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过不间断的治理,河北省土地荒漠化和沙化整体得到初步遏制,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减少,防沙治沙工作取得巨大成效。近日,国家林业局公布了第四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工作情况,通过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5年间河北省沙化土地减少2782平方公里,位居全国第一;荒漠化土地减少1802平方公里,减少面积位居全国第二。
统计数字显示,与2004年相比,在河北,京津风沙源治理区森林覆盖率提高6.5个百分点,达到33.2%;天然草地植被盖度由2004年的不足55%增加到70%左右;与非工程区相比,工程区草地植被盖度提高33.9%,植被高度平均增加了19.1厘米,提高129.9%。在与内蒙古交界处形成了200多万亩的防风固沙林带,初步形成了内蒙古风沙南侵的第一道生态屏障,使1156万亩农田和1650万亩草场得到有效保护。张家口、承德地区水土流失面积已由2000年的41731平方公里减少到30380平方公里,累计减少水土流失面积11531平方公里。张家口、承德两市已经从沙尘暴加强区变为减弱区。
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工程成绩卓著。根据2010年国家阶段验收结果,河北省退耕地生态林面积保存率达99.8%,经济林面积保存率达99.7%。河北省完成的退耕还林任务量及兑现补助资金位居全国26个工程省(区、市)第5位。
生态工程和富民强市(强县)有机结合,促进了区域经济较快增长。“十一五”期间,河北省落实退耕还林补助资金85亿元,退耕农民户均受益3900元。依托退耕还林工程发展的560万亩干鲜果品基地、500多万亩林板(纸)原料林基地在逐步显现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共产生收益86亿元,带动发展各类林(果)产品加工企业达500多家,加工增值达4亿多元,有力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数由2001年的56.4提高到目前的71.2,工程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保持在23%以上。2009年京津风沙源治理区有72万人次从农业耕作向其他行业转移,转移收入达31.2亿元。(高长安)
《科学时报》 (2011-2-15 A1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