变废为宝 综合利用
 
为了迅速扩大益生菌制剂的生产规模,满足市场需求,降低益生菌制剂的生产成本,可利用酶制剂行业的富余设备来生产芽孢杆菌类益生菌,这是因为淀粉酶、蛋白酶等主要酶制剂是用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胞杆菌来制造的,设备工艺大同小异,也不致引起杂菌污染等,可以大大节省投入和增加产量。
 
我们曾注意到一些复合饲料酶制剂,其中含有细菌淀粉酶或细菌中性蛋白酶,而这种酶制剂多数是由枯草杆菌等芽孢杆菌发酵液直接喷雾干燥制成的,含有活菌体和芽孢,使用这种饲料添加剂,对仔猪、断奶仔猪、畜禽下痢和其他疾病的防治特别有效。
 
芽孢杆菌类益生菌可利用细菌淀粉酶、细菌蛋白酶的发酵废渣来生产,当然其前提是要用科学实验来证明。
 
乳酸菌类益生菌制剂也可利用乳酸发酵提取乳酸钙后的废液,因乳酸发酵液中的乳酸以乳酸钙形式存在,提取乳酸时发酵液需要加热杀菌以免产率下降,为了使废液中乳酸菌能够存活下来,可对后提取工艺作些修改,在不影响或少影响乳酸收率的前提下,在不经过加热处理的情况下滤除乳酸钙,使废液中的乳酸菌存活下来,以便利用其作为饲料益生菌制剂,或用于生态养殖猪、鸡等的垫料发酵剂,这样既可大大节约社会资源,达到变废为宝、综合利用的目的,同时也可增加企业收入和扩大益生菌的来源,并降低益生菌制剂的生产成本。
 
据估计,我国的发酵乳酸年产量大约8万~10万吨,发酵废液约100万吨,如能作成益生菌饲料添加剂加以利用,则将为国家创造巨大的财富,这些都需要发酵行业和饲料行业携手合作、共同攻关研究来解决。
 
(转载自《发酵工业》)
 
《科学时报》 (2011-2-28 B3 视界·观察)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