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2010年中期,中国电子商务B2C市场发展现状呈9点主要特征:(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中国电子商务B2C行业发展的基础性动力;(二)中国互联网快速发展成为电子商务B2C市场发展的“温床” ;(三)商务交易类应用成为中国互联网发展最快的应用之一 ;(四)传统厂商的电子商务化战略日渐清晰,成为拉升电子商务市场的又一力量;(五)第三方支付市场的快速发展为电子商务B2C市场保驾护航;(六)物流配送体系的逐渐完善提升了中国电子商务B2C服务质量;(七)电子商务B2C市场挤占了部分C2C的市场份额,后续发展值得期待;(八)电子商务B2C市场垂直细分化发展,电子商务B2C市场多元化趋势迅速;(九)信用体系仍有待完备。
目前,中国电子商务垂直B2C行业较为活跃的细分市场集中在综合百货类、3C类、服装类、礼品类、珠宝类等领域,尤以3C、服装、礼品、珠宝类市场表现最为突出。相比较而言,由于出版物电子商务B2C的市场格局已经形成并较为稳定,固此类市场的投资价值较小。此外,团购作为一种新兴的电子商务B2C模式,由于厂商混战且商业模式盲目追从等原因,资本对此类市场仍主要持观望态度。
中国电子商务B2C行业投资机会,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分析:
(一)中国加大对电子商务市场的扶持,为电子商务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产业及社会环境;
(二)中国电子商务B2C市场营收及用户数持续扩大;
(三)电子商务B2C成为中国传统行业产品多渠道推广的重要途径之一;
(四)支付体系的日渐完善与持续发展;
(五)资本市场对电子商务B2C市场广泛关注。
中国电子商务B2C行业具有一定的投资机会,但是其也将面临一定的风险:
(一)政府监管力度加强成为行业发展的“双刃剑”
(二)第三方物流体系的总体发展水平相对滞后
(三)在线支付方式的用户认知度不高
(四)信用体系仍不完备
中国电子商务B2C市场发展概述
B2C即Business To Consumer,一般将此概念定义为:交易双方以互联网为媒介的电子零售交易活动,即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的组织和传递,实现了商品(包括有形、无形厂商)所有权的转移或服务的消费。现在业内已经逐渐将此概念延伸至网上零售范畴。
目前中国电子商务B2C市场可分为两类:综合电子商务B2C模式:通过商品数量和品类的增加与丰富、物流与支付体系的完善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满足用户多元化需求的同时使得销售额持续攀升。其次,尽管具有一定的用户数量基础,但是面对激烈的竞争,以低价商品取胜的策略较为明显,使得获利不足。最后,面对垂直细分B2C的竞争,一些综合品类的电子商务B2C厂商有侧重点的发展一些细分品类,如3C品类、服装品类。
垂直电子商务B2C模式:有特定的单一品类向多元品类拓展,包括垂直B2C平台和品牌厂商的自建平台。其次,运营较为灵活,一些细分领域如母婴、珠宝B2C市场将线上零售与线下实体店、目录销售等模式相结合,全面布局市场,形成多渠道的产品销售方式。
在快速腾飞的中国经济带动下,加之用户对电子商务的接受度不断提升,除原有的互联网电子商务厂商外,传统行业厂商互联网化趋势明显,纷纷将电子商务作为产品线下推广渠道的线上补充,通过自建电子商务网站或在大型电子商务网站上面建立专区的形式,积极进行企业电子商务的全线布局。传统企业对于电子商务的认知与应用成为中国电子商务市场蓬勃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
政策扶持业已成为2009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快速发展的又一推动力量。从2008年《快递市场管理办法》出台到2009年底商务部出台的《商务部关于加快流通领域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政策的有效引导将为中国电子商务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另一方面,也将加速各类厂商如3C、家居百货等传统厂商加速进入电子商务市场,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竞争格局渐现。
中国电子商务B2C市场发展环境的特点
