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学科学 化学科学 工程材料 信息科学 地球科学 数理科学 管理综合
 
作者:郑培明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0-12-31 7:20:53
科普演讲是传播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的有效途径
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14年总结会召开

 
12月25日,在北京香山饭店的会议室里,温暖如春,激情荡漾,其乐融融。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的专家们和来自全国各地负责科普工作的同志们相聚在一起,共同回顾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走过的14年风雨历程,研讨科普演讲今后的发展方向和规划。总结会由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副团长高登义主持。
 
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荣誉团长钟琪首先发言,她生动地讲述了14年来在科普演讲团中发生的一些非常感人的故事。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组建于1997年,是一支精选的以中国科学院为主,包括各部委、院、校的离退休和部分在职的专家教授组成的科普演讲团队。他们虽然大多已经退出科研一线,却退而不休,依然辛勤耕耘在传播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第一线,他们克服着年老体衰、旅途奔波、条件艰苦等困难,不计报酬、不遗余力地为公众奉献科学,以百倍的热情点亮智慧之光。
 
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团长孙万儒在总结报告中介绍说,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从建团开始,钟琪团长就制定了一系列遴选团员的标准,首先是要热爱科普事业,还要人品好、有深厚扎实的科技背景、有较好的表达能力、没有口音、有团队精神。团员遴选也有严格的程序,在由个人申请或他人推荐后,演讲人要经过拟定科普演讲提纲、聆听学习老团员的科普报告、准备科普演讲PPT、试讲、多方代表评议、大家帮助修改、再试讲等环节,合格者才能最后走上讲台。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14年来作科普演讲6162场,受众226万多人。足迹已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演讲团成员也从几位发展到40多位。
 
中国科学院党组原副书记郭传杰在讲话中说,这样一个以离退休同志为主的团队,14年来越走越兴旺。团里不仅有科学院的一批同志,还包括大学、中学、部队、科协里的一些专家参加,就这样聚集起科普团队的力量,我觉得有这么几个原因:一是中国太需要科学传播、科学普及了。今年我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与国际上发达国家比较,我们现在的水平相当于发达国家上世纪90年代初的水平,有20年的差距。二是科普演讲团高标准挑选团员,团员在思想、人品、学识上都是经过严格挑选的。第三,科普演讲团有一个非常好的团队文化、团风。成员们非常敬业,不断地提高演讲水平和技巧。这个团今年讲了1087场,我本人只是讲了8场,还去了广西、山东。大家坐在一个面包车上,有说有笑,我感觉心态马上变得年轻,大家都没有一点老态,都非常乐观,互相之间友爱帮助。科普演讲团以开放的胸怀来办团,因为这个团不只是科学院的,大家走到一起是为了中国的科普事业。
 
总结会上,中国科学院离退休干部局局长孙建国,中国科协有关部门的领导赵建龙、姚坚,科普演讲团专家代表潘厚任,以及各地科协的负责同志也都在会议上发了言,在进一步加强科普专家队伍建设、增加相对年轻的新生力量,扩大科普传播范围,建立科普长效机制,发挥国家级科普报告团的科普传播示范和培养科普人才作用,帮助地方建立科普报告团队伍等方面,提出了许多积极的建设性意见。
 
会议期间,“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烈士的夫人李佩教授应邀来到会场与大家座谈。
 
(本报记者郑培明/摄影报道)
 
《科学时报》 (2010-12-31 B1 科学与文化周刊)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