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学科学 化学科学 工程材料 信息科学 地球科学 数理科学 管理综合
 
作者:金涛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1-12 20:17:56
由《罗生门》说开去

 
《罗生门》,[日]芥川龙之介著,林少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年8月出版,定价:25.00元
 
□金涛
 
日本近代文学最负盛名的作家之一芥川龙之介(1892~1927),其代表作《罗生门》以及其他短篇小说和随笔、散文,最近又重新出版了。虽然这些作品的中译本早就问世,我的书架上也有几种不同版本,但是因为近日又看了日本著名导演黑泽明执导的《罗生门》的影碟,不禁又将这部经典小说重读一遍。
 
《罗生门》是个短篇,小说的情节据说取自佛教禅经,但是却以现实中的残酷而司空见惯的场景,揭示了人性中“恶”的卑劣和人生的无奈。也许正是从平平常常的事例中发掘出蕴藏着深邃的思辨和生存的哲理,展示了普通人善恶之念的转瞬变化和自私的本性,因而罗生门也演绎成了一个专门的、经常被引用的词汇。
 
小说《罗生门》讲的是发生在衰败京城一座颓圯的城楼——罗生门下的故事:日暮时分,一个被主人解雇的仆人,来到罗生门。正在为生计发愁的他,发现楼顶上堆着遗弃的死尸,他蹑手蹑脚爬上楼梯,想去找些财物。不料竟然发现有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妇人正在从一个年轻女子的死尸头上拔头发。
 
仆人怀着对恶的憎恨上前制止老妇人的行为,尽管在此之前他也曾经动过宁可为盗的念头。他质问老妇为何不放过死人,如此伤天害理,但老妇的回答令他大所失望。她说她只是想用这些头发做个头套谋生罢了。她还说,这些死人个个都是罪有应得的。比如这个女人,在世时用晒干的蛇肉冒充鱼干到军营来卖,吃了鱼干的士兵觉得很好吃。“我不觉得这女人做了缺德的事,她也是出于无奈,不然就只有饿死。”
 
听罢这番话,仆人似乎大彻大悟了,他不再为宁可饿死或者宁可为盗的两难抉择而犹豫不决了。既然是为了生存,什么都可以做,道德的底线自然无需顾及。于是,仆人变成明火执仗的强盗,借着邪恶的勇气,扒了可怜的老妇人身上的衣服,消失在夜色中。
 
也许正是以这样的情节和微妙的心理刻画,突现了人性由善到恶的转变,深刻揭示人类种种恶行和犯罪心理的精神支点,芥川龙之介的《罗生门》不仅成为文学史上不朽的经典,而且人们在评价催生社会丑恶现象的善恶理念时,也会不期而然地想到这位日本文坛奇才,并将类似现象称之为“罗生门”。我们今天再读这部经典小说,也许会触发许多联想,因而增加对现实社会洞察的力度。
 
芥川龙之介是位思维敏感、洞察力深邃的思想家,尽管只活了35岁,而且是生活在20世纪20年代,他的一些观念却是超前的,充满智慧的真知灼见。例如他的《侏儒短语》中有些思想的火花是值得令人反复玩味的:
 
“探讨火星上有无居民,无非是探讨有无同我们一样有五感的居民。但生命并不一定都具有同于我们之五感这个条件,假如火星上保有超越我们这种五感的存在,则他们今夜也可能随着染黄法国梧桐的秋风光临银座。”(见《火星》)这番关于外星人的精辟论述,超过了多少科幻小说的想象。
 
“宇宙之大无边无际。但构成宇宙的元素不过六十几种。这些元素的结合方式即使极尽变化之妙,也终不能脱离有限。这样,为了使这些元素构成无限大的宇宙,在尝试过所有的结合方式之后还必须永无休止地进行各种结合。由此观之,我们栖息的地球——作为此类结合方式之一的地球也并不仅局限于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而应无限存在。”多么精彩的宇宙观。(见《布朗基的梦》,布朗基是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芥川借题发挥,从布朗基的宇宙观调侃他的难以实现的社会梦想。)
 
“正义类似武器。只要出钱,武器既可为敌方又可为我方所收买。而正义也是如此。只要振振有词,既可为敌方又可为我方所拥有。‘正义之逆贼’一词古来便如炮弹一般飞来飞去。至于哪一方是真正的‘正义之逆贼’,极少黑白分明,除非为其辞令所蛊惑。”(见《武器》)
 
“所谓危险思想,乃是企图将常识付诸实施的思想。”(见《危险思想》)
 
如此等等。
 
《科学时报》 (2011-1-13 B3 社科 视点)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