自1998年以来,历经十余年的中国电子商务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电子商务B2C行业的变化尤为明显。中国电子商务B2C市场发展环境具有以下特点:
(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中国电子商务B2C行业发展的基础性动力
尽管2008年受到世界经济的影响,中国宏观经济环境整体发展仍呈现上升趋势。据分析机构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GDP突破33万亿元,同比增长率为8.7%。经济形势的良性发展提升了广大居民的购买能力,也成为中国电子商务B2C行业发展的基础性动力。
(二)中国互联网快速发展成为电子商务B2C市场发展的“温床”
2009年中国网民数净增0.86亿人,达到3.84亿人,同比涨幅达到28.9%。其中宽带网民数净增0.76亿人,达到3.46亿人,占网民总数的90.1%;手机网民数净增1.2亿人,达到2.33亿人,占网民总数的60.8%;农村网民数净增0.22亿人,达到1.07亿人,占网民总数的27.8%。
中国互联网网民数连续2年以每年超过8500万新增网民的速度高速增长,普及率也从2007年的16%增长到2009年底的28.9%。以目前中国互联网网民的发展速度,预计在2012年中国互联网网民数能超过5.5亿,国民渗透率超过42%。快速增长的移动互联网用户为中国电子商务B2C市场提供了更大的潜在用户群。
中国互联网网民结构随着网民城市的下沉,网民的年龄结构更加均衡。与2008年相比,30岁以上年龄段人群占比攀升,较2008年上涨了5.6%,占到网民的38.5%。同时10岁以下网民群体也从0.4%增至1.1%。从学历上看,2009年中国网民群体继续向低学历人群渗透。小学及以下网民群体增速最快。2009年,中国互联网网民结构在收入上呈现两级分化的趋势。网民中无收入群体比重上升了8.5%,目前达到10%,这与无业人员越来越多地被吸纳到网民群体中有关。同时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的网民群体占比也在增大,上涨了3.8%,占总人群比重达到30.3%,互联网消费的用户基础更为坚实。
2009年,中国网民按职业分,占比最大的前三甲分别是学生(28.2%),企业公司一般职员(15%)和个体户/自由职业者(13%)。与2008年相比,学生网民群体占比降幅最大,为4.4%,这一变化显示出中国互联网用户群体更加成熟,商业价值日益提升。
(三)商务交易类应用成为中国互联网发展最快的应用之一
2009年,中国互联网网民使用率排名前三甲的网络应用分别是网络音乐(83.5%),网络新闻(80.1%),搜索引擎(73.3%)。但从发展速度上看,商务交易类应用遥遥领先。其中,网上支付用户排名第一,年增幅80.9%,紧随其后的是网络炒股和旅行预订。从1999年至今,中国网民的应用热点从信息获取、网络娱乐逐步向商务应用发展。2007年开始,商务应用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中国互联网应用的消费商务化特征走强趋势明显。
(四)传统厂商的电子商务化战略日渐清晰,成为拉升电子商务市场的又一力量
电子商务凭借其时效性强、便捷、低宣传成本等优势已经引起了业内厂商的广泛关注,各类传统领域的厂商纷纷进入电子商务市场,通过自建电子商务网站或与大型电子商务网站合作的模式,将电子商务作为其商品销售的线上渠道,如苏宁电器自建的苏宁易购商城、百丽商城、优衣库等。传统厂商强势介入电子商务领域,成为拉升电子商务市场的又一力量。
(五)第三方支付市场的快速发展为电子商务B2C市场保驾护航
据业内研究机构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第三方在线支付市场交易规模将达到8860亿元,随着市场环境的规范,预计2015年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交易额将超过6.68万亿元。第三方支付市场的快速发展成为拉升电子商务B2C市场快速发展的动因之一。
(六)物流配送体系的逐渐完善提升了中国电子商务B2C服务质量
随着中国电子商务B2C市场的快速发展,用户数量及交易规模、次数持续攀升,物流配送体系成为产业发展的关键一环。2009年,中国电子商务B2C厂商通过自建物流或整体外包物流的形式,逐渐的提升中国电子商务B2C的服务质量。此外,第三方物流市场的日渐成熟,保证了电子商务B2C市场的回款与产品流通体系的顺畅。另外,国家通过政策扶植与监管,进一步完善物流市场的发展。
(七)电子商务B2C市场挤占了部分C2C的市场份额,后续发展值得期待
