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学科学 化学科学 工程材料 信息科学 地球科学 数理科学 管理综合
 
作者:张林 来源:科学新闻杂志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2-22 22:14:47
华北黄淮大旱 灌溉决定成灾程度
 
编者按:去年入冬以来,华北、黄淮大旱,今年我国再次面临干旱的挑战。连日来,河南、山东、安徽等地受旱严重,旱区农业生产遭受损失,人畜饮水困难。春灌来临,一场重在通过灌溉手段降低农业干旱程度的抗旱攻坚战已在各地打响。本报以一组专题的形式,呈现各地开展抗旱攻坚战的火热场景。
 
□本报记者 张林
 
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2月18日统计,全国受旱面积达1.01亿亩,抗旱严峻形势将进一步加剧。受旱农田主要集中在黄淮海冬麦区,其中河南、山东、安徽、江苏4省受旱面积占全国的78%,人畜饮水困难主要集中在内蒙古、河北、甘肃、山西、山东、河南等6省区。
 
“多辟水源、有水快灌刻不容缓。”专家指出,正值抗旱关键期,当务之急是抓住气温回升的有利时机,因地制宜落实抗旱春管措施,推进科学抗旱,减轻干旱影响,积极保证农业生产。
 
旱情将使作物病虫害高发
 
据报道,旱情严重的山东省济宁、菏泽等地,干旱程度已达到200年一遇。其中,济宁市短时间内降水较少的天气形势难以改变,旱情仍将持续发展。该市正因时因地因苗实施抗旱春管措施,确保小麦顺利返青、拔节。
 
虽然遭受了严重的气象干旱,但由于底墒基础好等因素,山东省内小麦苗情仍然较好。随着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春灌时间及质量将是决定小麦产量的关键一环。
 
另一个受灾较重省份河南省对黄河郑州赵口闸、开封柳园口闸、新乡祥符朱闸等29座引黄取水口进行开闸放水,通过引黄干渠为沿黄灌区正值返青期的干旱麦苗提供滋养。据统计,河南自年初以来已累计引黄河水2.65亿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多1.15亿立方米,累计灌溉受旱小麦300万亩。
 
同时,据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监测网预测,受干旱气候和病虫越冬基数大等多重因素影响,今年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将显著高于上年,各类病虫害发生面积预计将超过60亿亩次,防治任务和难度均超过常年。
 
其中,近期麦蜘蛛、蚜虫等病虫害将由北向南在各麦区加重发生。截至2月15日,麦蜘蛛、蚜虫和纹枯病已在黄淮、江淮和华北麦区累计发生4780万亩,危害期提前10天左右。山西运城盐湖区百株蚜量达到了常年同期的6.5倍,山东威海百株蚜量更是达到了常年同期的100倍。
 
为应对今年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农业部已成立了14个重点省植保部门参加的联防联控协作组和专家组,制定防控方案,加强病虫监测和防治准备。有关部门积极筹措防控资金,在小麦、水稻、玉米三大粮食作物主产区800个县和迁飞性、流行性重大病虫源头区的200个县,全面推行专业化统防统治,努力将重大病虫危害损失降至最低。
 
灌溉得力是关键
 
此次旱情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程度特别是可能形成农业干旱的程度,将取决于各地抗旱灌溉的实际举措,如果灌溉不得力,极端天气愈演愈烈,将可能进一步成灾。
 
此前,中央财政已先后下达县级抗旱服务队设备购置补助16亿元、抗旱浇地直补16亿元、中央抗旱物资储备经费2亿元,通过多种渠道加大对冬麦区抗旱的支持力度。旱区各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党政领导亲临一线、靠前指挥,争取抗旱浇灌措施到位。
 
由于此次受灾冬麦区大部分灌溉条件较好,其中8省冬麦区的2.77亿亩冬小麦中,8成以上冬小麦具有灌溉条件。冬麦区春灌水源基本能够保障,地表蓄水量比多年同期总体偏多,地下水位相对适宜,8省86%的冬麦可保证春灌一遍以上,65%的冬麦可保证春灌两遍。
 
目前,冬麦区抗旱浇灌整体推进、进展良好并已取得初步成效。今年2月以来,河南、安徽、山东、江苏、陕西、山西等省已累计完成抗旱春灌面积5600万亩,高峰时日浇灌500万亩。随着气温回升,日浇灌面积还会进一步增加。
 
同时,旱区各地把确保人饮安全作为首要任务,针对受旱的328万群众,采取拉送水、打井、应急调水、兴建临时饮水工程等措施,极大程度上解决了旱区人民的安全饮水问题。
 
在采取综合措施、保障人饮安全的基础上,旱区各地迅速落实中央各项补助政策,想方设法增加抗旱补贴资金,在灌溉用水、用电、受灾农田等方面予以补贴,减轻农民负担,充分调动了农民抗旱的积极性。
 
水利部门加强科学调度水源,保障抗旱用水,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抗旱骨干作用,尽可能多引、多提、多拦、多蓄抗旱水源,全力保障抗旱浇灌用水。江苏省通过江水北调累计向淮北地区提供抗旱用水40多亿立方米;山东和河南两省加大引黄力度,引黄灌区引水量分别达17.5亿和7.7亿立方米。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启动了抗旱II级应急响应,加大小浪底和万家寨水库下泄流量,保障沿黄地区灌溉用水。
 
强化科技服务的作用
 
抗大旱、抗多种灾害,需要提高警惕、充分准备、积极落实,此次旱情将关系到夏粮及全年粮食丰收。为此,农业部有关负责人在近日分赴各地考察指导抗旱春灌工作时多次强调,各地需要统筹谋划水源、肥料、油电、农机等抗灾物质,充分发动基层干部群众,通过政策激励和利益引导,切实发挥好农民的主体作用。
 
坚持科学抗灾,发挥专家与技术人员的作用,加强苗情墒情虫情监测,因时、因地、因苗、因墒落实好田间管理措施,加大对农民的抗灾知识技术培训,让农民切实掌握抗旱春管的技术要领。
 
同时,着力抓好抗旱工作方案和措施的落实,特别是合理配置江河、湖泊和水库、塘坝蓄水和机井等各类水资源,充分发挥水利工程抗旱保春灌的骨干作用。加强抗旱水源调度和应急水源建设,强化引黄济津、济冀应急调水,加强黄河小浪底、万家寨等骨干水库的调度,沿河沿江地区要多引、多调,并加强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提高水源保障能力。
 
有关专家强调,在做好当前的春管春播和抗旱工作的同时,还需要扎实推进春耕备耕,扩大春种,挖掘面积潜力,安排好种植结构,增加市场紧缺农产品的生产。加强化肥、农药、柴油、种子等价格监测,稳定农资价格,保障农资供应。此外,还应加大科技服务力度,大规模开展粮棉油糖高产创建,提高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把实用增产技术送到农民手中、落实到田间地头。
 
《科学时报》 (2011-2-23 B2 区域 专题)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