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学科学 化学科学 工程材料 信息科学 地球科学 数理科学 管理综合
 
作者:铁铮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2-17 22:27:48
郑万钧与我国首部珍稀植物科普片


 
■铁铮
 
我国拍摄的第一部珍稀植物彩色科学普及片名叫什么?正确的答案是《水杉》。它由湖北电影制片厂于1979年至1981年历时两年完成。在全国发行后不仅激发了全国保护和引种水杉的热潮,而且推动了全国的平原绿化。
 
研究者认为,著名林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郑万钧先生(1904年~1983年)作为科学顾问,对该片的完成起到了重要作用。郑万钧先生不仅是水杉的命名者,而且是水杉保护和发展的直接领导者,还是水杉文化的传播者。这位林学家和《水杉》如何结下了不解之缘,这段历史鲜为人知。
 
国家林业局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王希群、郭保香两位研究员,从2003年关注此事并设法找到了拍摄《水杉》的台本。这一方面帮助人们了解《水杉》拍摄的内幕,另一方面为研究郑万钧生平和学术思想提供了重要史料。
 
发现水杉是重大的科学贡献
 
1948年5月,胡先骕与郑万钧联合发表《水杉新科及生存之水杉新种》一文,宣告了水杉的科学发现。“活化石”水杉的发现,为研究古植物的进化和地史的演变提供了重要的资料。这一发现被世界植物学界誉为近一个世纪以来最大的科学贡献之一。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胡先骕所在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和郑万钧所在的南京林学院等院所,开始了水杉的引种驯化及推广工作。1964年9月,中国植物学会在庐山召开了第一届全国引种驯化学术会议,交流了各地水杉的引种情况。水杉在中国大地上推广方兴未艾。
 
20世纪60年代,湖北由于潜江大量栽植水杉,彻底改变了平原湖区缺材少林的面貌,形成“水乡园林”,并产生了广泛影响。江汉油田所在地广华寺(地名)还成了水杉的“第二故乡”。1978年3月“水杉繁育技术”获全国科学大会奖,水杉的价值进一步凸显。这是自水杉发现之后又一次水杉热。
 
首部珍稀植物彩色科普片问世
 
在推广水杉的热潮中,湖北省主要领导指示湖北电影制片厂拍摄一部关于水杉的影片。1979年,湖北电影制片厂接到指示后十分重视,迅速成立了摄制组。
 
这年夏天,摄制组在北京香山找到了水杉的命名者之一、曾任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的郑万钧并邀其担任科学顾问。郑先生欣然接受了邀请并对拍摄水杉进行了说明与指导。这对水杉台本的形成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摄制组回武汉后很快完成了拍摄用的台本初稿。1980年4月中国林学会在京召开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学会工作会议,时任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院长的郑万钧通知摄制组并安排与水杉发现有关的王战、薛纪如、华敬灿等同志录制了有关的场面。
 
由于当时通讯和交通都很不便利,整个拍摄工作十分困难。工作人员足迹遍及江西庐山、湖北武汉、崇阳、潜江和利川。由于当地党政领导与林业部门的重视,以及有70年代初拍摄《水乡园林》的经验,影片拍摄的整个过程较为顺利,历时两年完成。1981年5月《水杉》送有关部门审查很快得到通过。当年起在全国放映,不仅激发了我国种植和保护水杉的热潮,而且湖北成了全国平原绿化学习的榜样,水杉成为我国平原地区种植量最大的树种之一。
 
费尽周折历时8年找到台本
 
台本专指供舞台演出、拍摄电影、电视剧等影视作品使用的剧本。《水杉》拍摄时只有台本初稿,而许多内容都是在拍摄过程中加入的,整个拍摄都是在修改和补充中完成的。
 
在《水杉》的拍摄过程中,台本修改得太多。摄制组油印了最后定稿的台本,但印数很少。王希群等经过近8年查寻终于找到,成为孤本。
 
1981年5月定稿的《电影分境头完成台本——水杉(油印)》,16开,共11页,包括水杉发展史、水杉的生态特点、我国林业科技工作者和劳动人民研究、利用和发展水杉所作出的努力等三个部分。
 
2003年1月5日,一位旅美学者写信询问《水杉》一事。当年6月中旬,王希群到湖北电影制片厂调查,恰逢已经退休的《水杉》编导摄制组负责人。后经多次访谈有关人员,基本理清了有关情况。直到2010年2月找到拍摄《水杉》的最后台本,这段历史更为清晰。
 
《水杉》成为绿色传播的成功范例
 
我阅读了《水杉》台本中的解说词部分,文字精悍,只有1940字,但可以反映出影片的主要内容。解说词不但通俗易懂,而且富有文采。先是介绍了水杉的生长史,又通过采访关键人物介绍了发现和定名水杉的过程,概要介绍了水杉的科学价值和生态价值,还重点介绍了其扦插育苗的方法。可贵的是,解说词既准确地介绍了科学知识,而且语言口语化,生动而形象,便于社会观众的接受和理解。
 
当时,电影是流行的大众化传播媒介之一。借助这一形式进行林业科技知识的推广,有力地促进了水杉的大面积种植。这是那个时代有效进行绿色传播的成功案例,值得今天学习借鉴。
 
著名科学家重视科普和传播,郑万钧先生堪称典范。尽管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但我国拍摄的第一部珍稀植物彩色科学普及片《水杉》依然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和传播学研究意义。
 
《科学时报》 (2011-2-18 B1 科学与文化周刊)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