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电视台:中国生物产业大会已经连续开了四届,经过这五年的推动和促进,中国生物产业水平在世界上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另外,咱们生物产业大会是由政府出面来组织协调的,国外的发达国家生物产业发展是不是也是这样做的?
欧阳平凯:我们感觉这个大会是很有必要的。这个平台是政府、企业、科学家交流的平台,没有政府引导,我估计生物产业发展还没有这么快。因为中国工业化走得比较晚,对生物产业背景不了解。上一届生物产业大会来了3000多人,签约项目总投资240亿元,这是不容易的。
我们生物产业在国际上的地位,总体上跟美国、西方国家相比我感觉差距还是比较大的。但我们成长很快,转基因品种三年增加了73倍,生物材料和生物能源,这几年发展增长达到20%。我估计到2015年,生物甲烷有可能做到500亿立方。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我们知道深圳是一个充满创新活力的城市,生物产业也是国家现在确立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深圳如何在未来“十二五”规划当中,充分发挥自己原有生物产业的优势,通过完善各种政策措施,使得生物产业获得更快的发展?
许勤:非常感谢你关心深圳生物产业的发展,也感谢长期以来新闻媒体对深圳生物产业发展的支持。根据国家相关规划和政策,特别是国家发改委牵头制定的生物产业政策,我们发布了2009年到2015年七年规划。这次深圳在“十二五”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当中,又把生物产业作为最重要的一个产业加以扶持和布局,应该说深圳市委市政府是高度重视的,把它作为未来的产业增长点和未来的增长加以培育。
关于下一步的规划和政策,在“十二五”期间,深圳在生物产业方面要着力推动四大方面,第一是在创新能力方面,第二是在国际合作方面,第三是在产业的重点突破方面,第四是在产业集聚发展方面。
在规划和政策上,我们继续在政府资源、土地资源、在相关的科技资源等多方面,向生物产业倾斜。专门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连续七年支持生物产业的发展,从科研到产业化,以及相关的应用。去年我们在生物产业领域支持了200多个项目,我们希望有一批创新成果在未来一段时期能够出现,一批创新成果推向产业化,同时也有一批创新成果形成规模,真正为中国的生物产业发展作出支撑的贡献,特区应该作出巨大的贡献。
要进一步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深圳是一个移民城市,有许多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集聚在深圳,所以深圳的氛围确实有点像硅谷。在创新能力建设上,我们计划要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市级工程实验室和工程中心,以及企业技术中心。形成一个创新的、覆盖面比较大的、能够形成既有科研又有学校还有企业参与的针对生物产业的一个新技术创新体系。
要进一步支持重点企业的发展。像深圳海王生物、深圳迈瑞、北科生物、华因康这些企业,要瞄准一批重点企业来支持。
规划一批生物产业的集聚区,特别是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同时结合深圳大盘半岛生态保护和下一步产业规划的调整,把生物产业在深圳的东部地区加以布局,这样形成深圳的东部地区生物产业集聚区,同时和海洋的技术再结合,形成比较有强势的基地,再配以技术创新体系,有一个百强生物企业技术和基地的布局,在空间和企业领域、技术领域都展开,形成一个大的体系。
我们希望通过“十二五”期间的努力,深圳的生物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以上。从目前的发展态势上来讲,我们感觉到是非常有可能的。我们会更好地把外部资源、国内科研、高校和企业吸引到这儿来共同发展生物产业。
科学时报: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在“十二五”期间,中科院为国家生物产业的发展能够提供什么样的科技支撑?