尽管中国电子商务C2C市场仍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但是B2C市场的崛起一定程度上抢占了C2C市场的份额,这种趋势在3C/家电市场表现尤为明显,以京东商城为代表。此外,凡客诚品等在服装B2C市场的崛起,自此证明了电子商务B2C市场的多元化发展前景与活力。
(八)电子商务B2C市场垂直细分化发展,电子商务B2C市场多元化趋势迅速
目前,中国电子商务B2C市场呈现一种明显的发展态势:垂直细分化发展。中国电子商务B2C市场逐渐分化为3C/家电类、出版物类、服装类、母婴类、珠宝类、礼品类等细分市场,尤以3C电子商务B2C市场发展引人注目。从市场份额来看,截至到2009年12月底,3C/家电类B2C市场销售份额排名第一,销售收入约为99亿元人民币,占比达44.20%。
(九)信用体系仍有待完备
中国电子商务B2C市场的信用体系由用户及厂商双方构成,由于支付、物流、商品质量等方面的不确定性,卖买双方尚未构成良好的信用体系。在信用体系不完备的情况下,B2C行业信用度较高的厂商更容易在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
中国电子商务B2C市场现状分析
2009年,由于互联网用户数量不断增加、用户对网上零售的接纳与认可程度不断提升、家电类产品销售规模迅速上升等因素的影响,中国B2C市场收入规模呈快速飞速发展的趋势。2009年中国电子商务B2C市场收入规模已经达到了224亿元人民币,较2008年同比增长176.5%。从2004年整体B2C市场的收入规模仅13亿元至2009年市场规模达到224亿元,年平均增速高达76.7%。
从2004年开始,中国网络购物的用户规模呈不断上扬的趋势,尤其是2007年、2008年及2009年的用户平均增速达到50.2%,用户增速迅猛,主要原因有两点:
一是中国网民数量的持续攀升,尤其是三线以下城市网民数量的增长,成为B2C用户规模增长的“水涨船高”之势;
另一方面,国家对电子商务市场的监管与扶持,有效的规范了网上购物的市场环境,良性发展的市场环境使得用户对于电子商务B2C市场的认知及满意度相应提升。
2009年中国B2C市场格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市场份额来看,销售排名靠前的厂商依次为京东商城、卓越亚马逊、当当、Vancl等。2008年京东商城首超卓越亚马逊和当当,占据中国电子商务B2C市场首位;2009年京东与卓越、当当的差距进一步拉大。此外,凡客诚品在2009年进入快速成长阶段,挺进B2C网上零售市场前位,位居第四。同时,垂直B2C平台发展迅速,在母婴、珠宝、服装服饰等细分领域市场份额逐步扩大。
中国电子商务B2C市场产业链分析
从中国电子商务B2C产业链来看,其产业链包括产品制造商、产品供应商/代理商、电子商务B2C厂商、物流厂商、支付厂商及用户等六个主要部分。
(一)产品制造商:供货环节的主要支撑
产品制造商处于电子商务B2C市场上游,负责产品的制造环节,其产品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用户的满意度及用户对电子商务B2C的认知与接受度。
(二)产品供应商/代理商:连接产品制造商与电子商务B2C厂商的桥梁
产品供应商/代理商是连接制造商与电子商务B2C厂商的桥梁,其对商品的选择与决策能力直接影响电子商务B2C行业的种类与数量,直接影响电子商务B2C网站的影响力。产品供应商/代理商与制造者同属于电子商务B2C产业链的上游环节,其与电子商务B2C厂商存在一定的博弈关系,相互讨价还价。
(三)电子商务B2C厂商:产业链的核心环节
电子商务B2C厂商是产业链的核心环节,不仅直接决定商品的品类与数量,还与下游的物流、支付、用户等产业链参与者产生直接的联系。目前,一些较具实力的电子商务B2C厂商直接与制造厂商联系,并通过自建物流等形式尽量优化产业链,缩短商品流通时间的同时提升用户的服务质量。
(四)物流环节:电子商务B2C最后“一公里”
中国的电子商务B2C物流市场体系尚未健全。目前,其主要是通过电子商务B2C与第三方物流厂商合作,采用外包物流的形式。但是这种物流外包的形式不能完全控制服务的质量,为此,一些电子商务B2C厂商开始自建物流系统,未来将有效的提升物流配送的服务质量,提升用户满意度。电子商务B2C物流市场未来将演变为自有物流与第三方物流并存的局面。
(五)支付环节:资金流动的推手
电子商务B2C的支付环节可以解决资金流的问题,目前,中国电子商务B2C支付环节主要包括银行的电子银行支付环节及第三方支付环节,当然还有部分是采用货到付款的形式,与物流环节形成了较为紧密的合作。
(清科研究中心)
《科学时报》 (2010-12-25 B2 产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