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学科学 化学科学 工程材料 信息科学 地球科学 数理科学 管理综合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1-16 21:47:30
“走出去”战略倒逼天然气价格改革

 
林伯强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我国天然气需求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还将保持高速增长。根据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的预测,到2020年我国天然气的消费量将达到2500亿立方米,即使天然气生产能保持较高的增速,2020年达到1600亿~1700亿立方米,国内天然气的供需缺口也将越来越大。为此,政府积极有效实施天然气“走出去”的开放战略,加强与有条件国家间的互利合作,充分利用国际资源。
 
根据BP公司2010年的世界能源统计,2009年我国的天然气贸易全部来自于液化天然气的进口,进口量为76.3亿立方米,占全球液化天然气贸易流量的3.14%。液化天然气将是未来影响我国天然气资源格局的一个重要因素。2009年我国液化天然气的进口量主要来源于澳大利亚的长期合约,为47.5亿立方米。另外,由于中海油与一些国家的液化天然气长期购销协议开始生效,增加了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卡塔尔等国的货源,天然气进口表现出更加多元化的趋势。
 
管道天然气方面,中俄石油管道已于2011年1月1日投产,而中俄天然气合作项目虽然早在2006年就曾签署合作文件,但是由于报价差距,估计在2011年上半年仍难有实质性进展。
 
俄罗斯管道天然气项目的缓慢进程促使我国调整天然气进口战略,将目标转向中东,直接促成了2007年中石油与土库曼斯坦签署了中土天然气管道项目,天然气购销及阿姆河右岸油气田产量分成等协议。根据协议,在未来30年内,土库曼斯坦每年将向我国出口3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成为西气东输二线的主供气源。2008年8月又协商同意将供气量增加到每年400亿立方米。2009年6月,我国又向土库曼斯坦贷款30亿美元开发大型气田South Yolotan,该油田估计拥有多达14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储量。
 
为了将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经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运输到中国,我国建设了中亚天然气管道,入境后与同期建设的西气东输二线衔接,2010年10月27日已实现通气。预计2011年年底沿线的8座压气站相继建成后,管输能力将进一步提升。中亚天然气管道总长度超过1万公里,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距离最长、等级最高的天然气输送管道。
 
此外,中石油还在积极开发哈萨克斯坦的天然气资源。2008年11月,中石油和哈萨克斯坦国有石油巨头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和天然气公司(KazMunaiGaz)签署了一份框架协议,将加大天然气供应和在哈萨克斯坦至我国天然气管道二期项目方面的合作。协议供气量为每年50亿至100亿立方米,将我国的中亚天然气资源量进一步提升至每年450亿至500亿立方米。
 
此外,2008年12月,中石油与缅甸正式签订的一份天然气购销协议,协议每年供应天然气100亿立方米。中缅跨境天然气管道2010年6月正式开工建设,预计2013年开始供气。
 
至此,我国天然气“走出去”战略已形成了初步的规模和路线布局,成为我国天然气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
 
我国的天然气价格一直远离国际市场,自给自足的模式导致了孤立的价格机制仍能运行。目前我国天然气价格由出厂价、管输价和城市配气价组成。出厂价采取成本价合理利润的定价方法,全国统一价,由政府严格监管。管输价为政府指导价,城市配气价是由各地方政府确定。目前的价格机制没有真正体现天然气作为不可再生资源的资源成本和作为相对清洁能源的环境成本。与国际市场相比,我国国内天然气价格偏低,价格比较高的天然气进口数量的增加,成为我国现阶段天然气价格改革的主要动力之一。
 
近年来,国际天然气的价格随原油价格波动,两者呈现正相关关系。油气的可替代性是两者的价格变化正相关的一个根本原因。对于美国这样完全竞争性的天然气市场,天然气价格完全取决于市场上的供求关系。以北美为目的地的液化天然气(LNG)合同,也是以北美几个主要的天然气集散交易中心的报价作为定价基础。虽然从定价机制上看,进口液化天然气价格似乎不与原油价格直接挂钩,但由于天然气与原油之间存在可替代性,当石油价格上升时,也会导致天然气价格的上升。油气价格的正相关还与长期合同相联系,比如说,日本进口LNG和欧洲进口管道气时,在合同中约定LNG或管道气的交易价格与原油或石油产品的价格联动,这样也就保证了天然气价格会与随着原油价格的变化按相同趋势改变。
 
因此,从世界能源发展来看,天然气价格基本上随原油价格同起同落,并与其他替代能源保持一定的比价关系。而且,随着国际政治因素等原因,近年来天然气的地位逐渐上升,天然气与原油的等值差价在不断缩小。由于国际油价走高,油气价格的正相关性将对我国天然气价格机制产生改革压力。
 
发展天然气产业,价格是焦点。如果不理顺天然气价格,就无法提高用气效率、优化用气结构,促进天然气工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保证国内天然气市场供需平衡。随着进口天然气的增加,我国必须改革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我们期盼的不是简单的天然气价格上调,而是一个公平有效的天然气价格机制。
 
理论上说,我国无论采取何种定价方式,方向都是使国内天然气价格与国际天然气价格进一步接轨(上涨),与石油价格形成合理比价关系。而“走出去”战略将能加速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使我国天然气价格逐步走高,为此我们必须有充分的理解和准备。
 
居民用气与收入水平有关,现阶段对居民天然气的补贴存在有其合理性,政府在制定天然气价格政策时,也必然还会较多考虑到诸如居民支付能力和社会稳定等因素。一个有效的天然气价格机制并不排斥考虑居民的用气负担,政府可以对需要补贴的群体进行直接补贴。不加区分的人为压低价格会导致用能的低效,同时由于低收入居民对天然气的使用较少,这种补贴方式将导致补贴利益的分配不均衡,高收入居民将获得更多的补贴,因此必须设计公平有效的天然气价格补贴。
 
《科学时报》 (2011-1-17 B1 低碳能源周刊)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