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学科学 化学科学 工程材料 信息科学 地球科学 数理科学 管理综合
 
作者:陶春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2-23 22:3:58
加强移动媒体管理 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由于移动媒体上思潮多元、观点繁杂,社会现实问题与网络热点话题相互交缠,给人们的思想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日益成为各种思想观点激烈交锋的主战场,对社会管理产生巨大挑战,形成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
 
□陶春
 
近年来,移动媒体快速兴起,带来了人类传播方式的革命性飞跃,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了深刻和长远的影响,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也产生了复杂影响,特别是对传统社会管理方式带来巨大冲击。如何加强对移动媒体的引导,发挥移动媒体的积极作用,是对党和政府的社会管理工作的重要考验,也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考验。
 
移动媒体是以手机媒体为代表的一种新的传播形式,主要以移动终端载体和无线网络为传播介质,实现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内容的传播和服务。除手机之外,其他移动智能终端也成为移动媒体的重要载体,如IPOD(随身携带、无线上网、发布信息)、上网本。这些移动媒体具有便携性、实时性、定制性、定向性和交互性的特征,其迅速发展与普及,使个人的零散时间得到有效使用,人们付出很低的时间成本就可以获取信息。它正在改变着整个社会的信息传播方式。
 
从我国亿万手机等移动终端用户的结构分析看,移动媒体已经成为知识分子和青年的第一信息来源。移动媒体的受众绝大多数是受过较好教育、年龄在40岁以下的城镇青年。从移动媒体的特征看,它是一把“双刃剑”,在培育公民社会、提高人民素质、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同时,由于移动媒体上思潮多元、观点繁杂,社会现实问题与网络热点话题相互交缠,给人们的思想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日益成为各种思想观点激烈交锋的主战场,对社会管理产生巨大挑战,形成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
 
一是较易暴露各级政府在社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加大了社会管理难度。社会管理需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障人民各项权益、发挥人民首创精神,移动媒体通过新的途径和方式使得个人的重要地位得以体现、基本权益得以维护、创新精神得以发挥。移动媒体的发展对于整个社会的信息透明度、意见表达的均衡性和对真相追逐的空间,都提供了一定的可能性,它是促进社会民主开放和社会健康平衡的重要手段,正在改变着现有的信息加工和传导机制,改变着现实社会中的意见表达过程和舆论传播体系,可以促进社会管理更加公正公平、具有效率。同时,移动媒体也更容易暴露出各级政府和相关组织在社会管理理念落后、社会管理方式不活、社会管理法制建设滞后等方面的问题。当前移动媒体关注的焦点集中在人本身,主要反映人的地位、权益和精神状态,在热点事件、权利维护、廉政监督、民生疾苦等方面,公共舆论经过移动媒体的聚集、放大,意见更易集中,能量更易聚集。移动媒体上各种思潮争夺人心、争夺思想阵地、争夺群众的形势颇为严峻,对社会管理造成困难。
 
二是较易放大社会矛盾,加大了社会风险。在移动媒体时代,每个人既可以是信息的接受者、传播者,又可以是信息的发布者,一些民间“意见领袖”输出观念,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社会舆论,影响政府决策。少数错误观点,客观上起着激化社会矛盾的作用。在移动媒体的放大和催化作用下,一些局部问题极可能在短时间内被放大为全局性问题,一般社会问题被演变为重大政治问题,影响人心安定和社会稳定。拆迁补偿、反腐倡廉等问题,甚至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移动媒体借机炒作,混淆视听,扩大事态,激化矛盾,煽起过激情绪,引发新的社会群体性事件。
 
三是黄赌毒等有害信息更易传播和扩散,严重危害社会道德风尚,动摇社会管理的价值基础。传统媒体点对面的传播特点,可以有效地弘扬先进思想道德,清除腐朽观念的遗毒。移动媒体点对点、匿名性、开放性、移动性的特点使得手机网络成为犯罪分子新的利用工具。不法分子在手机网络中传播淫秽色情信息,进行诈骗赌博,冲击社会道德底线,扭曲基本价值观念,甚至肆意解构、颠覆社会主义道德价值观,对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危害极大。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复杂,从社会管理的角度审视,首先是一些党政干部思想观念还停留在对传统媒体的领导经验中,当面对舆论热点与突发事件时,反应迟钝、信息滞后、态度不明,给谣言流传、误导公众留下了空间;一些地方干部认为“捂住矛盾”、死水一潭就是稳定,就是政绩,不尊重公众知情权,不注重政府与社会的及时沟通、积极互动。
 
