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吉林省是科技部、发改委等部委批准建设的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生物技术产业基地和医药出口基地,在医药资源、产业基础和研发能力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自2000年国家批准吉林省建设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以来,全省医药产业呈现出健康、快速、强劲的发展态势。据统计,到2010年底,全省医药工业现价总产值可突破600亿元。全省医药产业现已形成“一地两城”、4个医药园区、12个中药产业基地县的集群式发展格局。通化、延边和长春“一地两城”三区域的医药工业产值占全省医药工业产值的比重已达87%以上。
吉林省高度重视医药产业发展,确立了将医药产业培育成支柱产业的新目标。该省设立了年度3000万元的省级医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并从2009年起纳入年度财政预算;组建了省医药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已为省内近30家医药企业开展贷款服务,额度近20亿元;搭建了省公共医药创新服务平台,增强了产业创新服务能力;启动了省级医药科技产业园区建设,加快了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的步伐;建立了目标责任制,各市(州)政府向省政府递交了目标责任状。
吉林省结合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全省在19个县(市)建立了五味子等22个品种36个道地中药材GAP基地,核心区面积达30万亩,示范面积发展到70万亩。已有人参等4个中药材品种8个基地通过国家GAP认证,数量居全国首位。
该省组建了省中药材种植养殖技术研究室等10个研究开发实体;认定了11个医药领域省级科技创新中心。吉林敖东等4户医药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长白山制药等33户医药企业被确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2户医药企业被重新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占全省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的28%。持续增加的科研投入取得了丰硕成果。“十一五”期间,国家和省内共投入科研经费近6亿元,累计取得国家新药生产批号100多个。
“十二五”期间,吉林省将构建长春、通化“一基一城”双核架构,协调发展现代中药、生物制药及化学制药、保健食品和医疗器械五大板块,重点建设国家创新药物孵化(吉林)基地和通化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施“科技人参振兴工程”,推进保健食品产业加速发展,努力把医药健康产业打造成为全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郑原驰 石明山)
《科学时报》 (2011-2-16 B4 区域 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