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从近日在京召开的2011年国防科技工业工作会议上了解到,“十一五”期间,国防科技工业各方面工作成效显著,全面完成了“十一五”目标任务。
其中,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较快提升,研制周期明显缩短,质量与可靠性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持续增强,一批重大前沿技术、基础技术和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军工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总收入年平均增长率22%。“十一五”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降低20%和减排主要目标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圆满实现,全行业建设先进国防科技工业步伐持续加快,科学发展的势头良好。
成就主要体现在:一是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实现跨越。二是军工核心能力建设迈上新台阶,确保了能力建设需要,保障滞后的局面得到扭转,基础能力增强。三是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取得重要成果。探月工程嫦娥一号、二号任务圆满成功,嫦娥三号、四号任务顺利推进,探月三期工程和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全面展开。载人航天、北斗二代卫星导航系统等重大项目抓紧进行。四是自主创新能力逐步提高。试验快堆建成并投入运行;新一代运载火箭研制取得重要进展,120吨液氧煤油发动机双机摇摆试车成功;深空探测、重型运载火箭的研制论证工作已经展开;风云三号02星成功发射,与01星实现双星在轨运行,大幅提高我国气象观测水平;风云四号气象卫星、中法天文观测卫星立项研制。五是武器装备质量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六是军民结合、寓军于民迈开新步伐,重点发展具有军工特点的技术和关联产业,包括核能开发、民用航天、民用飞机、民用船舶等,形成了对国民经济具有带动作用的高技术产业集群。此外,对外合作与交流不断拓展,如军品出口市场开拓成效显著,军贸产品结构得到改善;军工核心人才队伍建设也不断加强,目前结构合理、专业互补、组合优化的军工核心人才群体初步形成。
“十二五”期间,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确定了新的发展目标,主要包括:军工经济年均增长15%以上;实现军工核心能力建设升级换代,满足武器装备科研生产需求;武器装备供给保障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军民转换和平战转换能力、市场竞争能力、高素质人才成长和创造能力均有较大提高,实现国防科技工业综合实力整体跃升。
“十二五”期间,国防科技工业要重点完成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建设先进的军工核心能力、加速推进科技创新、积极促进科研生产信息化建设、健全完善军民融合式发展体系等方面任务。
在推进科技创新方面,“十二五”期间,国防科技工业将重点围绕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关键性技术和国防基础科研项目进行突破,尤其要抓好国防关键技术攻关。完成探月工程二期任务,推进三期任务实施。完成深空探测论证并展开实施。积极配合做好载人空间站等重大工程。实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建设。
此外,“十二五”期间还将支持民口企事业单位参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和建设。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积极推进军工先进技术为民所用。(张巧玲)
《科学时报》 (2011-01-04 A1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