其次,管理中体制不顺、法不健全、管不到位。在现有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中,存在着部门职能交叉、多头管理的情况,导致管理的缺位、错位、越位现象并存。从立法现状看,目前我国对移动媒体的立法多属部门规章,立法层级低,普遍约束力差,社会认可度不高;从行政管理角度看,有些部门缺乏大局观念和整体意识,出于自身工作和部门利益考虑,忽视与其他相关部门的统筹兼顾、有效协调、通力合作,甚至出现在管理中“依法打架”的怪现象。
 
第三,工作手段落后、办法不多、行动不一。一些部门被动应付移动媒体,方法生硬,工作缺乏专业性,不善于运用信息网络规则,使用新的技术和手段加以引导和管理,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面前显得苍白无力;特别是遇到突发事件时,由于缺乏充分准备,导致反应迟缓,工作不力。
 
第四,投入不够、人力不足、技术不精。移动媒体的高技术含量、技术对抗性强的特点对社会管理工作不断提出新要求,目前在网络基础管理、硬件保障、软件研发等方面投入严重不足,经费总量少,使用分散,机构编制与设施严重滞后。
 
移动媒体的蓬勃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当前,迫切需要提高对移动媒体的综合驾驭能力、思想引导能力、危机应对能力和安全控制能力,急需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对移动媒体规律的探索和研究,善于借鉴国外移动媒体成败案例,总结我国移动媒体发展的特征和经验,使之成为党和政府了解民情、听取民意、吸收民智的重要途径,成为促进党和政府加强社会管理沟通人民群众联系的重要通道,做好社会管理与服务的新平台。
 
二是理顺管理体制,建立以主管责任部门为主,相关部门齐抓共管为辅的管理体制;有重点、有步骤、积极稳妥地建立准入制,大力推行手机、微博实名制、备案制,规范信息源管理;建立、健全信息流的动态监管体系,建立智能化安全系统,对移动媒体实施动态监管,设置过滤标准,对全球色情、赌博、毒品和邪教等有害内容依法进行屏蔽,从技术上促进管理制度的前置;强化道德教育,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自律作用,提高行业自律水平;探索建立移动媒体信誉等级评价体系,并定期评估、定期公布;探索建立新型媒体从业人员资质认证制度,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执业约束。推进立法,为加强移动媒体的依法管理提供法律依据,依法规范移动媒体上的各类社会行为,实现依法管理和行政管理的有机结合。
 
三是加强和完善移动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联系互动的管理水平,健全移动媒体舆论引导机制。舆情如水情,移动媒体管理中“疏”的效用可能远胜于“堵”。只有以引导的手段,疏导社会情绪,化解社会矛盾,传播先进文化,引导社会舆论,引领社会思潮,方能牢牢把握主动权,形成良好的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联系互动机制。
 
充分发挥移动媒体自身优势,在引导舆论的有效性上下功夫,转变行政强制控制的封闭式管理理念,增强宣传引导内容的“三贴近”,提高吸引力、感染力,在引导舆论的有效性上下功夫,把舆论导向内容与舆论领导形式艺术地结合起来,使受众爱读、爱听、爱看。
 
建立和完善舆情信息汇集、研判和反馈机制,制定应对移动媒体热点问题和突发事件的处置预案,及时发现和反映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及时预防和应对,从群众的关注点和兴奋点入手,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面对突发事件等,善于积极应对,力求第一时间主动发布信息,积极引导受众。
 
四是整合资源,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打造移动媒体主力军,培养领军人才。我国移动媒体起步时间短,发展速度快。技术建设和研发投入不足则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移动媒体是高科技的产物,也要求与其相关的社会管理具有高技术手段。目前移动媒体的关键技术主要掌握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我国管理手段单一、技术措施滞后,信息安全、技术安全等都存在较大隐患。我们要密切跟踪信息技术前沿动向,从战略高度对移动媒体重大问题进行立项研发,组织科研人员攻关,形成独立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优势,凭借技术优势掌握主动权,特别是主动应对社会管理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在加大投入的同时规范投资秩序,减少重复投资和无效投资,提高投资的综合效益,集中有限资金办大事,重点解决移动媒体建设中的关键问题、要害问题和事关移动媒体发展的战略性问题。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机制,探索移动媒体经营模式,在确保社会效益的前提下,提高经济效益,力求两个效益的统一。
 
加强移动媒体的发展,归根到底要靠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要培养一批既熟悉报道评论和媒体管理,还懂得专业技术和市场运营,更有深厚的理论研究基础的高素质领军人才,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
 
(作者系中国地质大学产业经济学博士,中央党校报刊社编辑)
 
《科学时报》 (2011-2-24 A3 观察)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