李家洋:在“十二五”期间,中国科学院将在以下面三个方面提供关键的技术、科技成果:一是农业生物技术方面,一是在科研生物技术方面,一是在产业化这方面。在“十一五”期间,中国科学院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的支持下,组织实施了生物技术产业与生物产业促进计划,也成立了一个生物产业科技创新联盟,在“十二五”期间我们会进一步加强这方面。
在农业生物技术方面,我们的重点是在农作物新品种,包括花卉、园艺、水果方面,特别是一些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在科研生物技术方面,我们在能源、环保、生物及产品等等这些方面会进一步的支持。在生物医药方面,特别是在抗生素、疫苗,在重要疾病的检测的手段和技术,低成本高端医疗器械设备的研发生产方面,都将给予更多的支持。总体上来说,科学院将在“十二五”期间更多地把生命科学及其相关方面的成果尽快给予转移转化,再加上金融等其他方面的一些配合,加快转移转化,从而使国家在农业、工业和人口健康方面进一步走到国际前列去。
深圳卫视:请问许勤市长,您在发言中提到深圳生物产业起步比较早,取得成绩比较好,在接下来“十二五”期间,生物产业发展有一些什么瓶颈需要我们去突破,同时我们还能总结出什么样好的经验包括教训,供全国其他的地方借鉴?
许勤:深圳生物产业确实有些特点,我觉得一个是起步比较早,有一批骨干企业,现在深圳的生物企业突破10亿元规模的有7家,突破1亿元规模的有60家,而且每个企业发展速度都非常快,深圳的生物产业去年的增长速度是30%。
再一个是国际化程度高,毗邻香港,把国际化的资源用得很好,深圳的生物技术产品已经销售到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第三,创新能力很强,有些企业和创新成果往往不是政府先扶持,而可能先从市场上冒出来。
生物产业发展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大趋势,是人类面临资源和能源环境挑战的过程当中,必须要发展的一个技术和产业。在发展过程当中,我相信深圳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因为生物产业发展过程中也会存在一些问题和需要跨越的障碍。相对来说,深圳的产业环境、产业化的条件比较好,此外创新能力强,这些都是深圳优势的地方。我认为在产学研的互动上要进一步加强,让产业更紧密结合,发挥技术产业和整个市场联动的优势;在国际合作上还要更广泛地开展国际合作,区域上合作也应该着重加强。
总的来讲,生物技术发展大趋势是肯定的,我认为在未来十年是属于一个高速成长的时期,而且在技术上突破也一定是高速成长的时期。深圳经济特区一定会把生物产业作为自身的战略新兴产业,会在政策力度上、在人员上、在调动资源上会进一步加大,一定要把它打造成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产业增长点。我们欢迎全国的科学家、技术人员、企业到深圳来发展,共同做大生物产业。
《中国中医药报》:我们知道广东是中医药大省,很早就提出建设中医药强省这样一个目标,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广东省在这方面有没有什么具体的措施?
张军:中医药产业是广东省一个重要的产业,既有比较长久的历史传统,同时也有比较好的基础和丰富的资源,一直都排在全国前面。去年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左右,在整个“十一五”期间每年平均增长是25%左右。以广州为代表的中成药在国内和国际上都具有广泛的影响。从去年开始,在全省的500强中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有103项,其中有一部分是属于中医药产业和生物。几年前广东省就提出来要建设中药强省,我们已经把生物产业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当前要做的是几件事情:
第一是要加强规划引导,原来提出要在做中医药强省的时候已经作出了一个规划,在此之前也作过珠三角地区生物产业发展规划。根据当前发展需要,我们会进一步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专项规划中,把中医药产业、生物产业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第二是要加强组织协调,要加强对关键重点技术的研究和实验,加强对重点项目建设的支持,加强对重要产业聚集区的建设,加快重要的产业化项目建设的速度。
第三是加强资金的支持,省委省政府已经决定在“十二五”期间拿出超过200亿元的资金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其中有一部分是用于中医药生物产业。
最后需要加强环境建设,要落实有关的优惠措施和扶持政策,加强宣传引导,尤其是要加强一些属于公共平台类设施的建设,开放给社会有关企业和科研界共同应用,提高他们的应用效率。第五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也会对广东的生物产业、特别是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有一个很大的推动作用。
(包晓凤 龙九尊 李惠钰/整理)
《科学时报》 (2011-1-24 B1 中国生物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