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学科学 化学科学 工程材料 信息科学 地球科学 数理科学 管理综合
 
作者:黄辛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1-31 23:36:1
国产百米级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研制成功
 
本报讯 记者从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研讨会暨成果发布会上获悉,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教授李贻杰领衔的科研团队在总投入科研经费低于美、日、德等国的情况下,通过吸取国外研发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历时3年,采用独特的技术路线,首创国内百米级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实现了国内超导带材领域的新突破。中国科学院院士甘子钊、赵忠贤,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崇祺等出席了此次研讨会。
 
“他们成功研发百米量级的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制备工艺,具有创新型,而且时间很短。美、日、德等国成功研发百米量级工艺,都用了近10年时间。”有关专家高度评价这一成果。
 
国产百米级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像一层薄膜,金属基带的宽度为1厘米、厚度为80微米,而用于传输超导电流的稀土氧化物超导层的厚度还不到1微米。与传统的铜导线相比,相同横截面积超导带材的载流能力是铜导线的几百倍。
 
“现在我们自主研发出百米级高温超导带材,使中国在国际上跻身先进行列。”李贻杰说,目前国际上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已处于大规模市场化应用的边缘,我国大力介入这一领域的产业化研发项目恰逢其时。另外,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中的超导层属稀土氧化物系列,就原材料而言,我国具有资源优势。开展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的研制可将我国的资源优势转化为技术优势,以免再次落入出口初级粉料而进口高端产品的不利局面。
 
据了解,现有的电网传输系统在传输过程中损耗约8%到10%,如果采用第二代高温超导电缆来传输,可以达到几乎零损耗,极大提高了节能效果。按照2009年全国近3万亿度的售电量,其节电效果将超过千亿度电,超过了三峡水电站全年的发电量。此外,超导材料由于独特的零电阻和完全抗磁特性,在工业、医学、国防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李贻杰表示,后续的研发工作将重点解决长带的均匀性和重复性,提高带材载流能力,研发公里级长带的镀膜工艺,由赣商集团实现批量化生产,并形成相关的超导产业链。
 
上海智能电网研发中心教授金之俭表示,将充分利用李贻杰研发的带材,围绕超导应用技术积极展开布局,希望形成一个链接超导带材到超导应用的纽带,以超导应用技术的发展进一步带动超导带材的不断进步。
 
与会专家认为,上海交大首创百米级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是国内超导领域的里程碑。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产业化生产以后,可有效解决人口密集的大都市圈电力扩容问题,并改善供电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这既与国家战略需求相对接,又具有广泛的产业化发展前景。他们建议,对该项目形成政、产、学、研体系化的科研和生产体系,加快产业化进程,扩大产能,使其产品早日投产使用。(黄辛)
 
《科学时报》 (2011-2-1 A1 要闻)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