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小学生科学素养提升工程”实践研究项目启动仪式日前在京举行,中科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研究员潘厚任、中科院植物所研究员钱迎倩、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技辅导团团长陈贺能等10多位老科学家高兴地从北京市朝阳区教研中心主任手中接过聘书,成为该项目的特聘专家。
朝阳区不久前开展的一项针对小学生科学探究素养的调查反映,小学生总体上科学探究素养不高。在调查的42所学校3804名小学五年级学生中,约37.5%的学生不愿意主动尝试解决问题;约47.3%的学生遇到问题不知道应该如何思考解决;约26.3%的学生遇到问题时,不知道先思考并作出假设,然后再寻找证据,得到答案。调查还显示,朝阳区科学教师的现状也不乐观,他们没有接受高层次专业培训的机会,难以找到科学工作者进行沟通、指点;缺少案例开发的图书资源和器具资源,课外科学教育的实践资料更是奇缺。
为此,朝阳区教研中心决定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联手,与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中科院老科技工作者演讲团、中科院团委积极合作,开展科学教育项目——“小学生科学素养提升工程”实践研究。项目将以朝阳区正在进行的北京市“做中学”探究式科学教育实验项目研究为基点,发挥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课程与教学的研究优势,发挥中国科协、中科院广泛联系科技工作者的优势,把大学、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及教育专家请进学校,走到师生中间,担任学校的科技教育顾问和指导教师,开展科学知识、科学实验方法的讲座,辅导师生在校内外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项目参与各方将共同开发小学科学教育资源,共同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从而探索科技工作者、教育专家与科技教师共同参与小学科学教育的实践模式,为新课程科学教育的改革新模式提供实践积累经验。该项目预计3年内形成朝阳区科学学科不同领域的专家指导团队,建立朝阳区小学科学教育培训基地;开发小学科学学科领域教学资源包;开发低碳生活、水、光、电、天文实验工具箱;建立小学生科学素养的评估内容及方法;打造科学骨干教师队伍,形成一批科技示范学校等。(王学健)
《科学时报》 (2010-12-13 A2 要闻)